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引进外资战略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浦东引进外资战略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浦东引进外资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进外资论文,战略研究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资的进入对浦东的形象开发与功能开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始于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从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地区转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从此以来,投向中国大陆的海外资本大量进入浦东及其周边地区。到1997年底为止,浦东已吸引外资155.2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0.62亿美元(协议外资),批准外商投资建设项目4918个,总投资238.26亿美元,合同外资76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94.1%强;借用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4.6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5.9%弱。

大量外资的进入,对浦东的形象开发和功能开发,对浦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以及浦东的体制创新,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进行了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个现代化新城区的雏形已经形成。

到1997年底,浦东已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达453.4 亿元,这笔资金投入除来自中央和上海市政府财政资金和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外,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贷款。大量的资金注入,推动了浦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快速交通干道、通讯工程、外高桥新港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已于1995年之前相继建成,以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深水港、浦东国际信息港以及地铁二号线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十大基础设施也已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速度进展迅速。与此同时,一大批现代化商业设施、办公楼、住宅楼拔地而起,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兴地区的雏形已在黄浦江东岸形成。

第二,重点开发小区建设发展迅速,功能开发初显成效, 与此相应,浦东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在外资进入的推动下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功能初步得到开发。

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完成5.42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开发建设,到1997年底,174栋约753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开工建设,并在2000年以前陆续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有50多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进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展金融业务,其中有9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 上海市的十大国家级要素市场已有一半迁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展交易活动。

外高桥保税区封关面积已达到6.4平方公里,已经建成500万平方米含办公楼、厂房、仓储用房在内的各类建筑物,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功能初步得到发挥。

金桥出口加工区已完成8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建设, 引进外资企业项目达329个,协议外资82亿美元,已经投产企业100多家,1997年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人民币。

张江高科技园区完成土地开发2.33平方公里, 引进高科技项目128个,1997年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医药业产值9亿元。

随着重点开发小区的建设与功能开发,浦东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 亿元增长到1997 年的608.22亿元,八年内经济规模扩大10倍,占上海市GDP的比重从1990 年的不到8%,上升到1997年的18%;三次产业的构成从1990年的3.7∶76.2∶20.1,成长到1997年的0.8∶62.1∶37.1;一批高技术、 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随着外资的进入而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在体制创新方面率先走在了上海市和全国的前列。

从微观层面看,投资浦东的外资企业一开始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动作。因此,除市场原因外,大多数企业动作良好,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从宏观层面看,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浦东新区建立了“小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率先实行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尽管这一管理模式有待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调整与完善,但毕竟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率先迈出了一步。此外,浦东在投融资体制方面,重点小区的开发模式方面都不同程度进行了创新。

迈向新世纪中浦东吸引外资的战略转轨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八年来,在利用外资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固然同中央的政策倾斜和浦东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浦东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实施了正确有效的利用外资战略。

在走向新世纪之际,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经济大调整在深化,美国率先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由工业经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并对整个世界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从国内经济环境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同时展开并进。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浦东在引进外资的方式和思路上必须实行战略性转轨。

(一)适应国际投资证券化趋势, 在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扩大吸引外商间接投资,实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举的战略。

1、在引进外资的目标追求上,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浦东开发的前八年,重点是以形象开发为主,以形象开发带动功能开发。在这一时期,为了弥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形象开发中大量的资金缺口,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是以量取胜。

但随着浦东开发由形象开发为主转入以功能开发为主的阶段,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应由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由质量型取代数量型。

为此,在引进外资的来源上,由日、韩、港、台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与地区中小资本占较大比重,转向更多地吸引欧美等国大公司大财国前来浦东投资;在产业投向上,由引进一般的工业制造业项目,转向更多地引进高新技术、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适应上海将在国内率先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从以新建独资和合资企业为主,向允许国外公司收购兼并浦东现有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转变,以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当然,在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浦东时,要注重外理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与防止国际垄断资本对我国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垄断性控制的关系。

一般而言,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我国利用外资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竞争力目标是有冲突的。因此,对跨国公司投资浦东除了要有鼓励性的政策外,也要有相应的限制政策。政策限制的重点是:

(1)尽量不使跨国公司拥有企业的控制权,限制股权比例。 对目前投资浦东的跨国公司采取增资扩股的手段,逐步将企业的控股权从中方手中转移过去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2)利用法律与行政手段,防止跨国公司关键行业的垄断地位;

(3)调整征税方法, 健全审计制加强对跨国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可以采取“比较定价”的原则,参照市场公平交易价格,审核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定价合理性,防止“转移定价”对我国经济利益的损害。

2、在引进外资方式上,从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向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并举转变,适应当今世界国际资本流动证券化的趋势。

为此,要适当开放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推动国有资产的重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深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浦东金融功能的开发,加快“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建设步伐。当然,证券市场开放会加大浦东利用外资的风险度,为此,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亦需要相应加强。

(二)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拓展引进外资的新领域

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进程的加快, 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市场必将向外资开放。国务院已决定上海作为服务贸易开放的试点城市,浦东应在服务贸易开放试点中取得突破。浦东服务贸易开放应立足现有基础,加强规范与管理,确定服务贸易开放的重点行业与部门,并建立敏捷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引导浦东服务贸易开放健康有序进行。

关于浦东服务贸易开放的重点行业与部门,笔者认为近期内应放在以下几个行业与部门:金融服务(含银行与保险)、运输服务、仓储、租赁(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邮电通讯、研究与开发、技术贸易(重点是许可证贸易)、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以培养浦东开发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旅游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业。

(三)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 从依靠政策优势吸引外资向依靠体制优势吸引外资转变

1、进一步改善浦东的投资环境。

包括:继续加强与完善浦东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浦东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浦东的生活质量。如加强环境保护与整治、社会服务、商业零售、教育与医疗设施的建设等;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的透明率;进一步整顿与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与收费标准,降低浦东的进入成本与交易成本。

2、进一步取得中央的政策许可与支持。

允许浦东成为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试验区,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金融业开放探索经验。

3、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

主要包括:第一,在国内率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良好投资环境;第二,率先在金融贸易等服务产业按国际规范办事,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创造体制上的条件;第三,进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不仅要在机构设置上,而且要在动作方式上适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4、对现行的政策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 进一步适应扩大引进外资的需要。

例如,为吸引留学海外的高技术人才回国到浦东创办高科技的软件研究开发公司,是否可以突破《公司法》规定的技术入股最多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的比重,允许其技术股权达到30%乃至40%的比重,这对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来浦东,催化浦东的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简言之,浦东要创造诞生中国的比尔·盖茨的土壤,浦东引进外资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标签:;  ;  ;  ;  ;  

浦东引进外资战略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