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护理部 江苏南通 226500
【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面的应用价值及临床体会。方法:将本院精神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纳入课题,通过配对比较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24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n=24例,进行风险管理)。分别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3%,虽然高于研究组的16.67%,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不仅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安全性;应用价值
前言
与其他就诊科室相比,精神科内收治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情绪不稳定,认知有限,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同时还会诱发不良事件,进而降低护理安全性[1]。作为现代化护理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风险管理的应用有助于医护人员预先评估风险量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进而改善护理管理质量[2]。基于此,本组课题将48例精神科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纳入研究,经对比分析,旨在探究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课题所选的48例患者样本均来自我院精神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经配对比较法分组,对照组分得24例,其中,女11例,男13例,年龄区间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48.82±6.74)岁,病程区间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72±0.31)年,病症类型:7例狂躁症,17例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分得24例,其中,女10例,男14例,年龄区间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48.57±6.48)岁,病程区间为0.7~3年,平均病程为(1.64±0.29)年,病症类型:5例狂躁症,19例精神分裂症。借助统计学软件分析证实,两组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根据《常规护理工作规范》及相关制度,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例如病情监测、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3]。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开展风险管理,主要包括:①开展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风险管理、意识培养、技能提升等培训活动,将经典案例、事例作为培训核心,鼓励医护人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积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感性认知的同时,改善临床护理服务。②完善监控机制:临床护理阶段,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认真完善精神科内的相关风险监控机制,严格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如果患者出现异常行为,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实施对应的急救措施及方案[4]。③强化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理等级,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予以针对性护理管理:如遇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设置专人专岗,24 h不间断地监控患者行为;进一步完善病房内的防护措施,移除金属制品、攻击性物品,如有必要,应利用塑料制品代替。④改善生活护理:对每位患者的营养状况予以评估,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以免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出现;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防止漏服、忘服等事件的发生。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为其制定日常行为标准、规范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精神科患者出现外逃、跌倒、伤人毁物等风险事件的例数,并对其发生几率予以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数据应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3.0 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分别采用X2和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1例外逃,5例跌倒,2例伤人毁物,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有0例外逃,2例跌倒,2例伤人毁物,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6.67%。虽然对照组精神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于研究组,但组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对比(n,%)
3 讨论
精神疾病的发生容易导致患者行为、意识不受控制。临床治疗期间,如果患者遭受刺激,不仅会伤害患者自身,而且也会威胁周围人群的人身安全,降低其生存质量[5]。因此,如果要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性,就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分析每位患者情况,并对其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措施。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3%,虽然高于研究组的16.67%,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给予精神科患者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安全性,获得确切的临床管理效果。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完善监控机制、强化预警机制、改善生活护理等方式,在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时采用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优化医护人员的配置,为患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还能扫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风险管理的应用还能提高护理管理的服务质量和安全系数,防止对患者、周围人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不仅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媛.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249-250.
[2]李萍,刘艳星,查莉,等.多部门联动管理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5):373-377.
[3]左春慧,梁建姝.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在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419-421.
[4]王芳.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应对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102-104.
[5]王琴.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280-281.
论文作者:臧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3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科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事件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风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