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G的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图书馆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6
Class Number G250.7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3G的高速移动传送技术为图书馆带来了新一代的服务平台,使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更加便捷,服务可以延伸到任何有用户的地方,模糊和淡化了图书馆的传统边界,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图书馆所追求的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目标。
1 3G及业务模型
3G[1]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2009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随着3G技术的日益成熟,加上3G手机的携带便利性,3G业务应用将不断丰富。3G的业务体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捆绑业务(业务基本组合)为基本单元,即以多个中心展开。我国未来的3G业务体系模型,见表1。
2 手机图书馆
2.1 手机图书馆的概念
2010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1179万户,创历年净增用户新高,累计达到85900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3473万户,累计达到4705万户。[2]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手机上网需求的扩大,为图书馆开展WAP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手机图书馆是将无线通信网络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新媒体平台延伸、拓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输与服务的系统。有了手机图书馆,可以极大地方便用户,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3]
2.2 手机图书馆系统原理
目前,手机图书馆主要以基于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线应用、基于图书馆内部管理和办公的无线应用、基于对读者知识服务的无线应用为主导,通过在图书馆内部部署移动代理服务器(MAS),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手机客户端,增加与读者互动,从而实现书籍的查询、预约、续借、到期提醒、读者调查、新书定制等功能。
手机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知识服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交流,用户在图书馆注册手机号,图书馆直接将信息发送给用户。用户通过短信平台向移动业务运营商订阅和点播信息业务,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多媒体和视频、声频信号,并将其编码解码;接收设备采用流式视频和先进下载技术的移动媒体软件,收看、下载和回放图书馆服务内容。
2.3 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
自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全国首次推出基于短信服务的手机图书馆后,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此项业务。成都理工大学的“手机图书馆”系统,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与中国移动无线网络的对接,将图书馆目前的应用扩展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新书查询、文献查询、图书预约/续借、新书到馆提醒、借书到期提醒等服务。国家图书馆将手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推出了包括“移动数图”、“短信服务”、“国图漫游”、“手机阅读”等功能的“掌上国图”手机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及时、个性化的新型服务。[4]
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和检索相关文献信息资源选取目前国内部分图书馆提供手机信息服务情况进行整理,见表2。
从表2看出,手机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有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图书续借、图书到期提醒、新书信息公告、公共信息发布与搜集、参考咨询、留言咨询、讲座信息及预订、书目信息查询、移动阅读、读者推荐图书和选书、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及邮件、论坛服务等。服务方式以手机短信为主,个别图书馆开通了WAP网站,功能相对简单。大部分图书馆都是提供免费服务,读者只需支付通信运营商基本通信费,部分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吉林图书馆实行收费服务。[5]
3 基于3G开展的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
3.1 信息定制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是运用推送技术(Push)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方式。它通过一定的标准和协议,在Internet上按照个人用户指定的时间间隔和选定的主题,定期将资源库中最新信息主动发送至用户终端。[6]3G用户通过登录手机图书馆网站,可依据需要选择定制信息,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用户可以到图书馆的网站上注册为会员,根据个人喜好定制某类文献的推荐信息;图书馆据此建立用户信息档案,及时跟踪用户并研究、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组织馆藏资源,建立特色资源库。通过分析、整理、加工集成,依靠推送技术主动为这些用户提供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各种格式的信息,以便更及时、有效、贴身地为用户服务。
3.2 移动下载、视频点播或流媒体业务
3G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智能手机的强大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宽带视频点播和流媒体业务。用户可利用手机上的浏览器直接登录图书馆的主页进行检索或下载文献,随时随地可以阅读,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图书或欣赏多媒体音像资料,或下载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视频资源,在手机终端上完成电子书阅读和视频播放欣赏。由于网络速度提升,读者不仅接收信息快速、准确,而且接收容量大,加上智能手机高配置、大屏幕,能够实现多种格式文档的阅读和修改。这样,读者就能更快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3 可视电话会议或咨询业务
可视电话交流直观、生动、准确,图书馆可以随时与读者召开座谈会,3G的发展及应用使图书馆已形成的数字化参考咨询上升为视频参考咨询服务,也可以将视频系统引入到参考咨询中。利用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给参考咨询馆员和用户提供了一个实时的、虚拟的“面对面”交流环境,即使在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语言障碍也可以通过手势或图画进行参考咨询。馆员可以引导用户进行一些信息资源的查询,了解用户的查询过程,并将自己所查询的结果、页面信息传递给用户,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传递信息。[7]这种人性化的多媒体信息互动参考咨询提供给用户的是更贴心、更方便的如同面谈般的咨询服务,迎合了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即时信息传输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深受用户欢迎。
3.4 手机博客和论坛服务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互联网博客已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手机博客将成为新一代的网络娱乐主流。手机博客提供个人表达和交流的网络工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博客交友、聊天;通过日志、相片等多种方式记录个人感想和观点,还可以共享网络收藏完全展现自我;图书馆博客可以为用户提供新闻博客、读者博客、服务博客、学科博客、事物博客等博客服务。3G网络为图书馆与广大手机用户提供了实时交互的个性化交流平台,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地上载博文、发表评论、交流信息等;另外,图书馆还根据用户定制的信息数据,在论坛交流中或提交的检索请求中掌握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远程服务器主动向用户传递各种格式的信息,使用户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也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
4 基于3G的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8]由于手机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搭建服务平台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4.1 强化个性化服务
注重交流和分享知识和信息,将Web2.0中的Wiki、Blog、RSS、Tag引入到图书馆服务中,强调个性化和用户参与,营造一种全民织网的网络文化氛围。3G技术的核心应用——移动互联网,由于其随时、随地、随身的3A特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3G移动终端查看图书馆订阅的信息、管理博客、参与到图书馆的社区网络中去。[9]设计一个友善的、能够吸引读者的图书馆门户网站,开通与用户交流的窗口,与有需求的用户实现个人链接等,使3G技术与Lib2.0完美融合,不仅包括BSS/ATOM、Blog、Instant Message(如MSN、QQ、Skype等)、Ajax/Flex/Atlas、Open Source等常用技术的互通融合,还包括Lib2.0服务向手机移植改造再生产成新的信息服务等。
4.2 挖掘特色资源
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系统资源(CPU线程、I/O进程、缓冲区和网络处理)和信息资源满足数字图书馆的各种需求,是资源建设和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图书馆可以深度挖掘自己的特色资源,整合、丰富内容资源,延伸产业链,将同一内容按3G通信媒体的分众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满足3G通信媒体各层次用户的个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空间。[10]同时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新技术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4.3 加强版权保护
图书馆数字资源和一些馆藏特色资源不可能对所有人开放,这就要求在系统中采取多层次的保护技术来避免未经许可的任意传播。手机图书馆的资源来源、整理和归类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在3G技术下,更多音频、视频等流媒体资源,如何在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权利保障等条件下实现图书资源的传播使用,在现有运行的手机图书馆系统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探讨。
4.4 保障技术安全
3G技术下的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以方便服务器对数据库资源的快速检索。数据库建设要保证较强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扩展、服务增值的前提下,提高安全预防措施,防范黑客或手机病毒的破坏。要防范病毒对数据库、WAP服务器、网关、手机的攻击,选择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数据库加密、防火墙、用户身份验证等,以增加服务访问的安全性。
4.5 注重与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
手机图书馆应用要与图书馆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要获得业务系统相应的数据接口或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调用存取,一方面要考虑到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和传输数据实时顺畅,以保证信息服务与互联网同步,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与运营商的合作以及用户使用手机图书馆的费用问题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手机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日趋多样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3G带宽性能的改善,3G网络建设的规模化,使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从简单的短信文本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最终走向无线网络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将更高质、高效、个性化和人性化,也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知识传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