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股市危机,需要中国化的实质性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质性论文,股市论文,危机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市危机何以没有特效药
股市危机何以没有预防和治理的成功经验,根本问题在于其制度设计的缺陷,尤其是股票发行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有效措施可以去解决。
其次,股市和不动产的运行和变化,更多的需要用金融行为学去分析,它需要更多地研究关注心理预期和群体意识,研究信心和信念意识的效应,需要分析和研究垄断资金行为的市场行为规律,而政策本身还没有注意利用这个学问去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在用已经具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去分析和研究。因此,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和危机的时候,政策的效果都不突出,真的发生作用,要么推动泡沫形成,要么使其出现危机。
理论缺乏对股票价格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把握,也不清楚资产价格疯狂上涨的内在机理,更没有总结到这个市场的特殊规律,但投机资本把握了这个规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市场是投资资本兴风作浪的市场,包括目前的商品期货市场都是如此,不是政策能够完全调节和控制的市场。
但市场本身关注政策的调控。政策调控股市,要想获得成功,一是政策本身必须具备强大力量,足以去抗衡投机资本的疯狂投机。如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政府注意增加外汇储备,以至储备规模增加很大,同时,改变规则,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投机资本蓄意冲击一国货币制度的情况;二是了解和把握股市的规律;三是必须清晰制度的缺陷所在。这三点,世界各国政府所做不多。
但是,资产价格在当今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乃至企业和国家竞争力中是如此重要,虚拟经济对后起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举足轻重,不能不去研究。
三个值得关注的股价运行规律
股市是否有理论,存在争论。但作为金融行为,运行有规律。
一是股票指数高涨,从来都不持久,但下跌会持续很久。股票市场,从来都是交易不充分的市场,价格的上涨或高位运行不是全部股票交易的价格反映,而只是部分股票交易的价格反映。也就是说,如果全部股票都在同一时间进行交易,任何高点的股票价格都不可能持续下去,其价格也必然会下跌,股票指数也必然会回落,市场的供求规律必然发生作用。但这很少被政策和监管者认识到。因此,看到股票价格上涨过高,立即采取政策去对治,而忽略了股票价格自身的规律也会发生作用。在上涨周期内打压股票价格,短期有效,长期往往不起作用,只有打压很重,才会严重挫伤心理情绪,但这往往会出现危机。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短期内的崩溃,就是因为联邦隔夜拆借利率短期提高到6.5%导致资金供应断裂而出现的。
当股票价格在低位运行或持续下跌的时候,由于股票的供给没有减少,甚至会增加,因此,价格继续下跌的压力依然存在,只有大家预期股票价格能够上涨且都有信心的时候,才会出现不继续抛售的情况,价格的下跌才能停止。如果大家没有信心,必然都去抛售股票,持续下跌就会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股票在低位价格运行持续的时间比上涨和高位的时间要长很多。
二是垄断和预期尤其是社会和公众预期左右股市前景。股票价格的变化,更多与心理预期和预期的放大效应有关,利好和利空都会被放大,因此而出现价格的暴涨、暴跌乃至持续暴涨、暴跌。这个时候,股票价格根本不看企业业绩的基本面,因为价格上涨依靠的是预期和资金实力。一旦预期变化,形势就逆转。因此,其投机性十足。比如,2007年10月之前,大家都认为中国是一个长期的牛市,因此股市价格不断高涨,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存在各种垄断交易的市场,一般投资者被这种预期所迷惑,认为股票价格会持续上涨而不下跌,或认为下跌后还会涨回来。因此,持有股票就不出售,股价不断上涨,乃至不理会政策的提示和学界的预警。
一般投资者忽略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股票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是大资金大资本垄断的市场,其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抬高和压低价格,而政策对此往往治理不力,或无法进行有效治理。而大资金和大资本垄断市场的形成,与政策的监管不足或制度设计关系密切。比如,新股上市的申购,并不是真正有资金想进行长期投资,而是利用制度缺陷来谋取暴利。因为新上市企业的股票当天上涨价格可以达到900%,但第二天以后的下跌只能是10%,即使连续几天跌停,申购资金也不亏损。但如果制度不是这样的,情况就会不同。
三是利好透支未来,利空透支现在,价格涨跌更多与消息有关,而与业绩关系不大。
衍生品市场交易和股市交易,其价格变动更多取决于短期消息的影响,利好因素出现则把股票价格拉涨很高,这是因为前期大资金已经在低位买进了大量筹码(一般要远超过拉抬价格的筹码),连续拉抬价格可以把前期低位的股票出售,一般投资者跟随就可能被套。而在利空因素出现的时候,大资金、具有大量筹码的投资者则大量抛售,乃至连续几天抛售。由于机构和大资金抛售,一般人无能接纳,价格会继续下跌。先期抛售者就可以在低位上重新逐渐或突然大量买进筹码(根据市场状况)。价格连续暴涨和暴跌都会脱离企业业绩乃至国民经济的基本情况,因为这是放大和缩小效应的结果。
股市危机有其天然的市场和制度因素
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中国曾经存在价格双轨制度和汇率双轨制度,大家都清楚其中的利益,各种投机行为因此产生。股票同样存在双轨制度,而且为利益集团和投机者创造了巨大的谋取利益机会。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人们看到了成功,但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危机要素。
股权分置改革,将法人股和国有股的流通时间进行了分段设置,2006年和2007年只有少量的非流通股上市,因此,市场上实际流通的只有1/3。而正是这一改革,为2006~2007年的股票价格上涨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投机机会。因为流通股的供给有限,中国的股市实际是一个流通股垄断的市场,是大资金垄断的市场,在资金供给因素的推动下,这两个因素通过利好预期使股指不断创出新高。当另外的2/3以一元一股的价格进入股市,股票价格大幅度长期回落就为必然。
股票价格制度和发行制度的安排——中国的股票价格不仅存在双轨制度的问题,还和西方股票制度一样,存在着制度设计的价格差异:即原始股价格、发行价格、市场价格。这三种价格在制度设计上为垄断者、投机者都提供了极好的投机机会,使得股票价格从开始上市起就是一个供给不充分的市场,其价格也必然不合理,必然是垄断的。而且,股票上市区分了战略投资者(有三年期限和一年期限的投资者)、网下申购人(3个月,占发行量的1/4,注意,正常情况下,正是这个25%,成为首日上市上涨价格的最低水平!)和网上申购人、市场购买人,这个制度设计为股本投资者套利和申购人的投机做了制度安排。这样,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根本不可能进行长期投资。因为发行价格的市盈率本来就在25-35倍,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而首日上市的交易价格被大资金垄断和抬高,首日的上市交易价格市盈率达到了至少50-60倍,这样的价格是无法进行长期投资的,只能进行投机。因此,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投机必然要发生危机。
实际上,股票的市场价格是二级市场的交易者和发行价格的申购人创造的,股本投资人都是从二级市场谋取利益,而且是无任何风险的利益,因此,无论其持有的时间多长,都不存在风险,他们的成本太低了。也正因为这种制度安排,企业必然是圈钱,而不是去回报投资人。当原始股进入流通以后,股票的价格必然要出现大幅度下跌。因此,股市发生危机是必然,只是迟早的事情。出现危机了,也没有任何办法,这个制度设计为企业圈钱提供了便利。因此,股票市场的危机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现象,没有任何很好的措施来解决。
市盈率的制度安排——就国际社会来说,人们一般认为股票的发行价格按照利率的倒数来确定市盈率,确定股票的发行价格。过去理论认为的合理市盈率就达到20-25倍,而实际发行价格比这更高,这是最大的制度缺陷和意识欺骗。市盈率是利率的倒数,这意味着股票投资确实要有比利率高的投资回报,但事实上中国达不到。如果达不到,只能按照分红水平来计算合理的市盈率,按照目前政策的分红规定,市盈率就不能按照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确定是否合理,中国企业的分红水平很低,按照投资回报周期,即使平均市盈率为2-5倍的价格都算股价很高。
市盈率理论暗含的假定前提是:利率越低,资金就越往股市去,股票价格上涨,因此,股票发行价格的市盈率就越高;而利率越高,资金就越不去股市。但这要求股票的分红至少达到利率的水平,否则,这个理论就不适用。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恰恰被这种错误的理论引导,当人们根据市盈率去选择股票投资、确定发行价格的时候,必然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和危险。
按照目前的方法确定发行价格,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又高出发行价格,这意味着这个制度安排完全是为股本投资者设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很难进行长期投资。只有在发生危机的时候进入,或者在其价格低迷的时候进入才能进行长期投资。但很多人往往是在上涨的时候进入,因此往往被套牢。
中国的股票发行,正常时候的市盈率都在25-35倍,怎能不发生价格危机!
股票上市制度和涨跌停制度的安排——股票市场本身就是预期和垄断左右的市场,是供给和交易不充分的市场。因此,单个股票的逐个上市,就为垄断资金的投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远远超过股票供给的需求必然会使单个股票的价格脱离业绩上升,这既满足了企业圈钱的需求,又满足了投机者的需求,但最后倒霉的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和交易者,这也是股票价格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涨跌停制度的安排。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股票价格的涨跌却达到了10%,幅度过大,同时,又不区分好坏,因此,必然会导致投机猖獗。特别严重的是,允许首日上市的价格上涨可以达到发行价格的9倍,而第二天的跌停是前天收盘价格的10%,这都是严重的制度缺陷,这实际是鼓励垄断资金进行投机。
市场自身的野性、缺乏保护——股票价格的轨制缺陷,导致市场野性十足。其表现是变化突然、离奇,或是疯狂、野性十足,或是极度恐惧、悲观。市场本身具有野性,当机会来临时,即经济形势和环境好的时候,利好因素出现的时候,野性的疯狂则制造泡沫,使股票价格暴涨,不断创新高,这其中不排除股本投资者也在参与投机(他们不在乎投资损失,股本的回报巨大);恐惧悲观则杀跌,在经济金融形势不好等利空因素影响下持续暴跌,乃至出现危机。
另一表现则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市场缺乏可靠的制度安排(如强制高于利息的分红水平),股票市场成为唐僧肉,成为股本投资机构和个人的提款机器。企业没有责任回报投资者,投机盛行,人们不愿意也不可能进行长期投资。因此,一旦机构投资者缺乏投资意愿,中小投资者就缺乏耐心而抛售股票,而机构的加入,则导致下跌循环。
几点建议
实行强制分红并与再融资挂钩——凡是上市企业,必须给予分红。分红水平最低应该超过一年期限的利率水平,利润达到一定水平的,必须达到利率水平的2-3倍。
对于分红,凡是有限售股或非流通股的企业,由于其解禁股可以流通,而其流通所获得的巨大利益是不公平的,因为流通价格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创造的,因此,在不改变股份的情况下,这些限售股份不应该参与分红,企业占有的股份也不应该参与分红。主要是给予流通股进行分红。这样,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才能真正进行长期投资。
当然,非流通股如果参与分红也可以,必须低于流通股的1-2倍。只有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了回购的股份,才可以享受和流通股一样的分红。
对于没有分红的企业或分红标准低于规定的,不允许其进行公开和非公开增发等再融资,也不批准其发行公司债和企业债。
按照最低标准,分红预先提取,然后做企业的年度成本和工资计划。不能没有分红而拿着投资者的钱,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却拿高工资。对于分红水平高的,则给予再融资的政策支持。
分红预提以后,连续2年亏损的,股票则进入ST。企业为避免分红导致的亏损,可以将原始股作为分红。
新上市公司按照分红承诺确定市盈率和发行价格,而不是按照事先预定的市盈率或进行询价确定。不能进行分红承诺的,不得批准上市。当年不能实现分红承诺的,应该拿企业原始股本进行分红,直至全部送出。当年上市因分红而导致预亏的,则进入ST股票。
尽快改变股票发行制度——一年内通过发行审核的企业集中同时上市,不再单独一个一个上市(至少是半年一次)。目前的单个企业上市方法为各种垄断资金的投机者创造了机会,市场的供给不充分,而多个企业同时上市,有利于企业和市场合理定价,让市场投资人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也可以避免资金垄断抬高股票价格。
不再分设三个月、一年的上市时限,一年的战略投资、网下申购和网上申购的股份同时上市,这样,首日上市的交易价格就不会远远超过发行价格,市盈率也不会过分高企。
新股申购按照交易账户设置最高限额,不再按照资金申购,这样,可以清除不投资的理财申购。
上市首日交易价格的机制就实行现行涨跌停制度。或者在上市的一周内不设置涨跌停限制。这样,可以防止投机资金利用制度和时间设置的缺陷进行投机。
实行新的中国化的定价机制——这需要彻底消除股价双轨制。不能让股本投资者完全获得市场投资人的好处而没有回报。股本投资者的流通期限要求应该在8-10年,这样,股本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才会长期化,也才会去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同时,股本投资者的股份应该根据发行价格进行缩股或扩股。即其股票价格按照发行价格的50%~70%进行缩股,不能一元一股。这样,企业就不会随便抛售股票,其投资就会对市场负责,市盈率的确定也就不会很高。
另外,市盈率的合理水平应该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分红和分红承诺来确定。根据分红确定投资回报期限,再据此确定市盈率的平均水平以及单个企业的发行价格。这样,可以正确引导投资理念。
建立股票回购制度——上市企业及其母公司凡是从筹集资金中获得投资和利益的,必须持有本公司流通股份的45%以上,全部流通的企业,必须达到55%以上。股价跌破发行价格的,企业必须回购保持在发行价格以上(面临破产例外),这可以约束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价格确定。企业应该进行资本公积以备回购。
建立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股市危机的涨跌停制度——在利好因素发展时期,对资产价格的上涨要进行有效限制;而在经济低迷或不景气时期,重点进行跌停制度限制。目前,由于中国市场的文化背景以及投机赌博心理太过浓烈,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
因此,应该对现行涨跌停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造:凡是动态或静态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涨停限制为每天10%。连续五个交易日内涨跌达到20%的,停牌交易一周,说明情况。30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涨跌超过30%,停牌交易二周,并说明情况。跌停为5%,连续5个交易日内下跌超过10%的,停牌交易一周,说明情况,30个交易日内,跌过20%的,停牌交易二周,说明情况。
市盈率在30以上的,价格5%涨,跌停10%。连续五个交易日内上涨超过10%的,停牌交易一周,说明情况。30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上涨超过20%的,停牌交易二周并说明情况。五个交易日内下跌超过20%的,停牌交易一周,说明情况;30个交易日内下跌超过30%的,停牌交易二周,说明情况。
这项制度改革,可以控制股票价格的过度上涨和投机。防止股指暴跌暴涨。同时,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建立国家干预力量——在投机资本蓄意垄断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国家干预力量,才能保持市场的平稳。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很多小国政府或经济体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去应对投机资本对本国(经济体)货币的蓄意投机冲击,从而导致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注意增加政府外汇储备,因此,投机资本蓄意冲击一国汇率的情况没有再次发生。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同样如此,如果有强大的政府力量在预防股市和期货价格的持续暴涨和暴跌,投机资本就不敢蓄意抬高和压低价格。
因此,建议政府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可以将从股市征收的税收作为基金,在股市发生危机的时候,政府利用这部分资金入市购买主要权重股,以保持市场稳定;必要的时候,可以卖出,预防价格过分高涨。
同时,政府应该注意利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机制和中国投资公司的作用,来保障股票市场的相对稳定。
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可以随时动用制度的力量保持市场的稳定。制定上市公司再融资管理办法和大小非解禁后的管理办法。在新办法出台前,再融资不予批准。大小非解禁后的出售,应该提前发布预告,而且,必须由机构投资者接受,由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当日应该公告并报告主管部门。没有机构投资者接受,则不得在二级市场减持。
同时,企业减持必须有充足的理由,理由不充分,主管部门应不予批准。
目前不要着急推出新制度。不要急于发行新股票,不要急于推出创业板和股指期货,要让主板市场制度基本完善、秩序稳定后再进行新市场的发展和制度创新,否则投机盛行,离真正的金融危机不远了。
最后,应鼓励中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要制定鼓励长期持股的优惠政策。一是对过去一年(2007年10月起)大小非解禁后套现的征收30%以上累积暴利税,对在今后5年内不减持,此后每年减持不超过1%的,免征减持所得税。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在5年以上的机构,5年以后逐渐出售股票的,只征收10%的赢利所得税。
标签:股票论文; 市盈率论文; 投资论文; 股票分红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中国股市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股票涨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