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公路局威信公路分局 云南威信 6579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威信县县城至大落脚二级公路建设各阶段所重视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各项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技术管理控制投资、通过强化安全措施,降低安全事故;通过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 勘察 设计 施工 运营 方法 措施
一、概述
威信县县城至大落脚二级公路是威信县通往昭通市的主干道,是凤威二级公路建设中的一段,建设里程起于威信县县城北,止于威信县城外15.3公路处的大落脚,建设里程15.3公里,总投资1.08亿元。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强化安全措施及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理,从而控制了工程投资、降低了安全事故、确保了工程质量。建成后的该段二级公路工程质量合格,路域环境良好。现将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措施总结如下,期望对类似的工程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二、勘察设计阶段
(一)初步设计阶段
在严格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执行的基础上,确定路线方案前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地质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以原来老路(四级公路)的路线线位为导向,进行全线踏勘,对重点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路线方案。同时强调在施工中发现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须及时调整线位。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做好路线的线型优化,做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完善。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基础上继续详查工点地质,特别对高边坡、陡路堤、支挡构造物等工点等进行了详细勘察。二是对筑路材料料场和弃土场的勘察,防止了取土、弃土场所不合理、乱挖乱弃、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水土流失的事例。在线型设计时,本着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充分勘察基础上,保证路线方案的科学性。充分利用地质资料,认真研究节约成本,线型优化。采取了调研、专家研讨等方式,做到了充分合理、综合地使用地质勘察资料和水纹资料。
三、施工阶段
(一)准备工作。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核查和收集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情况,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2、工程地质情况及资料;3、水文地质资料;4、气象资料。技术经济条件:1、运输情况、水源、电源情况;2、当地可供利用的建筑材料情况;3、当地建筑物、配件生产企业及能力;4、劳动力供应情况;5、生产物资供应及文化福利设施的状况等。通过调查,为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组织设计
由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1、编制说明;2、工程概况;3、施工组织与部署;4、施工准备及资源计划;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6、施工总进度计划,作业计划及交叉施工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8、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9、维稳保通;10、施工配合与协调;11、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策划;12、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4、环境保护措施;15、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16、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及节约计划;17工程交付及保修等。提交项目指挥部及第三方监理审核后实施。
(三)路基路面施工
1、路基施工。路基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控制路基各施工环节各项指标,加强中检中验,在进行路槽弯沉值检验过程中,对弯沉值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特异点,要求施工重新换填处理,之后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路面施工。
(1)级配碎石底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①基层厚度:按照设计,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为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30CM。②材料要求:所用石料石质应为石灰石,其强度不得低于3级。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磨耗率不大于40%,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集料中偏平料含量不大于20%,最大粒径必须小于40MM,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6%,并且集料中不得含有粘土,植物等有害物质。施工中,施工单位对料场材料现场取样,送交有资质的中心试验室进行试验。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确定料场。③配合比:按照规范要求,对所加工集料,到料场现场取样进行筛分试验,确定了集料的配合比。施工时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掺配,掺配后的成品料再次取样进行筛分试验,画出级配曲线图,级配曲线圆滑,掺配过程准确无误。本例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范围如下:
④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
根据实验所得的合理级配,严格按规范及实验规程,用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用量为5%, 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2.03Mpa,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作为测定压实度的依据。
⑤拌料及焖料。按照试验确定配合比进行进料。进料时派专人(技术人员)收料,收料人员坚持对材料质量把关,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准入场地。材料进场地后,分类堆放,之后进行拌料。
级配碎石拌和:本例采用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在拌和现场设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控制级配和含水量,拌和时,按实验确定的合理配合比,按一定数量把干料拌和均匀,直到没有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为止,拌和好的混合料堆放到平整并硬化后的场地,按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焖料(实际用水量取用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焖料时间为72小时以上,之后即对所焖集料现场取样作含水量试验,试验含水量合格,即装运往施工现场摊铺。
水稳碎石拌合:按试验配得的配合比进行拌合,水稳搅拌站拌合,搅拌时间:50s,之后即装运往施工现场摊铺,摊铺系数1.38。
⑥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摊铺级配料以前,首先对路槽进行调型处理,使路拱横坡达到要求,对局部坑塘按规范进行修补压实,挂线找平。在施工现场,配2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放样,配5人技术工人负责整平,按设计厚度和试验所得松铺系数拉方格网,按规范要求进行放线铺装(每层厚度15CM),直线段每10M,弯道上每5M设桩拉线控制平整度,横坡度及厚度。在摊铺过程中发现粗细料离析现象的,立刻消除离析现象(对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加细集料,反之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
⑦碾压
摊铺找平后,进行含水量检测。当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刻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先静压两遍,然后振动碾压4-6遍,再静压1-2遍。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路肩开始依次均匀向路中心碾压,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并重叠1/2轮宽,后轮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宜采用1.5-1.7KM/H,之后用2.25KM/H。路面两侧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紧急刹车。横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份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纵缝的处理:纵缝处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碾压完毕立即做密实度试验,当试验结果达不到标准重新进行碾压直到达规范及设计要求。
⑧洒透层油,开放交通。
检测各项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洒透层油(乳化沥青),每平方米用乳化液约1.5KG左右,待乳化后,洒上石屑,经压路机碾压后开放交通。
(2)沥青混凝土面层
按照设计,本例路面面层为二层,上层为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层为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中,一是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二是路面面层厚度、三是严格控制路面各层的弯沉值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工程技术管理
1、管理措施和办法。为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建设之初由指挥部制定了系统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文件,主要包括:(1)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工程质量管理实施办法;(3)工程质量稽查管理实施办法;(4)工程进度管理实施办法;(5)工程计量与支付管理实施办法;(6)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实施办法;(7)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实施办法;(8)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实施办法;(9)工程违约处罚实施办法;(10)工程财务管理实施办法;(11)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2)工程道路保通管理实施办法;(13)工程来信来访协调处理实施办法;(14)工程所在地矛盾纠纷协调处理实施办法;(15)工程民用爆破物品管理实施办法;(16)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实施办法;(17)工程维护稳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18)工程道路保通管理实施办法及应急预案;(19)工程征地拆迁协调管理实施办法;(20)工程技术质量档案及竣工资料管理实施办法;(21)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实施办法;(22)廉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23)宣传报道管理实施办法;(24)工程材料物资管理实施办法;(25)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实施办法;(26)学习培训管理实施办法等。工程建设中,认真执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及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完善和修订。
2、日常检查、中间检查、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日常作业检查:由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中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工程部位及各部尺寸、所用原材料、操作程序、安全质量等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作好原始记录,以便核查。中间检查:(1)在路基施工中,重点检查路基填前的原地面处理情况;(2)路面施工中,重点对路面铺筑前的基层、底基层、垫层和路槽情况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3)涵洞及构造物施工中,对基础施工前的基底应力、基底标高及各部尺寸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及砼浇筑前钢筋的埋置情况、数量、规格、位置对照设计进行检查;(4)其它隐蔽工程的检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中认真做好记录,拍照保存。定期检查:(1)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2)材料计量和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3)设备适应程度和合理情况;(4)技术安全措施是否得当、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规程;(5)各项原始记录是否与实际相符,与设计要求相符程度及存在问题。通过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竣工验收检查:工程按合同及设计文件要求建成后,施工单位按规定编制完工程竣工文件,提出验收申请书,经建设单位核准,报请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由竣工验收领导组织检查组,对全部施工资料、竣工图表、工程决算、财务决算、上级批准有关文件、工程施工总结等进行审查,检验和评定工程各部的质量,对比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使用指标,提出存在问题和补救方案。审核完毕后,验收领导组听取了设计、施工单位的情况汇报及监理报告,全面掌握施工质量情况,正确作出工程质量评定,签定竣工验收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3、工程变更和优化设计。在本项目技术管理和控制工程投资这项工作中,把优化和变更设计作为一重要内容。始终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和如何优化设计控制工程投资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对违反规范要求的工程变更艰巨不予上报和审批。在施工中,认真对照设计资料,对地质水纹条件存在差异的。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四方联合进行补充勘察,及时发现设计阶段未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为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4、档案资料管理。工程档案资料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中检中验资料齐全。在本项目档案管理中,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健全了本项目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档案。
(五)强化安全措施
本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一是对地质灾害点实行常态化监测,确保了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消除,做到施工环境安全;二是把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角落,实行无缝管理; 三是充分做到了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加强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对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培训,着力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高度的安全管理责任心,主张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心是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建立了安全管理的奖励机制,提高对安全管理的本质的认知,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视预防管理,及时预测,科学部署,确保了本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六)加强工程质量监理
本项目建设中,根据工程的规模。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就对监理工作进行筹备,在工程进入招标后,即对工程监理进行招标,经过仔细审核,规范的招标工作,确定了监理单位。工程施工中,监理单位认真履职,始终坚持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于预料之外的工程地质灾害,及时预测,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措施,并监督执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积极协调工程事件,确保工程进度
项目建设过程中,成立了工程阻工现象协调领导组,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阻工进行协调、沟通和及时解决,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建设。
四、运营阶段的管理和预防性养护
(一)路基:
1、加强对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检查监测,对其周界相对清楚,建立地质灾害易发点数据库,特别是是对于施工前稳定的高边坡,预测其开挖后的稳定性,加强对于其地质构造的分析,一些路段由于施工时未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进一步完善排水设施,特别对桥涵、水沟,保持其畅通;对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边坡坍塌等,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截水沟等,对出现的水毁灾害及时处治。
3、水沟养护:每月清理2次,并保持日常检查畅通,保证排水良好。
4、边坡:加强日常的检查监测,每季度清理一次边坡杂草;对高边坡,土质特别松散的地段,采取开挖天沟(截水沟),种草和铺砌边坡等措施处理,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水毁灾害的发生。
5、桥涵、挡墙等构造物养护:对桥涵、挡墙等每月清理一次,确保桥涵迎送水畅通无阻;确保挡墙边坡等无高草覆盖,各类标志齐全醒目。
(二)路面:
1、注重路面排水,特别是路面横坡、纵坡、路肩横坡的排水。
2、加强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对路面上产生的坑槽、沉陷及其它病害等及时修复。
(三)加强治超执法
运营管理过程中,严格加强超限超载治理,确保路基路面构造物等承载能力控制在设计承载能力之内,确保和延长了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
五、相关规定及探索
本项目建设:一是在设计、施工、运营、及后期管理的全过程中,不断加强地环境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不利因素的发生。二是施工阶段在阶段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地详查当地的地质水文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优化设计。确保了运营期间未出现大的地质灾害事故;三是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路面基层施工中,始终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保证路面基层原材料颗粒级配良好,扁平料不超过20%;硬化混合料的堆放场地;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了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并进行精确的配料;控制混合料拌和,始终保持拌合均匀和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四是在路面基层施工时掌握碾压时机(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98%;选用压实机具(用12-15吨振动压路机碾压);控制压实厚度(每层的压实厚度为15CM); 适时开放交通(基层施工完毕未洒透层沥青时,禁止开放交通)。五是高效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六是运营期间严格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性养护,确保了本工程的最大社会效益。
六、结语
本项目全长15.3公里,位于威信县境内,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已经投入使用9年时间,未进行过任何大中修处理,路基路面基本完好,每年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就可进行常规维护,极大地发挥了本项目投资的最大社会效益。这是正能量的充分传承,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这是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三方共同尽职尽责的成果,也是工程建设基本完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S]
[2] 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S]
[3]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S]
[4]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
[5]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6] JTG G10-20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
[7] JTJ 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S]
论文作者:熊禹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工程论文; 实施办法论文; 路面论文; 含水量论文; 地质论文; 威信县论文; 路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