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以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任务。小学语文课程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从自身对审美能力培养这样的教育目标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运用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审美情境
创设情境已经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将审美作为教学情境的主题,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语言和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审美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到《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可以将信息化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方面为学生“春雨”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文字进行对比,感受春雨的美。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几张春雨落下的图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春雨沙沙落下的音频,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春雨当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自然美。
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字之美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感受文字所营造的美感也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主要模块之一,简洁精炼是古诗词的鲜明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深入化的角度挖掘古诗词中的字词,使得学生能感受到文字之美[1]。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讲解到《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是点睛之笔。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解释诗句的意思,并在思维层面形成对庐山瀑布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简短的文字却能表达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能认识到文字之美。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创作小诗。
三、利用朗读环节感受语言之美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基本的认知。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方式或者语音语调进行朗读都能形成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体现语言之美的一个方面[2]。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目标,应该重视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能够真正理解语言之美。例如,教师讲解到《观潮》这篇课文时,作者在课文中主要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点描写的大潮的景色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融入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将钱塘江大潮在不同时段的景色呈现出来,建立语言与景象之间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对语言之美形成更加深切的感受,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为其播放一段背景音乐。
四、拓展想象空间营造审美意境
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针对语文课文所形成的想象也各不相同[3]。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拓展想象空间,营造审美意境。例如,教师讲解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从太空中的角度对地球的描写,想象一下自己所认为的这颗水蓝色星球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不同学生所描述地球的样子选择的角度不一,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同,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想象,能使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小学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在认识审美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审美意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字之美;利用朗读环节感受语言之美;拓展想象空间营造审美意境。通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宁.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21-222.
[2]郑伟,杨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01.
[3]王学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24):97.
论文作者:付南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春雨论文; 之美论文; 语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