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单行累进句为句柄的事实挖掘与研究深化_动宾结构论文

以单线递进句为论柄点评事实发掘与研究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单线论文,事实论文,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现代汉语的许多递进复句,只要有语用需求,前后项可以倒换位置,即可以双线交互递进。比如:“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个校长。”“他不仅是个校长,而且是个诗人。”但是,有些递进复句,前后项只能由此及彼,不能倒置,这便是本文所说的单线递进句。拙作《汉语复句研究》提到过这类现象。比如:“(他站起来背着手,挺着胸脯站在我跟前,不住地用舌头舔着嘴唇,仿佛向我证明:)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此例见于杜鹏程《夜走灵官峡》,其中的“是个人”和“是个很大的人”不能倒换,不能说成“他不仅是个很大的人,而且是个人”。①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②针对拙作的说法,说了下面一段话:

另一个例子是“不但……而且”构成的复句,这类复句的前后项之间有范围上的递进关系,按事理后项应该比前项的范围大,如下面的a句。(邢福义2001∶225)

a.他……仿佛向我证明: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初中《语文》第二册)

b.*他不仅是个很大的人,而且是个人。

然而这样的限制只适用于行域,进入言域则不受此限,例如b’是与b同类的例子:

b’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说“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这样说还不够,我还要说(因而提醒你)“他是个人”,言下之意是,你不能看到他的特殊性而忽略了他的一般性。

沈文的主要理论背景是美国女学者斯威彻尔(Eve Sweetser)的论说。其附注①,说三域概念对应的就是Sweetser(1990)所说的“实体”、“认识”和“言语行为”。Sweetser的《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的确是在三域上进行考察的。(她的书中还有这样的提法:外部域(社会的)和内部域(情感的、心理的)。)③但通过上网查看,见到张辉、卢卫中《语义域理论与概念系统的建构》一文(网址为:http://kuhn.blogbus.comlogs414500.html),其中写道:“Sweetser(1990)发展了Lakoff和Johnson的语义域理论。”“Sweetser(1990)提出了四个基本的语义域:物质的、社会的、心理的和言语行为的。”“她的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义域具有结构性。”“意义是不同域之间映现和整合的产物。”网上转载该文,大都显示为《外语论坛》2002年第3期,而查看张辉教授所在单位的介绍,该文见于《外语论坛》2002年第4期。由于《外语论坛》不上期刊网,学校也没有订阅纸质的期刊,暂时无法查实。④

域的多少,四域还是三域,如何命名,如何表述,理论家会通过探讨寻求到较为理想的答案。本文要做的是:摆出事实,以此为论柄;接着,对前后项能否倒换位置的问题进行思辨;然后,归结到对论旨的点评,说说在某种理论倾向下,一定不能小视事实之能量。文中例子,前分句可以用“不但”,也可以用“不仅、不只、非但”等,后分句可以用“而且”,也可以用“还、也”。

一 单线递进句的三种组构方式

单线递进句,反映甲乙事物之间具有绝对涵盖的关系。其组构方式,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概念收缩式

这一组构方式,其特点为:由面突出点,前项A里的起始概念,包含后项B里的递用概念。这时,前分句的概念范围大于后分句。比如“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起始概念为“人”,递用概念为“很大的人”,前者包含后者。相同的例子:

(1)不但是人,而且还是个好人。(古龙《陆小凤》)上例不能倒过来说:*不但是个好人,而且还是个人。

概念收缩式情况多样,而且是沈文提到的一类。为了能够较为充分地说明情况,下一部分再作较为详细的描述。

(二)概念张大式

这一组构方式,其特点为:由点张开面,前项A里的起始概念,为后项B里的递用概念所包含。这时,前分句的概念范围小于后分句。例如:

(2)陈明不仅是全班第一,也是全年级第一。(郁秀《花季雨季》)上例前项的“全班第一”是起始概念,后项的“全年级第一”是递用概念。前分句“全班第一”的概念范围,小于后分句“全年级第一”的概念范围。全班第一的人,不一定全年级也第一,但全年级第一的人,肯定也是全班第一。因此,这个例子不能倒过来说:*陈明不仅是全年级第一,也是全班第一。

事物往往具有大与小、好与坏、高与矮等等两个方面的属性。概念张大式,不管是往哪一方面张开,都不会改变这种大涵盖小的规约。例如:

(3)他不但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学生,而且也是我们学校个子最高的学生。

→*他不但是我们学校个子最高的学生,而且也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学生。

(4)他不但是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学生,而且也是我们学校个子最矮的学生。

→*他不但是我们学校个子最矮的学生,而且也是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学生。

(三)概念推移式

这一组构方式,其特点为:由甲概念推移到乙概念,概念的词面形式没有重合,但在客观事理的关系上,作为前项A里的起始概念,实际上为后项B里的递用概念所管控。这时,前分句的概念受制于后分句。例如:

(5)枇杷不但开了花,而且已经结了果。(欧阳山《苦斗》)“枇杷”总是先开花后结果。既然“枇杷”都结果了,自然已经开过了花。这样的客观事理关系,不容许倒过来说:*枇杷不但已经结了果,而且开了花。

客观事理的管控与受管控的关系,多种多样,因事而异。但是,反映的都是一种不可颠倒的逻辑顺序。看例子:

(6)(林道静:)“你怎么知道我写诗?”(江华:)“不但知道,而且还看过。”(杨沫《青春之歌》)

(7)我不但能持枪射击,而且枪法极精。(王小波《黄金时代》)

前一例,起始概念是“知道”,递用概念是“看过”。既然看过一个人所写的诗,自然知道这个人写过诗。后一例,起始概念是“能持枪射击”,递用概念是“枪法极精”。既然有极精的枪法,自然有持枪射击的能力。因此,这两例不能倒过来说成:*不但看过你写的诗,而且还知道你写过诗。|*我不但枪法极精,而且能持枪射击。

许多时候,概念推移式不仅可以用于表述已然之事,也可以用于表述未然之事。例如:

(8)再这样下去,不但乡长干不成,脑袋也要搬家了。(知侠《铁道游击队》)这一例,起始概念是“乡长干不成”,递用概念是“脑袋要搬家”。只有活着,才谈得上当不当官;要是脑袋都搬家了,哪能当得成乡长!因此,不能倒过来说成:*不但脑袋要搬家,而且乡长也干不成。

概念推移式的使用,往往有特定的背景或心理前提。比较:

(9)好幸运!一篮子水果不但卖到七八块,而且有时还卖到十五六块!

(10)真倒霉!一篮子水果不但卖到十五六块,而且有时还卖到七八块!

这两例,似乎前后项可以倒换位置。但是,前一例表述的是庆幸心理,而后一例表述的是失望情绪,因此不能分别说成:‘好幸运!一篮子水果不但卖到十五六块,而且有时还卖到七八块!|*真倒霉!一篮子水果不但卖到七八块,而且有时还卖到十五六块!

二 概念收缩式的三种模态

大体说,概念收缩式有以下三种模态。所谓“模态”,指结构模型的状态。

(一)“是”字结构同形反复模态

具体表现为: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是”字结构在述谓部分同形反复,但后项“是”字后边的名词用加字的办法缩小其所指范围,借以形成前项绝对包含后项的递进关系。如上面举过的两个例子,前后项都反复使用“是人”,但后项里“人”的前边添加了缩小概念外延的修饰字词。所谓主语相同,不一定主语全都显现,可以简省隐含。

这一模态,前后项复用的不限于“人”这一名词。例如:

(11)(只见这人头顶无发,惟有香疤,是个和尚,满脸皱纹,双眉焦黄,)不但是和尚,而且是个极老的

老和尚。(金庸《天龙八部》)

(12)(任大爷久久地在女天子武则天的画像前伫立,……这不是皇上吗?)不但是皇上,还是个母皇上。(白桦《古老的航道》)

前一例复用“和尚”,第二个“和尚”添加了修饰字词“极老的”和“老”;后一例复用“皇上”,第二个“皇上”添加了修饰字词“母”。“母皇上”即“女性皇上、雌性皇上”。这两例,不能分别说成:*不但是个极老的老和尚,而且是个和尚。|*不但是个母皇上,而且还是个皇上。

前后复用的名词,还可以是不指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例如:

(13)不但是刀,还是柄宝刀。(古龙《绝代双骄》)

(14)速度,不但是种刺激,而且是种很愉快的刺激。(古龙《陆小凤》)

前一例复用“刀”,是不指人的具体事物;第二个“刀”添加了修饰字词“宝”。后一例复用“刺激”,在特定句管控中表示不指人的抽象事物;第二个“刺激”添加了修饰字词“很愉快的”。这两例,不能分别说成:*不但是柄宝刀,而且是柄刀。|*速度,不但是种很愉快的刺激,而且是种刺激。

这一模态,后项名词的修饰字词有时会复杂一点。这是由于表述的需要。例如:

(15)他长大了不但是个大坏蛋,而且是世上最大的坏蛋!(古龙《绝代双骄》)

(16)她非但是位美人,而且是大家公认的武林第一美人,(江湖中的风流侠少为她神魂颠倒的,也不

知有多少。)(古龙《风云第一刀》)

这两例,从“大坏蛋”到“世上最大的坏蛋”,从“美人”到“大家公认的武林第一美人”,修饰语的复杂程度略有增加,然而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变。因此,不能分别说成:*他长大了不但是(个)世上最大的坏蛋,而且是个大坏蛋!|*她非但是大家公认的武林第一美人,而且是位美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模态中,前后复用的名词在形式上有时略有变化,但实际上还是等于同一名词前后复用。主要情况有二。

其一,从词面形式看,前后项“是”字后边的名词词面不同,但语义互等,因而可以改写为相同的词面。例如:

(17)这孙三不但是女子,而且还是个年轻姑娘。(金庸《天龙八部》)

→*这孙三不但是个年轻姑娘,而且还是个女子。

上例前项用“女子”,后项用“姑娘”。“姑娘”是个多义词,但在上例的语境中,意为“未婚女子”。上例等于说:这孙三不但是女子,而且还是个年轻的未婚女子。关于“姑娘”的义项,可参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⑤

其二,从语法单位看,前后项“是”字后边的名词位置上用了大于词的单位“的”字结构。例如:

(18)不真实的东西,不但可以是优美的,而且常常是最优美的。(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不真实的东西,不但常常是最优美的,而且可以是优美的。

上例“优美的”和“最优美的”是“的”字结构;所指事物之间,具有绝对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性质上,一个“的”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

(二)动宾结构同形反复模态

具体表现为: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动宾结构在述谓部分同形反复,但后项的动宾结构用加字的办法缩小其所指范围,借以形成前项绝对包含后项的递进关系。这里所说的动宾结构,是指述说性的,不包括表示判定的“是”字结构。从后项动宾结构的加字位置看,主要情况有二。

1.在动宾结构的宾语部分加字。例如:

(19)不但有酒,而且有好酒。(金庸《笑傲江湖》)

→*不但有好酒,而且有酒。

上例前后分句复用“有酒”,后项加字成为“有好酒”。同型说法,多种场合均可类推。比如:小妹不但上了大学,而且上了重点大学。→*小妹不但上了重点大学,而且上了大学。|根生不但成了大小伙子,而且成了特别懂事的大小伙子。→*根生不但成了特别懂事的大小伙子,而且成了大小伙子。|我们头儿不但买了小轿车,而且买了宝马小轿车。→*我们头儿不但买了宝马小轿车,而且买了小轿车。|这次事故,不但死了人,而且死了很多人。→*这次事故,不但死了很多人,而且死了人。

2.在动宾结构的动词前边加字。例如:

(20)我不但要将这身子交给你,还要永远(交)给你。(古龙《武林外史》)

→*我不但要永远将这身子交给你,而且还要将这身子交给你。

上例前后分句复用“交给你”,后项加字成为“永远交给你”。同型说法,多种场合均可类推。比如:我们不但采用了新技术,而且全面采用了新技术。→*我们不但全面采用了新技术,而且采用了新技术。|这个店子不但收购旧书,而且高价格地收购旧书。→*这个店子不但高价格地收购旧书,而且收购旧书。|她不但唱过这首歌,而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过这首歌。→*她不但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过这首歌,而且唱过这首歌。|这老兄不但吃肥肉,而且经常大碗大碗地吃肥肉。→*这老兄不但经常大碗大碗地吃肥肉,而且吃肥肉。

这一模态,由于接受句法境域的管控,可以略有变化。主要情况有三。

其一,承前简省用作宾语的词语。例如:

(21)不但给减刑,而且还一下子减了那么多!(张平《十面埋伏》)

=不但给减刑,而且还一下子给减了那么多的刑!

→*不但一下子给减了那么多的刑,而且给减刑!

其二,后分句所用字词跟前分句基本呼应,但结构上作了调整。例如:

(22)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呢。(郁秀《花季雨季》)

=不但有问题,而且有不少问题。

→*不但有不少问题,而且有问题。

下面的例子,情况基本相同:不但有分别,而且分别还很大。(古龙《风云第一刀》)=不但有分别,而且还有很大的分别。|不但有规矩,而且比衙门里的规矩还大。(古龙《陆小凤》)=不但有规矩,而且有比衙门里还大的规矩。|足见两座兄弟城市不但有缘,而且缘分还不浅呢!(《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不但有缘分,而且还有不浅的缘分呢!

其三,前项用动宾结构,后项用动补结构,后项所用动词跟前项同形。后项尽管只用动补结构,但实际上包含有前项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思。例如:

(23)他不但爱你,还爱得很深呢!(于晴《红苹果之恋》)

=他不但爱你,而且爱你爱得很深!

→*他不但爱你爱得很深,而且爱你!

下面的例子,情况基本相同:(他)不但会绣花,而且绣得很不错。(古龙《陆小凤》)=(他)不但会绣花,而且〈绣花〉绣得很不错。|(他)不但在等你,而且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古龙《陆小凤》)=(他)不但在等你,而且〈等你〉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你)不但养活了自己和家人,还养得不错。(王朔《美人赠我蒙汗药》)=(你)不但养活了自己和家人,而且〈养活你和家人〉都养得不错。

有的时候,由于受到语境的规约,前分句动宾结构的宾语隐去了,但可以补出。例如:

(24)(作了两个月的买卖,粗粗的一搂账,)不但是赔,而且赔得很多。(老舍《骆驼祥子》)

=不但是赔钱,而且〈赔钱〉赔得很多。

→*不但赔钱赔得很多,而且赔钱。

(25)(何利文的话,令白莲想起了天培,天培也是一个爱母亲的人,)他不单只爱,而且爱得很深。(岑凯伦《合家欢》)

=他不单只爱母亲,而且〈爱母亲〉爱得很深。

→*他不单爱母亲爱得很深,而且爱母亲。

(三)谓词同形反复模态

具体表现为: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谓词在述谓部分同形反复,后项的谓词用加字的办法缩小其范围,从而形成前项绝对包含后项的递进关系。所谓“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这一模态中的动词,指不能或一般不能带宾语的动词。

1.动词同形反复,后项动词加字。情况有二。

其一,在复用的动词后边加字,形成动补结构。例如:

(26)不但跑,而且还跑得飞快?(莫言《檀香刑》)

→*不但跑得飞快,而且跑?

上例前后分句都用动词“跑”。复用的“跑”后边通过结构助词“得”带上了补语“飞快”,加深了内涵,缩小了外延。

同类例子,古龙的长篇小说《陆小凤》中出现不少。例如:他脸色非但变了,而且变得很惨。(《系列之三决战前后》)|他不但动了,而且动得很快。(《系列之五幽灵山庄》)|(牛肉汤这回真的哭了,)不但哭,还哭得很大声。(《系列之七剑神一笑》)|不但生气,而且气得要命。(《系列之七剑神一笑》)

其二,在复用的动词前边加字,形成状动结构。例如:

(27)这些人不但死了,而且显然是同时死的。(古龙《绝代双骄》)

→*这些人不但是同时死的,而且死了。

上例前后分句都用动词“死”。复用的“死”前头添加了状语“同时”,加深其内涵,缩小其外延。下面是个同型例子:

(28)不但该死,而且现在就已经该死了。(古龙《陆小凤》)

→*不但现在就已经该死,而且该死。

此例前后分句都用“该死”,后分句的“该死”前头添加了递加的状语“现在—就—已经”。严格讲,“该死”不是一个动词,而是“助动词+动词”的结构,但其整体是动词性的。

凡是“V了,V〈补〉”的说法,或者“V了,〈状〉V”的说法,一般都可以自然地套上“不但……而且……”,形成单线递进句。例如:我已经看过了,看得很仔细。(古龙《陆小凤》)=我不但已经看过了,而且看得很仔细。→*我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已经看过了。|陆小凤笑了,大笑。(古龙《陆小凤》)=陆小凤不仅笑了,而且大笑。→*陆小凤不仅大笑、而且笑了。

2.形容词同形反复,后项形容词加字。情况有二。

其一,在复用的形容词后边加字,形成形补结构。例如:

(29)姑奶奶你不知道,这不但奇怪,而且奇怪透了。(古龙《绝代双骄》)

→*这不但奇怪透了,而且奇怪。

(30)(在英国人看,只有英国人想的对,只有英国人能明白他们自己的思想;英国人的心事要是被人猜透,)不但奇怪,简直奇怪的厉害!(老舍《二马》)

→*不但奇怪的厉害,而且奇怪。

同类例子:不但深,而且深不见底。|不但高,而且高得难以形容。|不但广阔,而且广阔得似乎无边无际。|那脸色不但威严,而且威严得让人不敢对视。

其二,在复用的形容词前边加字,形成状形结构。例如:

(31)你不但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古龙《陆小凤》)

→*你不但大错特错,而且错了。

(32)(罗四姐:)“照你说,瑞香你是中意的。”“不但中意……”古应春笑笑没有再说下去。

(罗四姐:)“意思是不但中意,而且交关中意?”(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不但交关中意,而且中意?

前一例前后复用形容词“错”,等于说:不但错误,而且特别特别错误。后一例前后复用形容词“中意”,等于说:不但中意,而且非常中意。“交关”是方言词,表示“很、非常”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有解释。⑥

同类例子:不但痛,而且火辣辣地痛。|不但难受,而且像塞进了一块屎砖一般难受。|这场面不但热闹,而且从未有过地热闹。|这老东西不但吝啬,而且比周扒皮还要吝啬。.

特定语流中,非递进复句里有时形容词前后反复使用,后一个形容词带上了补语或状语。这时,往往可以套上“不但……而且……”,形成单线递进句。例如:他真老实,老实得让我感动。(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不但老实,而且老实得让我感动。→*他不但老实得让我感动,而且老实。|金九龄道:“我想她长得也不会太漂亮,漂亮的女人,是绝不情愿扮成个老太婆的!”陆小凤叹了口气,道:“别人都说你平时料事如神,这次却是料事如猪。”金九龄道:“我猜错了?”陆小凤道:“错得厉害!”(古龙《陆小凤》)=陆小凤道:“不但错了,而且错得厉害!”→*陆小凤道:“不但错得厉害,而且错了!”

应该指出:作为谓词,形容词和动词有时很难划清界限;使用中,有时有所交错。看这两个例子:

(33)现在看来,你不但认了真,而且,认真得一塌又糊涂……(金庸《笑傲江湖》)

(34)不但相干,而且大大的相干,非常相干之至。(金庸《笑傲江湖》)

前一例,前后项复用“认真”。一般地说,“认真”更多用作形容词,但在这个例子里,前项说成了“认了真”,转化成了动词语。后一例,前后项复用“相干”。一般地说,“相干”属于动词,但在这个例子里,后项说成了“非常相干之至”,具有了一定的形容词性。然而,尽管在如何判定其词性上各人会有不同意见,却都不影响对单线递进句的认识,即前后项不能换位。

三 问题思辨

(一)问题

回到本文开头所引沈文那段话。

首先,应该指出,那段话中作了这么个判断:“这类复句的前后项之间有范围上的递进关系,按事理后项应该比前项的范围大,如下面的a句。”(按,即“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这可不是拙作《汉语复句研究》的原话。这一判断,把概念关系说反了。《汉语复句研究》是这么解释的:“后者深入一层揭示了属性。”⑦逻辑常识告诉我们,一个概念,内涵加深了,其外延必定缩小,怎么会是后项比前项的范围大呢?后项比前项范围大的现象是有的,比如三种组构方式中的概念张大式,但不是a句现象。至于概念推移式,则不是单纯的范围大小的关系。总之,那是明显的误断,后边不再讨论。

进一步,应该指出,在论证方法上,那段话把“他不仅是个很大的人,而且是个人”换成了“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人”,然后讲“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人”能说,却避而不讲“他不仅是个很大的人,而且是个人”是否能说。读这段论说,人们会在行文的导引下认为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能双线交互换位。这样,就起码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伟人∨他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人”和“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他不仅是个很大的人,而且是个人”,是全然等同的形式吗?第二,仅仅根据“他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人”,能够证明表面近似的递进复句都可以把后项倒过来说吗?这两个问题,需要思辨。

(二)思辨

1.是否等同?

这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观察。

其一,句式的变换。

如果把“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之类记为A说法,把“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伟人”之类记为B说法,那么,用句式变换的办法来测试,可以知道二者并不具有同一性。

基本检测式:不但p,而且q。→不但q,而且也p。→虽然q,但也p。

A说法测试:他不但是个人,而且是个大人。(+)→他不但是个大人,而且也是个人。(-)→他虽然是个大人,但也是个人。(-)

B说法测试:他不但是个人,而且是个伟人(/领袖)。(+)→他不但是个伟人(/领袖),而且也〈还〉是个〈普通的〉人。(+)→他虽然是个伟人(/领袖),但也〈还〉是个〈普通的〉人。(+)

测试表明,B说法与A说法不是一回事,不应混为一谈。

其二,所指“面事物”和“点事物”的概念关系。

“人”同“大人”,“人”同“伟人”,尽管都有“面”和“点”的关系,但逻辑关系并不等同。对于面事物来说,点事物有两类:一类为一般性事物,一类为特异性事物。有的人,是一般的人,即普通人,属于“芸芸众生”,比如“大人、中年人、老实人”等等;有的人,是不一般的人,在某个方面具有特出之处,比如“伟人、领袖、省长、军长、董事长、总经理、院士、作家”等等。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但两极的情况是清楚的:“伟人、领袖”这一极,具有“非凡、异乎寻常、不同凡响”之类的内涵,“大人、中年人”这一极,则不具有值得特别强调的特殊内涵。一个递进复句,如果以“人”为递点,那么,作为普通人的“大人、老实人”之类和作为非凡人的“伟人、领袖”之类都可以成为进点。这是顺势递进,从面里突出某个点,属于常规用法。但是,如果把顺势递进改变为逆势递进,即以“大人、老实人”之类和“伟人、领袖”之类为递点,而以“人”为进点,那么,便会成为非常规用法,便会出现以下两点不可忽视的事实。

第一,句式的选用目的有所变化。由面到点的顺势递进,是将点“推出去”,落脚于“点”,目的在于突出“点”所引出的话题。比如:我们不能把他当木偶。他不但是个人,而且是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把他当木偶。他不但是个人,而且是个当过军长的人!——在这里,“活生生的人”和“当过军长的人”取得一致性,都强调这一点必须引起关注。然而,由点到面的逆势递进,是将点“回归来”,落脚于“面”,目的在于强调点与面具有重合关系,即点即使具有特殊的属性,但仍然具有面的一般属性。比如:“不要把他当成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不仅是个将军,而且也是一个人!”这么说,是要强调他尽管具有非普通人的属性,但不应忽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般属性。这一语用目的,决定了A式不能这么逆势递进。因为,点如果不具有“非凡性”,那么,采用“回归”到面说法,便毫无意义,比如“他不但是个活人,而且也是个人”,这样的说法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第二,所指“点事物”和“面事物”在概念关系上发生交叉。正是概念的交叉关系,决定了B式前后项可以换位。观察可知,B式中倒过来说的逆势递进式,用来强调点概念与面概念有所重合,同时也凸显了点概念的“非凡”属性,说明了点概念的某些属性已经不为面概念所包含。这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前项的点概念与后项的面概念,已经被作为交叉概念来表述,二者之间已经不是典型的纯粹的种属概念了。上引沈文那段话也说:“言下之意是,你不能看到他的特殊性而忽略了他的一般性。”这正好说明:“伟人”之类非常人概念,具有平常人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姚双云(2006)指出:“因为存在特殊性,所以,二者之间具有差异性。有差异,就有转折逻辑基础,就有转折表达方式。”⑧这是正确的。拙作《汉语复句研究》曾经分别描述过“递进句式中隐含逆转”和“逆转句式中隐含递进”的情况,并且指出:“采用逆转句式,是表述者着眼于pq的对立性;采用递进句式,是表述者着眼于pq的并存性和级层性。”⑨这说明,只要得到特定逻辑基础的支持,复句句式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2.能否证明?

《复句三域》说那段话,是为了证明“这样的限制只适用于行域,进入言域则不受此限”。

首先,这一结论根本经受不起事实的检验。有的递进复句根本不能倒过来说。“不但有酒,而且有好酒”,能说成“‘不但有好酒,而且有酒’”吗?“他不仅在银行存了钱,而且存了很多钱”,能说成“*他不仅在银行存了很多钱,而且存了钱”吗?这样的单线递进句,有规律、成系统地存在,并非个别现象,绝对不能一言蔽之曰“只适用于行域,进入言域则不受此限”。再看这两个例子:

(35)原来遇到的不但是老朋友,而且是最最亲密的老朋友。(金庸《鹿鼎记》)

(36)我不仅要管,而且要一管到底!(《人民日报》2001年2月14日)

上例都是概念收缩式。要是把前后项倒过来,便成为:“*原来遇到的不但是最最亲密的老朋友,而且是老朋友。”“*我不仅要一管到底,而且要管!”无论碰到谁,问问他这么说行不行,得到的回答肯定都是摇头。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例子中前后项之间并不存在双线交互递进的逻辑基础。

其次,如上所说,一旦倒过来说,概念关系便发生微妙变化。《十月》1990年第5期有篇《足球与人生感悟》的散文,其中有这么一句:

(37)恐怕必须承认,斯基拉奇不但是球星,而且是最让人难忘、最有魅力的球星。(雷达《足球与人生感悟》)

多数人会认为不能倒过来这么说:“斯基拉奇不但是最让人难忘、最有魅力的球星,而且是球星。”当然,也不排斥有人会坚持一种“异感性”,认为可以说:“斯基拉奇不但是最让人难忘、最有魅力的球星,而且(也)是(跟所有球星一样,存在这样那样缺点的)球星。”然而,这么说通是通了,却已经改变了原意。

对于某个具体的递进句,能不能将其前后项倒过来说,有时因人而异,决定于个人的主观认识。大多数人认为不可以的,个别人或少数人却由于自己的“异感”而认为可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凡是倒过来说的,原意一定会发生变异,概念之间的关系一定由“非交叉”转移成为“交叉”,即相互间不再是绝对涵盖的关系。这种情况,不仅概念缩小式有,概念张大式也有。比如:

(38)你不但骗了我,也骗了所有人。(古龙《武林外史》)

(39)不只我不信,任是谁都不信!(赵树理《三里湾》)

上例可以说成:你不但骗了所有人,也骗了我。|不但谁都不信,而且我也不信!然而,一倒过来,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变了:原来是单纯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倒转后变成了较为特殊的并立对待的关系:表示“部分”的概念,被从表示“整体”的概念中剥离了出来,凸显出了某种个性特点:“我”是你最不应该欺骗的人;“我”本是最容易相信这件事的人。

总而言之:从事实根据看,单线递进句的使用是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理论,都无法证明“进入言域则不受此限”。从论证方法看,沈文那段话把“貌似”却“并非等同”的说法混为一谈,在论证问题的过程中核心概念有所“偷换”,违反了遵守同一律的原则。这样,所得的结论自然是缺乏可信性的。

四 论旨点评

事实的发掘,对于研究的深化具有关键性意义,这是本文的论旨。本文讨论单线递进句,主要目的不限于了解单线递进句,更重要的是想凸显和强调这一论旨。

百余年来,没有外来理论的引进,便没有中国语言学的今天。对外来理论,我们永远尊重和欢迎;对为外来理论的引进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学者们,我们永远心怀感激和敬意。

但是,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来说,国外理论的“引进”和“汉化”,也许应该是一个很长历程中先后衔接的两大阶段。“引进”,是先行阶段,重点在于把国外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举出若干汉语例子来略作演绎。而“汉化”,即中国化,是后续阶段,重点在于让国外理论在汉语事实中定根生发,使国外理论溶入汉语研究的整体需求,从而建立起适合于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要达到“汉化”目的,必须深入发掘汉语事实。会说汉语的人,不一定都会研究汉语;研究汉语的人,不一定都能作出准确的结论。不管是谁,个人脑海中存放的语言信息总是有所局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想到,林林总总全能顾及。如果不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客观语言事实,便有可能仓促断定,以偏概全。

注释:

①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25~226页。

②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2003年第3期。

③西方语言学丛书《从语源学到语用学:语义结构的隐喻和文化内涵》(FROM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北京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④张辉、卢卫中《语义域理论与概念系统的建构》,《外语论坛》2002年第3期(或第4期)。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86页。

⑥同⑤,第680页。

⑦同①,第225页。

⑧姚双云《递进层级句式的关联与易位》,《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

⑨同①,第508页、510页。

标签:;  ;  ;  ;  ;  

论以单行累进句为句柄的事实挖掘与研究深化_动宾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