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

黄金鹏[1]2003年在《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Un桩vers反ty Code:10226Register Code:03026MastGr Di几SSertation

丁柏群, 黄金鹏[2]2003年在《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提出根据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在公路水运方面的承诺,2003年是外商可以在道路货物运输和汽车维修行业上独资经营的第1年。针对日益增多的国外运输业进入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从客运、货运和汽车维修叁个主要方面来分析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

王灏旸[3]2004年在《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企业的第叁利润源泉。发展现代物流是增强一个国家、地区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物流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及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首先,从物流及物流产业的界定入手,进行基础理论介绍。得出:现代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合理有效的物流活动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 其次,对黑龙江省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加入WTO后,对黑龙江省物流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1) 机遇:转变经营,加强竞争意识;加快改革步伐;挖掘潜在的利润源;扩大市场容量。(2) 挑战。挑战主要是来自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加入WTO后,由于物流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跨国物流公司将陆续来黑龙江省投资,凭其雄厚的实力,对黑龙江省弱小的物流业产生威胁,而黑龙江省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则加剧了挑战的严峻性。主要有:体制性因素引起的挑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使物流市场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引起的挑战;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引起的挑战;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引起的挑战。 第叁,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做法。发达国家物流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政策上的扶持;重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重视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跨国经营和不断的科技创新等。 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积极发展第叁方物流;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根据资源优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亩亩百目目百口目目百目亩舀...势,发展特色物流;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物流产业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工

徐文燕[4]2004年在《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世界各国的高关税壁垒相应大大削弱,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而言,国际市场容量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产品就有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一方面,遭遇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绿色食品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理念和对国际市场有针对性的分析,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失衡。 中国绿色食品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根据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绿色食品出口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分析、制定准确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并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以增强绿色食品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理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理论和绿色食品国际市场进入理论,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设计了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总体框架。针对绿色食品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基础。指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认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环境因素(机遇与威胁)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系统因素(优势与劣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绿色食品SWOT分析矩阵,以此为依据提出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构想,指出其战略取向是高附加值产品战略、均衡市场战略和市场进入战略。 对绿色食品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详细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本文研究指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准入制度具有完善性、严格性特点,绿色食品国际市场需求具有总量大、层次高特点,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层次复杂,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先进、营销渠道灵活。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为绿色食品准确定位、市场细分和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提供了实证依据。 对中国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进行重点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质量管理制度、市场结构、产业集群、安全与环保角度,深入阐述了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提出“金字塔型”质量管理模式,指出绿色食品供应链综合质量管理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发挥绿色食品制度优势的关键因素;认为绿色食品企业规模的合理发展以及产品的差别化是改变绿色食品生产规模过小、消除市场无序竞争状态、优化绿色食品市场结构、发挥绿色食品企业与产品优势的必然选择;揭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要依靠各种因素的关键f生作用,如:自然资源、规模经济、相关产业的支持、吸引外资、企业家精神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拓展了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概念的内涵,指出绿色食品的安全优势和环保优势是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产品竞争力概念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企业从发展和全面的视角重视产品竞争力的培育。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的实施途径,指出其主要策略应侧重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提出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策略,从宏观角度提出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策略,从应用性角度提出国际市场进入的具体方式。为了增强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了有关对策建议的综合研究,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对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决策参考。 此外,本文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取向,即出口导向的发展思路、外向型基地建设、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详细分析并阐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具体方式。

徐建中[5]2003年在《我国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矿业资源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论文研究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总结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矿业资源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对推进区域经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论文在对国内外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我国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在此体系指导下重点对下述叁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对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进行界定,指出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矿业资源城市内部经济系统与外部的资源、环境、社会的持续和谐进化。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城市经济系统的调整优化、城市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一致两部分;其次,从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结构层次进行研究,建立了矿业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的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确定了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和关联效果基准,提出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结合我国实际就矿业资源城市规模经济问题、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合理化的一般特征问题、企业合理规模结构问题及企业集团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构建不同经营范围、不同资源类型的矿业企业集团的两种模式;第叁,对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5个矿业资源城市的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总结出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五种典型类型:新建型、发展型、成熟型、衰退型和调整型,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应类型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 论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实施生态化、知识化、集约化改造的总体发展战略。最后,选择矿业资源典型城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市—大庆市为对象就其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潘霞[6]2007年在《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动已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截至2004年底,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存量总值为2132.88亿美元,到2005年6月底,外资以各种方式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750家,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投资热潮的掀起使得各地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进入了高潮。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小环境中,学者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在对各个子系统分别选取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政治法律子系统和自然地理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的31个地区为研究样本,主要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6》等数据资料,赋予样本相应的指标值。对于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主要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筛选,选出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相关程度较强,但彼此间的相关程度又较弱的指标,组成新的指标体系,分别建立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第9章,综合运用前几章的指标筛选结果,建立了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被选出的指标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权重为100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对象性评价方法对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于31个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并依据地区得分对地区进行排序和分类。在对地区的投资环境子系统进行评价之后,对于31个地区总体的利用外资投资环境和利用内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类和评价。把31个地区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分成了4类:投资环境优秀型地区,投资环境优良型地区,投资环境不均衡型地区和投资环境落后型地区。通过评价和分类,每个地区都可以找出本地区的区域投资环境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投资环境的策略。第10章是实证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黑龙江地处东北地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提倡和鼓励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下,黑龙江省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因此,选取黑龙江进行实证研究对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特殊的意义。论文首先对黑龙江当前的投资环境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对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这两个方面是:1995-2005年黑龙江招商引资的纵向对比和2005年黑龙江与中国其他30个地区招商引资的横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纵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引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改观;横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却不容乐观,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都处在落后的地位,利用内资也由于优惠政策的匮乏而收效甚微。通过对第9章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黑龙江的基于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的评价是,总体看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但是却有较强的社会文化竞争力和自然资源竞争力。因此黑龙江的投资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相应的改善原则应当是,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劣势因素,逐步变劣为优。

黄文旭[7]2011年在《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言部分对论文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如果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发达国家有关碳关税的立法提案是否符合国际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章对碳关税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由于碳关税这一名词的出现已是既成事实并已被普遍接受,因此重要的不是碳关税这一表述是否正确,而是对碳关税的法律性质做出准确界定。碳关税指的是基于碳排放的进口环节边境调节措施,表现为要求进口商对进口自未实施碳减排制度的国家的产品缴税或购买排放配额等形式。根据这一定义,碳关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碳关税是实施碳减排制度的国家对进口自未实施碳减排制度国家的产品采取的边境调节措施;第二,当进口国的碳减排制度为碳税时,碳关税表现为税收的形式,当进口国的碳减排制度为限额与交易制度时,碳关税表现为配额的形式;第叁,凡是进口国基于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要求进口商承担的税费,都可称为碳关税,不管其采取何种形式。第二章对美国与欧盟的碳关税法律制度进行了介绍。《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和之前的提案都采用了“国际储备储备额”的碳关税模式,《清洁能源工作与美国电力法案》只要求采取边境措施,并未详细说明边境措施的类型。美国未来可能采取的碳关税模式很有可能就是“国际储备配额”。美国式“碳关税”条款具有以下特征:(1)明确指出实施“碳关税”的目的是防止“碳泄漏”,即防止因为本法的实施造成美国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其他国家的工业实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实质增加;(2)要求“碳关税”的设计与实施符合美国参加的国际条约;(3)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美国的“碳关税”将于2020年1月1日对进口产品适用;(4)“碳关税”不适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合格工业部门中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足0.5%的国家以及占涵盖产品的进口量不足5%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并不享有“碳关税”豁免;(5)“碳关税”的相应国内制度为排放权交易制度;(6)“碳关税”与国内涵盖产品生产商购买排放配额的价格相当。欧盟提出碳关税的时间比美国更早,并且主要是针对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行为。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修改欧盟2003年第87号指令的提案,目的是改善并扩大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制度。这是第一份明确考虑了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运行所产生的碳泄漏问题的指令草案,该草案在序言的注释中讨论了在符合WTO要求的情况下建立一种要求进口商以“不低于欧盟内的机构”的条件获得并提交配额的制度的可能性。由于欧盟成员国对是否实施碳关税还存在着分歧,因此欧盟何时开始实施碳关税还不得而知。第叁章以WTO规则为视角分析了碳关税的合法性。从WTO的具体规则来看,GATT第2.2(a)条规定了边境调节税,碳关税有可能表现为一种与碳排放有关的进口环节边境调节税,只要碳关税的征收符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那么碳关税就是符合WTO规则的。即使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碳关税还可以从GATT1994第20条例外来寻找合法性依据。由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旨在保护人类免遭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符合GATT1994第20条(b)项的规定;同时,它不仅保护全球的大气而且保护一些动植物免遭气候变暖而灭绝,因此符合GATT1994第20条(g)项的规定。在得出碳关税符合GATT1994第20条(b)项或(g)项后,需要进一步分析碳关税的实施是否“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碳关税是WTO规则下的合法措施。碳关税的实施可能存在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但并不代表碳关税本身存在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第四章从气候变化国际法框架的视角分析了碳关税的合法性。经过分析后,本文认为,采取碳关税措施是一国的主权事项,如果要主张碳关税措施不合法,必须要有国际法上的依据。因此,碳关税本身并不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只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不得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不得违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不得对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第五章分析了碳关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可以根据该公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其他缔约方对其实施的碳关税不合法,但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没有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因此解决碳关税争端的最好平台是WTO争端解决程序。但是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发展中国家很难证明其他国家对其实施的碳关税违反了WTO规则,如果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能够适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条款,则发展中国家胜诉的机率会大大增加。WTO争端解决程序能否适用WTO之外的规则,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存在着争议。第六章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中国的不少出口商品都是高能耗产品,如果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中国的绝大多数出口商品就失去了竞争力,这将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在国际层面,我国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此外,中国要努力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动参与者、制定者,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在国内,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节能减排进程,引导企业强化绿色生产意识和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但是,我国没有必要为应对碳关税而急于推出碳税制度。因为国外的碳关税提案都是以其国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只要我国采取了相当的碳减排制度,其他国家就不能对我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只需根据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或碳税制度之一种即可。此外,我国还可实施碳出口税和碳关税来应对国外碳关税。总之,碳关税本身并不当然违反国际法,如果其设计与实施符合一定条件,则有可能符合国际法规则,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碳关税违反了国际法规则。

饶毅杰[8]2005年在《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服务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门类越来越全,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它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在国内外现有的关于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尤其是美国服务业的先进、适用的理论和有益的经验的系统研究,找出黑龙江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构建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内容上,本文主要包括叁方面: 第一部分是黑龙江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现状与国内外现状的比较。在对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客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黑龙江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是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该部分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内部行业的产业关联度、贡献率、投资差异率、社会效益系数,将其作为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指标,最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黑龙江省的服务业主导产业。 第叁部分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符合黑龙江省省情特点的、科学的、系统的、配套的推进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力求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王仲瑀[9]2007年在《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能源的过度开采不仅带来了能源可利用储量的不断减少,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能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状况越来越严峻,如果措施不当就会出大问题。建设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解决能源矛盾的根本途径。黑龙江省能源资源禀赋比较好,但在重开发、轻保护、轻勘查的情况下,能源资源状况并不乐观,开展节能工作,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减轻能源瓶颈给该省未来发展带来的冲击,但是对于黑龙江这个能源大省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是今后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会对我国能源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合理实现黑龙江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通过结构化的分析方法,首先对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黑龙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状况展开讨论,以分析黑龙江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了能更好的说明黑龙江省今后可能出现的能源可持续性问题,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借助3E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的能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看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仍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煤炭和石油等重要能源仍旧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这些常规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会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开展能源的节约降耗工作十分必要;同时应该重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以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了能够在该省新能源开发中进行合理的决策并考虑大量复杂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把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各种因素划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并通过计算综合层度值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从而为黑龙江省新能源开发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作用。基于循环经济原则、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原则、生态保护优先保障能源供给原则、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先进性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原则等五个原则,在分析了构建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循环经济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技术创新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基于能源生态化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HET”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出黑龙江省能源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化为牵引力,以科技化为推动力。最后本文还提出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制定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实施能源资产化管理、加强能源的调查评价、加强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实施等措施。

赵勤[10]2006年在《中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愈发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探寻解决“叁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被提到日程上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将现代物流与农业结合,通过利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及技术,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管理,能够大大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农业增值、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解决“叁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于现代物流问题研究是当今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也应该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仍滞留和徘徊在资料汇编或散见于有关论着当中,对它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正是本文唯一的出发点和潜力所在。 本文以系统理论、商品流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依托,从现代农业物流一般理论的视角着眼,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沿革和现状;从现代农业物流影响因素的视角突破,探讨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模式、体系构建及组织创新;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视角切入,提出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 (1)现代农业物流的一般理论 现代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产出物、相关服务和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等经济活动,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实现使用价值、增值、提升竞争力、调剂等功能。 (2)农业物流的国际借鉴 在美国,农业合作社是农民参与农业物流的主要形式,发达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完善的农业物流信息、体系和社会化体系、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其农业物流协调、高效运行的关键。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业物流的主要渠道,农协在组织农业物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业物流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善。荷兰的运输体系高度发达,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拍卖市场作用巨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发达,虚拟农业物流供应链已经形成,农业教育和研究水平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思路在于:培育和壮大农业物

参考文献:

[1].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D]. 黄金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03

[2].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J]. 丁柏群, 黄金鹏. 广西交通科技. 2003

[3].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 王灏旸.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4]. 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D]. 徐文燕. 东北林业大学. 2004

[5]. 我国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徐建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6].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 潘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7]. 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 黄文旭. 华东政法大学. 2011

[8]. 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饶毅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9]. 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仲瑀. 东北林业大学. 2007

[10]. 中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D]. 赵勤.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