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世纪蓝图的可靠保证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世纪蓝图的可靠保证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提供可靠保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蓝图论文,高素质论文,干部队伍论文,跨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组织保证。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从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任务落到实处。

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迫切

需要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了宏伟蓝图。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素质的标准和要求,与战争年代、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已有很大不同。新形势新任务不仅需要有以往一向要求干部具备的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业务熟悉、作风正派等基本素质,还要求干部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并且尽快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国际知识等。正如十四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他们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面对跨世纪的光荣使命和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八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锻炼和考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确有一些干部素质还不够高,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忽视正确理论武装,政治观点模糊,头脑不够清醒;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有的面对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对本职业务不学习、不钻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工作平庸,无所建树;少数干部个人主义严重,私欲膨胀,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情况表明,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他们担当起领导广大群众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重任,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干部队伍素质是革命和建设不断夺取胜利的可靠保证。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程,无一不是伴随着干部队伍锻炼成长、素质提高的进程。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由于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卓越领导才能、密切联系群众、英勇善战的干部队伍,才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可靠的领导骨干和组织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我们走过弯路,遇到过挫折,但总的趋势是发展、前进。不管是在顺利发展时期,还是困难挫折时期,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包围、“西化”、“分化”,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们始终处惊不变,团结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很重要的就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有一支坚强的领导骨干和具有优良素质的干部队伍。事实说明,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够带领和团结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各种艰难险阻和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七十五年来,我们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天,面对跨世纪的挑战,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跨入新的征程,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事业,就必须把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这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长期的任务。提高干部素质,首要的是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方向,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战略意义。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要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这就充分阐明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新老交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又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要在立足于整个干部队伍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把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工程,切实抓好。只有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才能在跨世纪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必须建立起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相适应的长远培养规划。只有建立并落实这种规划,我们才能未雨绸缪,“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根据实现宏伟蓝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培养工作。不是培养一个两个,而是培养一代人、几代人;不是培养单一的党政领导干部,而是培养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宏大年轻干部队伍;也不是培养一阵子,而是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必须坚持高标准。《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规定了六项基本条件,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又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具备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很高,也很明确,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做到四点:一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年轻干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少年轻干部的突出弱点是理论功底不深,在政治上不够强。这就需要引导年轻干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要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地用来指导实践和行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就要倡导努力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养、训练。二是提供舞台,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实践是锻炼和提高年轻干部的大学校,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压重担子,为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通过交流、轮岗、下派、任实职等多种形式,舍得把机关中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及时选派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奋力开拓,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三是教育年轻干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自觉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引导教育年轻干部摆正自己同党和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名利、权力和地位,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观点。要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丰富头脑,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聪明才智,宣传、组织和带领群众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严格管理监督,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这是提高年轻干部素质的有效措施。组织上培养一个素质高的干部是不容易的,一个干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考验,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严格管理监督,经常提醒帮助,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地修正错误,改正缺点,健康成长。因此,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及时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遇事早打招呼,常敲警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应当继续完善和落实民主评议、重大问题向组织报告、同干部谈话等制度,保证年轻干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培养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必须切实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尽快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起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是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偏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强调得多,具体落实抓得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要取得较大的突破,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抓后备。要培养储备一批后备力量,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把更多的年轻干部列入培养范围,加强教育和管理,全面提高素质,为选拔使用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二是抓机遇。年轻干部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工作的实践,要树立使用就是培养的观点,结合机构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坚持“两优先”的原则,对班子有空位的,优先考虑年轻干部;同样条件,优先考虑年轻干部。三是抓改革。继续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的新路子、新机制和新制度。四是抓督促落实。按照中央和各级确定的目标,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和督促,认真抓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规划的落实。

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切实搞好干部的选拔任用

按照党的政策选拔任用好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骨干的重要环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和机制,增强责任感,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把干部选拔好、使用好,把好素质关。

坚持标准,是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前提条件。选拔任用,是领导干部队伍的进口。只有坚持标准,把高素质的干部选拔上来,才能为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奠定好的基础。如果进口把不严,就必然加大提高素质的难度。坚持标准,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严格把好任用干部的政治关。要正确把握德才的辩证关系,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尊重民意,是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一定要坚持“群众公认”的观点,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扩大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同时,要把组织考察作为走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求实上下功夫,深入考察了解,把干部所具备的素质考察清楚。二是在客观准确上下功夫,善于分析思考,对干部的德才、政绩、民意、潜力和特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在合理使用上下功夫,慎重考虑人选条件、工作需要、班子结构、各方面意见等,确定事业需要和群众公认的人选。

严格程序,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正确完备的程序,是干部工作经验和规律的凝结。实践证明,只要按规定程序办事,就能选准用好干部,否则就容易出现把关不严的问题。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贯彻落实好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是干部工作的党内法规,对于严格按党的政策选人用人,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好干部素质关,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逐条认真贯彻落实。按程序办事要贯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对违背程序的,坚决予以查处和纠正。

完善机制,是高素质领导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机制不活,必然视野不宽,渠道不畅,一些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必须在坚持好的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大胆探索新路子,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和基层单位采取“一推双考”的方法,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效果是好的。不仅扩大了选人视野,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干部的成长产生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诸如此类的改革探索,需要大胆实践、尝试,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从而建立起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  ;  ;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世纪蓝图的可靠保证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