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性咽喉炎60例经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潘文豪

食管反流性咽喉炎60例经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潘文豪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300)

【摘要】目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60例经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本院耳鼻喉门诊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接收并单纯利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治疗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不可反应发生率是3.33%,明显优于甲组的80.0%、16.67%,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采取雷贝拉唑治疗相比,对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实施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雷贝拉唑;莫沙必利;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11-02

随着食管反流所致的咽喉炎患者日益增多,该病症的治疗也不断受到关注。要想提升食管反流性因喉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首先要降低患者反流的次数及反流量[1]。为了进一步分析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耳鼻喉门诊收治的60例对象实施详细分析,并将其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取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本院耳鼻喉门诊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接收并单纯利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治疗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甲组患者中,男患与女患均为15例;年龄范围: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55.8±3.0)岁;病程是4个月~18个月,平均(10.5±2.0)个月。乙组患者中,男患是18例,女患是12例;年龄范围:最小32岁,最大60岁,平均(54.0±2.0)岁;病程是7个月~20个月,平均(11.2±2.5)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能与《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的标准相符合,患者入院时具有显著的胃灼热、反流、反酸等临床表现,且通过内镜检查提示患者的食管黏膜表现出反流性食管炎等。排除本次治疗前接受过制酸剂及促胃蠕动排除药物过敏者、合并有传染疾病患者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可采取进一步对比。

1.2 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单纯采取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每次口服10mg,一天2次。乙组则在甲组治疗的同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每次口服莫沙必利5mg,一天3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6周,在整个治疗期间禁止摄入高糖高脂、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若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反胃、反酸、上腹疼痛、吞咽困难、口臭等完全消失,可视为治疗显效;若治疗后患者反胃、反酸、上腹疼痛吞咽困难以及口臭、胃部灼热等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视为治疗好转;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无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视为治疗无效。

1.4 数据统计及处理

本次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运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选择χ2来进行检验,若P < 0.05,提示差异显著,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甲乙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4周-6周后,甲组3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治疗好转以及治疗无效依次是10例、14例、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乙组3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治疗好转以及治疗无效依次是20例、9例、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乙组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2.2 比较甲乙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4周~6周后,甲组3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具体为恶性呕吐2例,腹泻1例,皮疹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7%;乙组仅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3.33%,甲组明显高于乙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食管反流主要指的是胃、十二指肠等内容物通过反流后进入人体的食管,引发一系列的反酸、吞咽困难以及胃灼热、上腹痛等症状,并且随着疾病不断发挥在那可导致患者出现食管黏膜糜烂管、食管腔狭窄等并发症,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咽喉炎、哮喘、咳嗽等。目前,食管反流疾病逐年上升,使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患者的发病原因,往往是由于消化功能减退后胃食管动力不足而导致,而胃排空延迟与食管蠕动障碍等也会发病。对于这类疾病患者而言,采取药物治疗依旧是主要的手段。

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之一,与奥美拉唑相比较,雷贝拉唑的药效更强,用药后起效非常快,能够发挥极强的抑酸能力,使得患者的胃pH被长期控制在4以上,并且显著缩短食管反流次数,显著降低胃酸对患者食管黏膜造成的损坏。但是单纯运用该药,药副作用较高,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3]。在本文中,甲组单纯运用该药治疗,临床有效率是8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7%,与乙组的96.67%、3.33%相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莫沙必利进行辅助治疗,这是一种选择性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能够对5-羟色胺受体进行选择性兴奋而促神经末梢释放大量乙酰胆碱,提升食管括约肌的压力,进而增强其食管及胃肠蠕动的能力。与此同时,该药还能有效清除胃酸,降低其反流对食管造成的损伤,减少食管反流量和频率,使患者的临床症显著缓解,同时也显著降低雷贝拉唑带来的药副作用。

综上,对食管反流性咽喉炎采取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同时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蓬国荣.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4):3372-3373.

[2]杨晓匿,薛梅,熊德巧,李等.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14):2898-2900.

[3]崔彦儒.雷贝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6,01(11):11-13.

论文作者:潘文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食管反流性咽喉炎60例经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潘文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