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而不超越时机--评“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论文

求新而不超越时机--评“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论文

求新而不越矩——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而不论文,中国论文,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口气读完黄卫平教授的新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谈》(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该书编入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长短共十篇。作者凭借青年学者的朝气和锐气,大胆择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内容复杂、“风险”较大的论域展开了纵横捭阖式研究,并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前导性的思考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进行了近距离的观照和剖析,是一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富有价值的力作。

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十四大、十五大也一直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多是避而远之,要么宏观地远距离地研究政治学理论(或是研究政治学一般,或是进行不同的政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要么微观地近距离地图解现有的政策和概念。而《纵横谈》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敢于择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近距离研究,而且不回避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以一种追求真理的勇气,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超前性的眼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例如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不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如何评价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如何看待我国权力结构中的制约机制和效能?这些都是极为敏感、也是极难以回答的问题。作者以邓小平的论述为基本依据,将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解和界定,侧重对民主参政形式,监督约束机制以及行政运作体制层面的改革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在关系到国家基本权力结构体制的部分,一般不可以照搬西方政体;在民主参政形式和对公共权力监督约束机制这个层面,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某些经验,如直接选举、全民公决等,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需逐步创造条件予以推进;而在行政运作体制层面,如法制建设、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的设置、国家人事制度等,现阶段便可以逐步地批判吸收西方国家的经验。基于这种分析,作者便大胆直陈:“如果说我国在改革进程中存在着某些失误的话,那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现代化步伐,即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建设赶不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速度。”作者认为,“我国权力体制的系统结构始终呈自上而下的单线纵向状,执政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均附属于同级权力中枢,而难以对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行使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功能。”作者希图通过这样的分析,从理论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该书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为主体内容,详细解析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为读者勾勒出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书研究的既不是政治理论一般,也不是宏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是试图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进行具体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详细研究了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总格局的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前提,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若干难点等一系列思想。作者还专门分析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特征,从而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框架。值得称道的是,在研究中,作者既做到了以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为基本依据,又不完全拘泥于邓小平所论述到的层次和范围。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作了特定的发挥,如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问题,作者引述分析了邓小平有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需要的论述。但作者的研究并不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借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有关政治生活的法制化、程序化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的观点,进而指出: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必然保证社会稳定和政治现代化,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和欲求被充分刺激起来,超出了原有的政治体制的传统机能所承受的限度,也就是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过程中,若没有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相配合,社会的紊乱就势所难免。这就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引申和发挥。作者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意欲提供的不仅是如何解释邓小平理论,而是如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思考现实问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功用所在。

本书在观点上稳中求新,论述大胆而又不失公允,见解独到而又持之有据。

作者以一种十分严肃和负责的态度来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研究中,立论严谨,但又决不人云亦云,图解概念和定义,在一系列看似平衡的论述中,无不透显出作者许多新颖的判断和阐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若干认识误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特色。在本篇中,作者既批判了“民主政治先导论”、“政治改革决定论”、“民主模式单一论”,又拒斥了“政经绝对区分论”、“政体改革缓行论”和“绝对否定西体论”。经过细密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现阶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首先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其次要及时适度地逐步进行国家权力结构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在一部分政治素质较高、民主参政意识较强的地区和群体中,更应加快民主参政合法渠道的建设和完善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渐进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以适应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就在“激进”和“保守”之间保持了一种必要的张力,内含许多大胆而新颖的见解,如提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特征是寓政治改革于经济改革之中;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高度政治权威和巨大社会动员能力具有正负双重效应;社会主义民主在质的方面的进步性绝不意味着具体的民主实现程度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水平一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等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这些观点都是经过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本书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上较为松散,各篇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二是各篇在篇幅上和思想容量上不够平衡。但这些并不影响它是一部启人心智的力作。

标签:;  ;  ;  ;  ;  

求新而不超越时机--评“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