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地质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的研究深入,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对水文地质情况的 重视程度不足,勘察研究资金不充分,造成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矛盾逐渐激化。而水文地质勘察是地质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 个工程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加强重视度。为了减少地下水的危害和保证施工的质量,我们一定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并且进行科学得分析。本文则叙述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概念,并阐述了地下水对地质工 程的危害以及地质勘察中应当采取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工程;勘察;重要性
引言
水文地质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持力层选择和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内容就是水文地质的勘查,因此,提高对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分析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情况、各含水层和隔水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可以有效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施工的合理性、勘查的准确性,使得工程安全、稳定地开工建设。
一、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对人们生活、所有工程的建筑进行地质问题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其进行解决,这样的科学就是工程地质。对项目工程所在地点进行地质调查的勘察,分析出场地内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地质问题,并对它们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对在场地上进行工程施工时,原本的地质条件会不会发生改变,针对工程选取最佳的施工地点,对出现地质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在岩土工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岩土进行一些特性的确定,对其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分析岩土条件及特性是否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把岩土的种类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对岩土条件的改良进行一些有效措施的提出。这些方面都是水文地质问题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在施工中出现的地质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就需要将力学与地质两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这是地质勘察中非常基本的一项内容。
二、地下水给地质工程造成的影响
1、地下水水位升高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受到气候因素(如:大风、降雨、温度、湿度)、人为因素(如:灌溉、挖凿、施工)、地质因素(岩土结构构造、含水层结构)等各方面的影响,地下水水位连续抬升。但一些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土壤逐步盐渍化和沼泽化,增大了地下水与岩土本身对工程体的腐蚀能力:河岸与斜坡等各类场地边界出现崩塌或滑移等不良地质情况;场地中局部地段岩土体的结构产生非正常的软化、损毁或强度降低现象;地基出现管涌、粉细砂饱和液化、流砂以及粉土饱和液化现象。
2、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和水位上升相比,水位下降同样会影响到岩土的勘查工作,而严重的时候水位下降会比水位上升更糟糕,因为水位下降不仅仅会威胁到地面的整体平整性和安全性,严重的还会引发水质恶化或者地下水枯竭的严重自然生态问题,这时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人类的勘查工作了,还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问题。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地下水经过肆无忌惮的抽取,地下水位不可避免的下降,所以很多城市低下都有岩土层结构遭到破坏的情况,岩土层中的岩土颗粒黏连性变差,岩土层接近地表的部分不能支撑过大的重量而出现一定规模的崩塌现象,建筑物的地基也会随之遭到破坏,威胁到城市中常住居民的安全问题。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水动压的强大破坏力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水文地质勘测,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包括地下水的特性,地下水位的升降幅度,地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与分布情况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岩土层的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等。还要结合地下水对于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以及后期工程质量的影响制定出详细的、可行性高的水文地质勘测报告,并作出正确的评价,重视水文地质勘测过程中地下水和岩土层可能出现的危害,负责过程施工的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制订出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尽可能避免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在水文地质勘测中注意探究水理性质
在水文地质勘测中水理性质指的是地下水和岩土层相互作用时所出现的性质,通常表现为岩土层的溶水性、渗水性和存水性,这些特性都与岩土的不同形态特征息息相关。在工程地质勘测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样检测,一般是一年两次,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也要结合实际勘察时出现的具体情况对地下水随时随地做抽样检测。区分地下水的类型一般要依据岩土层的埋藏深度和含水层的差异进行分类。
3、制定全面可靠的勘察报告,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详细准确对相关的信息、资料、参数进行记录、整理和计算。勘察工作完毕后,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制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施工步骤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尤其对水位地质评价的内容加以重视,除了必要的岩土结构、分布等岩土情况的内容,还要对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位、涌水量等基本信息;地表水与地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水文地质的多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还要对因季节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4、进行环境地球物理勘察
地面调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地面勘察困难的区域可采取物探方法进行勘察,必要时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结合起来,对工程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勘察,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其水位变化的规律。
5、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勘查
对水文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进行调查,如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状态。需要注意的是,重点应该放在地面调查较为困难或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地段进行物探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加以结合,从而保证工作能够达到深度、分辨率要求。不仅如此,在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中还可应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勘探结合使用进行深部精细地质结构的勘察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对其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科学评价意义重大。岩土体具有胀缩性,软化性和透水性,岩土体的强度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左右,为了防止水文地质对土岩工程的危害,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地把水文地质融入到岩土工程中,并确保其勘察数据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曾秋平.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J].有色金属文摘,2015(3):50-51.
[2]王振伟.浅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J].技术与市场,2014(1):22-23.
论文作者:张卫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质论文; 水位论文; 工程论文; 含水层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