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胜
(黑龙江省讷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医骨伤科 黑龙江 讷河 161300)
【摘要】 目的:对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实施治疗的80例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口服果导片及股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每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肠胃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部穴位按摩;提肛运动;骨科;卧床;便秘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54-02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复杂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便秘最常见的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量减少、排便时间间隔变长等,便秘的成因非常的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1]。而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70%[2]。腹泻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尽管效果下注,但是其药理作用是靠改变人体肠道的生理环境来获得药效的,因此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药物依赖,加重便秘症状。为此我院研究了一种不用服药的治疗方法来预防和治疗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长期卧床导致便秘患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5.9±2.6)岁;男46例,女34例。其中接受下肢手术36例,腰椎手术19例,髋关节手术25例。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均需长期卧床制动,入选患者术前无便秘史、无胃肠道疾病。术后均出现便秘症状,患者长期无便意或者7d内自发性排空便次数≤2次。使用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有效的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对照组在术后7d口服果导片(酚酞含片),用法用量:成人0.5~2片,2天1次。而观察组则在术后7d开始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穴位选择 主要为督脉穴位按摩,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五脏六腑之血气的效果,又加上督脉和膀胱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气机通畅、肠道润泽、阴阳调和,达到解便秘之功效。督脉位按摩取合谷、天枢、大横、三里、三阴交等穴。
1.2.2按摩方法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调整后让患者腹部肌肉松弛保持舒适度为准,随后双手交叉重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中指用力指腹,有节奏的进行学位按摩。按照顺序依次按摩合谷、天枢、大横、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时间不低于30s,每个穴位顺时针和逆时针各一次。按摩是中指指腹的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按摩至腹部发热即可停止。按摩一般选择餐后2h开始,1天2次。疗程为1个月。
1.2.3提纲运动方法 叮嘱患者自然放松,然后配合呼吸,舌抵上腭的同时做肛门收缩运动(大致为忍受大便的样子),提肛后憋气约5s,然后慢慢的放松肛门,同时放松约10s,此为1次提肛运动。一般来说提肛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1次约进行20次提肛运动,持续时间10min-15min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提肛运动中需有节奏的配合呼吸,且不引起疲劳为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最主要三个分别为:(1)每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的平均时间;(2)排便时间间隔,开始研究后的调查一个月共排便几次来计算排便时间间隔。(3)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治疗开始后距离第一次排便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使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间隔、每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无显著差别,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表 两组观察指标结果对比(x-±s)
3.讨论
3.1 果导片的药理机制和副作用
果导片的有效成分为酚酞,其药理作用为:药物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并在肠液的碱性环境中分解,转化成可溶性钠盐,从而刺激长鼻内神经丛,并促进肠平滑肌的活动使得肠道蠕动增加,同时改善电解质平衡影响水分的吸收,从而使得水和电解质积蓄,产生缓泻效果。其中酚酞引起的过敏反应极为少见,偶能引发药疹、出血倾向、皮炎等[3]。
3.2 腹部按摩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对腹部督脉穴位如合谷、天枢、大横、三里、三阴交等穴进行按摩,可生气化血、滋阴通便、扶助正气、调理脾胃,有通导肠腹、理气化瘀之功。本次研究中也证明了腹部按摩的疗效,患者便秘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3.3 提肛运动的作用
提肛运动的直接作用是能够锻炼骨盆底的肌肉组织,并且通过锻炼使得盆骨穴位得到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效果,对于改善长期便秘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
总之,腹部穴位按摩结合提肛运动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肠胃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曙晴,丁义江,王小峰等.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1):1031-1034.
[2] 何珠兰.中药配合穴位针灸治疗脊椎外伤便秘的护理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6):112-112,113.
[3] 赵君健,方健,彭洪等.中医护理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12):126-127.
论文作者:孙德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腹部论文; 时间论文; 骨科论文; 督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