更昔洛韦与喜炎平两种药物治疗传单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喻志东

(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更昔洛韦与喜炎平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80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采用联合用药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只进行喜炎平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观察组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肝、脾增大、异性淋巴细胞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上两种药物联合行药疗效更佳。

【关键词】更昔洛韦;喜炎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136-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又名腺热症,主要病理特征为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患病群体以儿童居多,儿童在学校或玩耍中通过接触以及唾液传播疾病。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对症治疗以及临床护理,抗病毒治疗也较为重要。更昔洛韦与喜炎平是两种常见的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药物,现为探究两种药物的疗效对比,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用药方式患者的病历治疗,现进行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80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采用联合用药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只进行喜炎平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2例与18例,最大年龄12岁周岁,最小年龄2周岁,平均年龄(6.21±1.36)岁;最短患病时间2天,最长19天,平均(7.69±1.62)天;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与19例,最大年龄13周岁,最小年龄3周岁,平均年龄(6.46±1.43)岁;最短患病时间2.5天,最长17天,平均(8.04±1.67)天。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实用儿科学》[1]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发热、淋巴结肿大明显,均为初次患病且均为病毒感染。排除标准:非病毒感染造成的相关症状,肝肾功能严重缺陷患者,家长不同意本探究方案,病历资料不全者;对两组患者患病时间、年龄以及性别等常规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喜炎平治疗,喜炎平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249;规格:每支2ml:50mg),根据患者体重差异给予每日5~10mg·kg的用量,溶于葡萄糖注射液(浓度:5%)或氯化钠注射液(浓度:0.9%)100~250ml,每日进行一次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钠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158),每日用量为5mg·kg,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遵照医嘱进行酌情加减,溶于100ml葡萄糖注射液(浓度:5%)中,静脉滴注给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显效:相关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现象完全消失。有效: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无明显异常。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性改善,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现象。

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主要项目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咽喉疼痛、异性淋巴细胞。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1.00软件,其中对两组患者计数资料都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3例、15例、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9例、13例、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肝、脾增大、异性淋巴细胞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

3.讨论

该病属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一个星期左右,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39℃左右的高烧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升高至40℃,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约为一个星期。同时患者淋巴结肿大也是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6岁以下儿童患病症状较轻或呈隐性感染,但本病治疗后长时间具有免疫性。该病病程较短,大约2至3星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2]。

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在广泛地应用中得到证实,其通过对病毒多聚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还能够对DNA聚合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终止病毒遗传物质的转录。喜炎平是穿心莲的提取物,治疗病毒、细菌感染以及抗炎作用明显[3]。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相较于单独使用喜炎平各临床症状缓解更快,患者治疗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周正航.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32-3234.

[2]芦珊珊,吴静,王丽娜,等.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77-1078.

[3]谭启蓉,移梅,李卫,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2):81-84.

论文作者:喻志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更昔洛韦与喜炎平两种药物治疗传单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喻志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