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学 514533
摘 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中小学的衔接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将阻碍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入手,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在时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 教学衔接 时效性
数学科目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渐得到重视,数学的学习在任何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中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以讲授数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现实中诸多原因的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在衔接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数学教师必须注重这一问题,并努力采取相应的举措,以增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时效性。
一、解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时效性不足的原因
根据实际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之后,其学习的多个方面,如知识体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学习内容的不同。但是很多初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容易忽视这一问题,从而导致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不衔接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的过程中,可能也会由于学习方面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学习成绩有所波动。总而言之,造成中小学生学数学的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改变;3.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变化;4.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
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时效性问题的可行性举措
1.中小学教师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融合。首先,小学教师应该调整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对教学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做到传授基础的算述方法,还要做到渗透方程法的相关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小学教学中的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算术法和方程法,从多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及时衔接。
其次,中学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只靠学生自己在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方面进行转变是不够,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掌握了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足够了解掌握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如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将其与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保证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最后,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合作,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衔接。在中小学的教学阶段,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以及综合应用是数学学科的主要内容。这些数学知识是贯穿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即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数学教学的衔接。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的学习,并进一步夯实基础。
2.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中小学时期的数学是初等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小学数学是基础内容,而初中数学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衔接的学习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并思考教学内容衔接的举措。
在初一的数学教材中,数、代数式、方程与几何初步是主要内容。学生必须明确以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但在小学生的概念里,数学科目就是计算数字,这可能会令他们在初次学习时产生恐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引导学生巩固新知识,完成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等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了解负数的相关数学概念,使学生明确正方向与负方向的概念,并且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如海拔与温度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需要除自然数和分数之外的其他的数学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小学生在高年级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较为基础的方程知识,并且能够简单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进入初中阶段后,所学习方程的难度就会随之增强,这要求学生利用等量关系解决方程的能力也要随之提高。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这一实际情况,并以此为根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必须不能忽视有理数和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与小学教学中数的范围只是自然数不同,初中教学中的数系得到了扩充,但是在教学中必须要确保学生明白从自然数向有理数的过度。第一,帮助学生理解相反的数量意义,从而明确复数的意义。第二是要明确区分自然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差别。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区分有理数与自然数,明白其中的差别,从而降低数学运算的难度。第三,要使学生明白,有理数的运算是由符号和数字构成的。在运算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正确运用正负符号,接下来才能正常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参考文献
[1]吴飞 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三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8)。
[2]余建淳 “九年一贯”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
[3]吕寻琛 宋清爽 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时效途径和措施[J].科教文汇旬刊,2015,(2)。
论文作者:练小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中小学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有理数论文; 自然数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