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国五十年来党的建设基本经验之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五十年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建设是党的命运之所系。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的建设搞得好,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强,我们国家的事业就发展、就繁荣;什么时候党的建设放松了或抓得不够好,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就削弱,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那么,回眸中国共产党走过的50年风风雨雨,党的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基本经验和教训呢?对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总结将不仅有助于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历程,而且必将有益于面向21世纪的党的建设。
一、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以改善党的领导为目的,这似乎不应成其为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已经由党的历史决议说得很清楚。然而,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这场内乱确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的东西。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不去一一申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毛泽东对他参与领导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感到不满和失望,认为共产党已经“积重难返”,他希望用一场剧烈的政治运动,自下而上地来纯洁党的组织,恢复党的革命性与战斗性。其出发点不能不说是好的。但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党的领导,搞党的建设也不例外。离开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就会偏离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会害了党。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踢开党委闹革命”,以致党的组织陷于瘫痪,广大共产党员一度被迫停止党的组织生活,哪里还谈得上党的领导呢?党的建设竟然离开了党的领导,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党的队伍不是更纯洁、更有战斗力了,而是遭受极大的创伤,濒临绝境。这恐怕是毛泽东始料不及的,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所不愿看到的。
从“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建设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教训:第一,党的建设必须由党来领导。如果怀疑党本身,试图凭借个人的魅力和来自外部的群众力量来“整党”,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第二,党的建设不能再运用政治运动的方式。依靠群众运动,我们党办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和好事。但在党的建设这方面,群众运动则是不合适的。这并不是说党的建设不需要群众的帮助和配合,而是说政治运动这种方式不但不适合于法治社会的要求,而且在整党方面也是弊大于利。第三,党的建设的效果要以能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来衡量。也许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采取的方式、措施乃至指导思想的原因,可能不但起不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作用,还会走向反面。这就要求在进行党的建设时,要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得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建设起到应有的效果。
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的要求是更高了,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但是无论如何,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目的不能变。50年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这是一条关乎党的命运的根本之点。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党的建设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所谓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路线。党在革命时期的建设表明,无论什么时候这一条都不能丢。而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次得到了证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七年,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来探索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规律。结果虽然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出现过失误,但在总体上我们党的决策是符合实际的,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不但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我们还顺利进行了土改,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离实事求是的情况,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陷入了很不正常的状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为普遍现象。那个时候,弄虚作假、吹牛夸大成为一种“时尚”。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的人受排斥打击,而一些见风使舵的人却受到提拔重用。这使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了极大损害。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毛主席总结经验教训,提倡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同时,又为受到错误批判处分的几百万人平了反,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又开始活跃起来。令人十分惋惜的是,好景不长,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再次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终于导致了更大的悲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重新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五中全会颁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重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们党和国家才又开始走上正常的轨道。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谈到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时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确实如此,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也都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上取得的。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仍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没有疑问的。而思想建设总是与理论建设密不可分,所以,还要将思想建设与理论建设结合起来,在今天也就是要将思想建设与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结合起来。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只有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好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巩固和发展问题,解决好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问题,解决党的自身建设,包括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增强党性、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等问题。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和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换句话说,邓小平理论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理论结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也只能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进行党的建设时,一定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二者割裂、孤立起来的作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
三、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作风,更重要的是,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遵循的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的制度。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能不能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党和政府的决策是否正确,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顺利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两次严重挫折。一次是“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分析这两次挫折,不难发现,它们产生的原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违背了民主集中制。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判:“大跃进”那几年中, 强迫命令、瞎指挥成风,无论在党内,还是在人民群众中,民主生活都遭到严重破坏。干部、党员和群众,都没有发言权,更不能说不同的、反对的意见,以致酿成了大的错误,并且得不到及时纠正。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这个教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实行不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问题。刘少奇在修改自己的讲话时,也亲自用铅笔重写了几大段话,加进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强调这是几年来犯严重错误的“根本原因”,甚至是“全部原因”。
从违背民主集中制出发来分析“大跃进”得以发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遗憾的是,七千人大会之后,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特别是党的高层政治生活中,并未得到严格遵守和真正执行。而且恰恰相反,民主集中制日益受到破坏,从而加剧了党内生活的不正常,成为“文化大革命”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中,一方面是违反民主的个人崇拜达到了极点,一方面是破坏集中统一的无政府主义达到了极点。这样,民主集中制本身被严重破坏的同时,党的建设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健全完善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否可以说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已大功告成了呢?恐怕还不能这样说。
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带来不利后果。但是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总是强调集中多一点,而且比较容易做到,而民主总是注意得不够,而且缺乏制度保障。在今天,这个问题可以说依然解决得不是很好。搞社会主义建设,集中统一的领导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虽然是对整个国家民主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但也同样适用于党内的民主建设。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除了从思想上、理论上彻底弄清楚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崇拜真理与崇拜个人等关系外,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以保证领导集体中每一成员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保证每个党员、每个公民都有揭发、批判党政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自由。
今天的历史条件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邓小平在审阅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和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这一条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而新时期党的建设要立足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寻找更科学、更合理的实现途径,以使这一制度在新时期焕发更大的活力,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四、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充满信心地描绘了新中国未来的蓝图,同时他也看到了摆在我们党面前的困难。他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确实,我们党就是在这样一种完全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情况下成为执政党的。现在回顾这50年的历程,可以说我们党确实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然而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一无所知到知之不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我们党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
当然我们党有过成功的探索和决策,例如建国头七年就比较顺利。但从建国前30年的整体来看,是曲折的时候多、碰钉子的时候多。不过对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而言,成绩与挫折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同样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成功地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其后的20余年中,我们党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最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党的执政水平比之建国初期是大大地提高了。但是我们仍应牢记毛泽东的这样一段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
毛泽东这段话是在1962年说的,我认为在今天仍没有过时。不错,经过5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的经验是丰富得多了,对规律的把握也深刻得多了。但是社会主义事业毕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在未来的建设道路中,新情况、新问题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仍然只能说“缺乏经验”,我们仍然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无须回避,在这样的过程中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减少犯错误,特别是防止犯大的错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靠我们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党员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努力提高领导者和普通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的现代化意识,使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决策方法,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是的,对于社会主义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事业而言,我们承认缺乏经验。但是,我们不应当让缺乏经验成为我们犯错误的托辞,而应使之成为我们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把握规律能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