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胜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具有普遍性,在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成本。本文对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质量
引言
桥梁施工中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比较常用,这种工艺在应用中对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应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使施工的质量达到要求,使技术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明确。
1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
1.1预应力混凝土板及梁的预制施工
利用先张法进行施工的时候,应确保生产工艺利用机组流水法进行施工,在机组流水施工的过程中,在移动钢模中进行构件浇筑,通过先张拉直线的方式进行处理,之后进行浇筑,完成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处理。这种与之方法中可以使预制的效率提高,加快速度。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得钢模比较多,机械化的要求高,需要在梁浇筑之后进行养护,所以在工厂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也可以采用台座法进行施工,使各个环节在台座上进行,预制的设备比较简单,同时施工比较简便,应用范围较广。
1.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内纵向预应力钢筋布置
利用先张法进行梁内钢筋施工的时候为直线布置,这种方法和梁的施工存在差异,后张法进行施工的时候梁内钢筋为曲线布置,形式也不仅仅只有一种。首先应将钢绞线穿束,安装工作锚,之后安装配套限位板和工具锚,将两端对称张拉,张拉力逐渐扩大,从10%到30%,最后到103%,维持5min锚固,确定伸长值符合要求之后进行下一束张拉施工。
1.2.1全部通长直线形布置施工
在主筋的施工中需要采用直线形方式,但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小跨度梁,这种方式在支点附近不能平衡的张拉负弯矩会导致梁顶出现拉应力,随着力的提升,会出现开裂现象。为了将拉应力减小,需要根据弯矩的变化,使纵向预应力筋截断。
1.2.2横隔板处弯出
采用后张法进施工的时候,当梁长度较大的时候,可以采用直线型进行布置,使材料减少,控制受力,减少梁端的负弯矩,应将主筋在中间截断。这个时候需要将预应力筋在横隔梁位置弯出梁体,便于进行张拉施工。这种施工方式可以使主筋的使用减少,还可以减小摩擦力,但是由于预应力筋没有发挥作用,导致梁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
1.2.3曲线布置,梁端处锚固
预应力钢筋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可以将其锚固在梁端上,一般使用钢筋进行锚固,这种施工方式下预应力的张拉工序会得到简化,钢筋的弯起角度较小的时候,预应力筋以及管道之间的阻力也会减小,同时避免预应力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曲线布置,部分锚固在顶板
钢束根数较多的时候,难以使钢筋全都在梁端锚固,应将预应力筋弯出梁顶,这种方法可以使预应力筋的长度减少,不仅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还可以使梁的抗剪性加强。当预应力筋为曲线布置的时候,预应力筋的距离需要缩小,使钢筋排列的更加规律,另外,构件的尺寸应缩小。还需要对构造进行分析,根据构造的特点,使梁底部的箍筋符合施工的标准,控制好波纹管的厚度。
2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质量控制
2.1纵向湿接头施工
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装配式结构中涉及到了湿接头混凝土浇筑等,计算中将单梁作为单位,其中不包括横向分布作用,在预制梁吊装之后,可以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使安装过程顺利完成。预制主梁的时候,其中的负弯矩钢束波纹管需要控制好长度,使管子的端口具有完整性。应将纵向的主梁的部位进行明确,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套接的接头部位平整的连接,避免连接中出现问题。在超高渐变部分的主梁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横坡有不同的特定,预留的负弯矩钢束波纹管位置会出现变化,在套接安装的时候需要注意方式,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还应在湿接头混凝土施工中利用微膨胀类型的混凝土材料,这样可以使施工具有更好的效果。施工中应结合规定进行混凝土配比,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砼坍落度检测,其中坍落度的要求在14-16cm范围之内。采用漏斗浇筑的过程中,应控制好下料的高度,维持在0.5-1m的范围之内。浇筑的方式为分层浇筑,浇筑的高度应小于30cm,并且在振捣棒上标记刻度。在振捣的时候,应按照使用的要求进行施工,在上层砼浇筑的过程中,应插入到下层混凝土10cm的位置,同时避免漏振等问题。
2.2预应力张拉施工
预应力张拉施工需要根据设计的图纸内容进行施工,分级对称进行,在张拉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换人员。张拉的过程中,应使千斤顶的张拉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相互重合,使用的机具需要配套。绑扎钢筋的时候,预埋波纹管的两端应进行封闭处理,并且符合设计的要求,保证封闭性良好,线型平顺。制孔管的管壁应具有较好的严密性,同时保证预应力管道和锚下的垫板锚口同心。
2.3泄水管施工
在设置泄水管的时候,通常在预制梁的过程中开展,在对混凝土桥面铺装浇筑前,需要对泄水管进行安装,管顶需要低于混凝土铺装的顶面,还需要将这部分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振捣的效果达到要求。应保证沥青面中的雨水等能够流出,并且到盲沟之中,需要在铺装顶层设置适当深度的压槽,压槽的间距需要控制在20cm。进行防水层施工前,需要将施工的现场进行清理,将其他的物质除去,并且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对混凝土的裂痕进行修复。
进行防水层施工的时候,应按照产品的标准进行施工,根据防水的要求对其进行喷涂,控制好喷涂的次数。施工之后,需要开展养护处理工作,此外,在后期的施工中应采取防护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防水层不被破坏。盲沟中包括碎石、塑料,在摊铺沥青的时候可以通过锯切来进行施工,使下面层变为沟槽,之后铺设塑料盲沟,使其得到有效的处理。在处理碎石盲沟的时候,需要在碎石外面包裹上玻纤格栅,这样可以使施工达到标准要求。
2.4桥面铺装施工
进行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前,需要对桥面板的混凝土上的水泥等物质除去,应将不符合标准的混凝土进行处理,除去这些部分。在凿毛施工后,需要用水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冲洗,当桥面存在油污的时候,需要进行清理,使混凝土之间能够更好的结合。为了使混凝土铺装层和主梁之间协调,不会出现变形或者裂缝现象,需要在其中设置钢筋网片。使用Ф10 或 Ф12的钢筋进行施工,并且使间距控制在10Cm,其中交点部位需要通过点焊技术进行施工,将钢筋进行连接。为了使施工的进度加快,同时使钢筋网节点的距离具有均衡性,需要采用直接铺设的方式进行施工,在焊接中需要确保强度能够达到550级。要想使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符合质量要求,应对预制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适当的控制,最佳为大于5cm。为了使钢筋网片被固定,应保证混凝土和主梁能够顺利连接在一起,在浇筑的时候,需要在梁顶部位设计预埋定位钢筋,使用适宜的门式钢筋进行施工,此外在纵横间的距离进行控制在50cm,在设计横向距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预制梁横向尺寸,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和情况,将其进行调节,应将距离控制在70cm以内,在顶板混凝土较薄的部分添加定位钢筋。
关于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与质量的其他问题虽然与现浇结构的桥梁施工技术相比有许多优势,但装配式上部构造在桥梁施工中也并非完美,它也存在一系列难以避免的技术问题。比如,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桥体与线形的高度吻合由于在超高渐变段横坡变化问题上难以进行有效处理,其整体性不如现浇结构的桥梁。但这些问题只存在一些小方面,与其优点相比就显得无足轻重。在多年的施工中,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技术体现出简便易行、造价省、质量容易得到保障等诸多优点,使其得到广泛认同,在施工中的应用也是极其普遍,在今后桥梁建设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加强对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技术的研究仍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结语
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中的技术在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控制好质量,采取适合工程要求的技术进行施工。这样可以使施工成本减少,还可以使工程的建设效果加强,从而促进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宝珠,幸福.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1):243+245.
[2]张静,王琳.公路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3,5(08):65-66.
[3]王新东.公路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35.
[4]许志刚.公路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山西交通科技,2007(03):32-33+44.
论文作者:陆文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预应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桥梁论文; 方式论文; 锚固论文; 弯矩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