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 221700
摘要:三部推拿法是对颈性眩晕患者在3D-CTA技术检查椎动脉各生理段形态学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根据椎动脉各生理段的形态学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的推拿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门诊68例患者的观察研究,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法。
关键词:三部推拿法;常规推拿法;颈性眩晕;一指禅推法;颈椎整复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观察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 3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0年以上,所有入选病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构成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O. 05),相关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①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适(眼睛干、胀、涩或视物模糊),出汗,心悸,血压升高,头痛,颈肩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症状;②病史提示其发病与起卧床动作、翻身、转头等头颈部活动或颈椎处于某特殊体位而发病;③颈椎X线检查提示有颈椎失稳影像学表现者;④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有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⑤眩晕发作次数在2次以上;⑥每次眩晕时间在7d以上,不能自行缓解,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⑦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出现椎动脉走行异常、受到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管径变细等影像表现。
1.3排除标准
①乳、妊娠期妇女;②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高血压患者(BP:收缩压>160,舒张压>100);④耳源性、眼源性、心源性眩晕患者;⑤脑干、小脑病变或大脑病变患者;⑥患有一次眩晕发生者((7d以内);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检查或治疗,或者资料不全者。
1.4分组
方法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单号为三部推拿法组,双号为常规推拿法组。组内脱落病人在病例收集最后按顺序增补。
2治疗方法
两个推拿治疗组均单用推拿方法进行治疗,主要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颈椎整复手法。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二、四、六为治疗日,治疗时间20分钟,推拿两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
2.1 常规推拿法组
取百会穴、风池穴(双)、印堂穴、太阳穴(双)及颈背部常规操作:①百会穴,垂直沿督脉经方向行一指禅推法,时间4min。②印堂穴、太阳穴(双侧同时操作),横向水平方向行按揉法,时间共6min。③风池穴(双),垂直水平方向行 一指禅推法,时间左右各3min.④颈背部按揉法放松肌肉,时间4min。
2.2 三部推拿法组
取风池穴(双)、颈臂穴(双)、颈段华佗夹脊(双)操作。对伴有颈椎序列紊乱者加相应节段整复手法纠正。①开源增流法:颈臂穴(双),垂直水平方向行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时间左右各3min。②补偿平衡法:颈段华佗夹脊(双),横向水平方向行一禅推法,时间左右各3min。③解痉通畅法:风池穴(双),横向内上方向沿寰枕关节行一指禅推法,时间左右各3min。④对伴有颈椎序列紊乱者加相应节段整复手法纠正,时间约2min。
2.3手法操作质量控制
①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拇指指间关节背伸约1200,腕关节悬屈约800;手法周期0. 50s士0. 05s,摆动频率120士10次/分钟,垂直强度1. 0kg士0. 5 kg,纵向前推波上升角750士50,峰顶圆滑,回摆波位于下降支中段。②按揉法:以拇指指腹着力,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拇指指间关节背伸约1200,周期0. 60s士0. 05s,频率每分钟100士10次/分钟,垂直强度1. 0kg士0. 5 kg,波形呈小丘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统计学方法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7. 0软件。对于治疗前后各项检查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析因分析,方差齐性时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T3检验。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
4研究结果
4 1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
4 1. 1治疗前后严重程度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严重程度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推拿方法对眩晕症状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三部推拿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差值与常规推拿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三部推拿组对于眩晕发作症状的缓解优于常规推拿组。
4 1. 2治疗前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推拿方法对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均有良好作用。三部推拿组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积分差值与常规推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三部推拿组对缩短眩晕持续时间作用优于常规推拿组。
4.2临床综合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分别与第一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总积分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推拿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从第一次治疗后即开始起效。三部推拿法组的第一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总积分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推拿法组(第一次治疗后P<0.01,疗程结束后P<0.01),表明三部推拿法组对于临床综合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法组,且起效比常规推拿法组更快。
4.3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与传统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比较,经x2检验(x2=4.320,P<0.05),有显著差异。表明三部推拿法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法组。
4.4安全性观察。(1)不良反应:在纳入研究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没有出现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观察过程中,未见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病例。(2)生命体征:纳入观察的颈性眩晕患者中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等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生命体征稳定。
4.5依从性观察。对于治疗过程中的3例脱失病例,采取后继病例替补的办法解决,从而在统计学上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讨论
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临床以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适等为主要症状,其特点以体位改变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往往以头晕、头昏为第一主症就诊。一般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主要有两种病理因素:一是椎动脉受骨性因素的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不足;二是由于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并行,当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则引起椎动脉应变性痉挛使血流量减少。临床常用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增快或减慢作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依据。近年来,血管造影技术尤其是3D-CTA技术的应用,为颈性眩晕在椎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上提供客观依据。
三部推拿法是对颈性眩晕患者在3 D-CTA技术检查椎动脉各生理段形态学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根据椎动脉各生理段的形态学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的推拿方法。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1段(起始段)主要表现纤细、痉挛,或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取双侧颈臂穴推拿,以缓解痉挛、扩张血管,起到开源增流的作用;V2段(横突孔内段)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纤细、痉挛、骨性压迫,取双侧颈段华佗夹脊推拿,在缓解痉挛侧的同时发挥对侧的代偿机制,起到血流量补偿平衡作用;V3段(寰枕段)、V4段(颅内段)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痉挛,取双侧风池穴向内上方向沿寰枕关节方向推拿,以起到解痉通畅、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临床上,三部推拿法可组合应用,也可根据某一生理段病理改变而单独应用,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法。
参考文献:
[1]范炳华.“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
[2]范炳华,吴良浩,张杰,等.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J].中国骨伤,2005,18(9);527-529.
[3]范炳华,吴良浩,张杰,等.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17(1):1-2.
论文作者:袁政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动脉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形态学论文; 积分论文; 两组论文; 差异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