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苏省委省政府率先做出抉择,举全省之力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展现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找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奏响了回应新时代的号角。本文将就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东台市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实践,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特色 田园 乡村 振兴
一、解读特色田园乡村
(一)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
特色田园乡村由特色、田园、乡村三部分组成,其目标是是打造“三农”发展新载体,培育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最终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
1、“特色”即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体现的是竞争力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身特色资源,走多元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其中特色产业是基础、特色生态是重点、特色文化是内核。历史经验表明,农村的衰落、农民的外流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不振、经济不兴,所以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同时,“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必须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塑造与城市不同的特色农村生态景观;而乡村蕴含着社会经济变迁中的一切基因,是文化传承最大的载体,必须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重构承载乡愁记忆、充满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
2、“田园”即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呈现的是意境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世人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被传诵至今,就是因为写出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乡村最美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就是其田园意境。乡村和城市要各美其美,就要遵循发展规律,尊重农村习俗,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着力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
通过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保护山水基底、历史肌理、空间形态,协调乡村建筑、田园景观、自然风光,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在江苏大地上留住世外桃源式的乡村,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3、“乡村”即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凸显的是可持续
乡村不但要美丽,而且要宜居,更要有活力,只有这三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乡村建设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现在,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乡村被小城镇掏空,小城镇又被中小城市边缘化,中小城市则在大城市面前失去了聚集优势资源的能力。乡村出现“空心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镇和乡村之间未能实现均衡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比较大,乡村失去吸引力,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
(二)实施特色田园乡村的意义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主要内容是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其主旨是有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留住特色民俗文化,实现文明乡风,迅速改善农村整体环境,深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让更多的百姓过上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从乡村历史演变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建设好特色田园乡村。目前,相当一部分乡村面临着人口外流、田地荒芜、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严重、乡土文化衰落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基于这个大背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是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契合实际的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二是从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的角度来看,必须建设好特色田园乡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核心是对现有“三农”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整合升级,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新抓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成为职业农民成长扎根、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乡村文化得到传承的新载体。
三是从新时代乡村建设需要的角度来看,必须建设好特色田园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带好头、领好向”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部署、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站位高,视野宽,覆盖面广,系统性和全局性强,是江苏新时代乡村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之举、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二、东台市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推窗赏美景,出门进花园;宾朋盈门来,风好水又甜。”骄阳当头的夏日,家住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五烈镇甘港村的古稀老人杨恒友却是悠然自得。杨老的家就建在村子中心地带,北侧是乡村风情浓郁的百坊园、村史馆,西边不远处,有花木葱茏的百果园和甘港花坊。老人感慨地说:“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但是村庄却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大花园,成了八方宾朋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杨老的感慨其实也是东台人的共同感受。2017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召开的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传出消息:全省45个村庄进入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阵列,东台三仓镇兰址村、联南村、官苴村等村组榜上有名。三仓镇是一个经济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是国家瓜果蔬菜无公害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镇、省重点中心镇、省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江苏农业看东台,东台农业看三仓”,全镇年种植瓜果蔬菜稳定在23万亩以上。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东台市十大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该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紧扣绿色增长主线,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突出统筹发展,推动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伴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等一个个闪光的金字招牌花落该市,新特产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生态东台越变越美。
(一)东台特色田园乡村之美,美在感观上
从市区到乡村,从里下河水乡到黄海之滨,到处美景如画。“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不再是理想中的美景,已经成为东台人的现实享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绿东台、人文城市”展现新貌,“智慧东台”建设全面启动——东台已然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质。东进公园的仙女文化、开发大道的历史文化、迎宾大道的海盐文化、逸峰园和戈公振故居的红色文化、泰山寺景区的佛教文化等一批园林景观,将东台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昂扬的城市精神蕴含在景观之中。从西溪植物园、人民公园到通榆河、朝阳河、何垛河、向阳河等沿河景观带,“东方湿地、生态家园”的黄海明珠形象初步显现。步行街、金海路、北海路、海陵路、东亭路、绕城路,条条大道纵横交错,各式楼宇鳞次栉比,树木成荫空气清新。随着一批标志性建筑和亮点工程相继建成,城市核心功能日益增强,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明城市魅力展现。
走进东台,路道四通八达,景点越来越多,城市越变越大,越变越美。绿色多了,看点多了,从城市到乡村,胜境处处,令人心旷神怡。愈益精致的住宅小区,造型各异的精品楼盘、园林景观把小城装点得美轮美奂。走进东台之“根”———西溪,仿佛走进了一处生态休闲胜境。历史文化休闲片、现代文化休闲片、生态旅游休闲片,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文景观,被大自然巧妙绘制成了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从泰山寺到宋城,再到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西溪植物园,一路之上,如同“散落的珍珠”。市区东部,城东新区一座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产城融合,相得益彰,这里是新兴的产业高地,也是市民群众的宜居家园。
绿树村边合,清水乡间绕,行走在东台大地上,处处为景、步步皆画,特色各异的村庄、旖旎多姿的沿途景观、错落有致的乡间宅院……一处处真实的田园风光,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放眼东台,由南而北,自西往东,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五烈镇甘港村,溱东镇周黄村,三仓镇兰址村、联南村、官苴村、新五村,安丰镇通榆村、下灶村,东台镇三灶村,梁垛镇梁垛村、牌沟村、张倪村、小樊村、临塔村,头灶镇徐灶村,南沈灶镇李灶村、常灶村,富安镇富北村,城东新区红光村……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光或地形地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建筑风貌特色、乡村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点缀着东台大地。
(二)东台特色田园乡村之美,美在骨子里
特色田园乡村,要以宜居宜业的环境留住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乡村基础设施不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跟不上,是导致乡村衰落和“空心化”的重要原因。须抓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对有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的村庄,要本着必需的原则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依托自然禀赋和资源,让特色产业成为活力源泉。
坚守生态自觉,坚持绿色发展,体现在东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东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坚持抓生态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推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该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东台,不管招引来的项目有多大、技改扩能后的效益有多高,都要经过最严格的源头评审,先过环保关,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出台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力度,推动产能过剩行业逐步退出、转型发展。同时,大力实施传统企业绿色改造,鼓励和支持企业更新设备,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生产流程,培育一批高新化、领军型现代化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成为与城市并行的发展主体,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通畅。过去,人口、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从乡村流向城镇的渠道是畅通无阻的,反之从城镇流向农村则受到了诸多制度限制,当前一些阻碍流动的栅栏依然存在。
二是基层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当前,在教育、医疗、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城乡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保持乡土气息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三是整个社会思维惯性依然存在。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农家子弟一直以跳出农门为追求,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成为社会共识,吸引更多的人“做农业、当农民”,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是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站位高,引领性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站在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二是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切口小,示范性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村一级开展试点,利于大胆探索实践,便于开辟新路径,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容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和范例。三是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政策宽,可塑性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省级层面在“钱、地、人”等方面给予了强力的支持和保障。对县乡来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四是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规划细,可操作性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省里挑选了省内外知名设计师团队供各地选择,高水平设计师聚焦特色田园乡村,使规划设计成果质量得到了保障。
通过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要聚焦“特色”,体现乡村独特竞争力。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要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身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乡村要振兴,生态是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把塑造与保护农村生态景观,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好美丽中国作为重点。乡村要振兴,文化是内核。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源头”,蕴含着社会经济变迁的一切基因,要充分挖掘和保护独特的传统文化,守护好精神家园。二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要关注“田园”,呈现乡村独有意境。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历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乡村田园的浪漫诗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典型代表,为世人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写出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乡村要振兴,必须尊重乡村特有的田园景观、传统建筑,特别是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注重老庄台的提升和复兴,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坚持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从而呈现乡村独有意境。三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要提升“乡村”,凸显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要振兴,不但要美丽,而且要宜居,更要有活力,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要振兴,核心是人。要着重解决人口外流、田地荒芜、人口老化和空心化严重等问题,以本地村民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吸引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本、资源和人才,从而吸引外出打工的、外出读书的年轻人“回流”。乡村要振兴,着力点在公共服务配套。要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提供与城镇等值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让职业农民生存、成长、扎根的环境,让全体居民创业、致富、安居的环境。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不久的将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中国将更令人向往。
论文作者:张碧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乡村论文; 田园论文; 特色论文; 东台论文; 生态论文; 江苏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