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战略——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分析(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事业论文,图书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
CLASS NUMBER G250
现代条件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和环境,而且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物质资源的稀缺和大规模消耗,提出了进行信息资源的社会化配置,促进资源流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深层开发问题。以知识创新为依托的研究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作用要素。在新的环境下,以知识信息管理、开发、组织和服务为内容的图书情报事业,其公益性与社会性以及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决定了它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变革,国际经济整体化发展的全球竞争趋势,对各国的图书情报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发展时期,其社会定位的变化,服务业务的拓展和管理机制的变革,决定了图书情报事业的战略构建以及面向社会发展的重任。
1 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组织机制的形成
从战略上看,一个国家的图书情报事业组织机制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所决定。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的确立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信息化决定了图书情报事业组织机制的变革。
在现代图书情报事业组织中,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文化功能、社会教育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知识信息组织的基本模式和体制;科学信息机构面向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知识信息服务,由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体制、体系和组织机制决定。二者在功能和服务组织上相互协调、分工,构成了面向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图书馆情报服务体系。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情报事业,长期以来实行以部门、系统为主体的组织发展体制,其服务在部门、系统基础上进行。在这一体制下,我国的图书馆,由文化部进行统一业务管理。按图书馆所属系统,区分为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部门图书馆和单位图书馆;按行政区域管理,又分为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系统。我国的图书馆形成了条块结合的,由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图书馆系统、学校图书馆系统以及部门、单位图书馆构成的社会体系。我国的科技情报事业机构和社会科学情报机构与经济和其他信息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基本上按主体业务内容与部门的关系组建;按其服务的系统和部门,由国家和地方综合性科技信息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各省、市(区)科技信息机构)以及从属于各部(委),且与国家科技、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情报(信息)机构组成。图书馆和科技信息与社会科学情报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与服务体制,决定了事业组成和图书情报事业组织按系统、部门的发展模式。从总体上看,图书情报机构与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机构协调,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系统、部门体系结构。
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需求相适应;按系统构建的事业组织具有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与我国当时的社会信息形态相一致。然而,随着国际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创新组织的社会化,以及市场经济中企业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图书情报事业按部门组织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而提出了战略管理上的图书情报事业转型问题。
(1)知识创新主体的社会化决定了图书情报事业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是由多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网络,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从而决定了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框架结构。长期以来,我国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由分工明确的科学院系统、国防科技系统、各部(委)属研究机构所组成的系统、高等院校系统以及各地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构成。在以科学研究与发展为主体内容的知识创新中,除利用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和综合性科学情报机构)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外,其创新信息保障主要依赖于各部门、各系统内的图书情报机构。由此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的部门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国家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与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面向国际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我国相对封闭的知识创新系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系统、部门为主体的创新正向开放化、社会化、市场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在知识创新推进中,部门、系统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国家科学研究和发展机构与企业研究和发展结合,开始重构国家知识创新大系统。这意味着,知识创新已从部门组织向社会化组织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条块分割的图书情报发展模式必须改变,以图书情报资源共建共享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战略必须确立。
(2)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导致所属信息(情报)机构的组织关系变化。政企分开以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我国传统的通过设立行业部(委),管理企业和经济的组织形式,已成功地过渡到政府宏观调控,按现代市场规律管理企业和经济的形式。在国务院机构设置中,各个行业部(委)的撤销和商务部的组建,标志着新的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大市场运行中,原从属于各专业部(委)的企业以新的国有企业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主义的大市场,它们与非国有企业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在体制变革中,按行业部门设立的国家行业信息(情报)机构已不再从属于相应部(委),而需要进行两方面转变:一方面,并入国家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信息(情报)机构,实现面向社会的服务;另一方面,进行体制变革,实现市场化信息服务。显然,这种社会转型必须纳入战略管理的轨道。
(3)用户信息需求的全方位和综合化决定了图书情报服务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化组织模式。今天,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求和知识积累与更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图书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获得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要求图书情报机构为他们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源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使得专业化的图书情报机构的知识信息收集存储愈来愈困难,因此必然求助于各专业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和协作。这种合作化和协作关系的发展,要求在管理体制上对相对封闭的专业化机构进行整体的整合与调整,形成面向多方面用户的服务体系。在战略发展上,我们将其归纳为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化图书情报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4)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跨机构的知识信息组织与开发成为可能。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的知识信息服务受地域、范围限制和时间约束,很难面向范围外用户开展系统性服务。究其原因,一是信息组织上的困难;二是难以及时地向远距离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原始资料。信息组织和处理的数字化、基于标准化的数据库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传递、提供与服务的网络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出于信息的社会化组织和网络化传播要求,在图书情报事业管理中,图书情报网络组建必须社会化。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的社会化和图书情报网络服务的社会化是传统的图书情报组织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只有适应于技术和网络的组织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5)图书情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事业的社会化组织。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组织的基点是,突破部门、系统的图书情报事业与公共图书情报事业(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结合的分工模式,实现政府主导下的,以公共平台为基础的面向社会的多元化结构构建模式,即以国家调控、计划为主线,以社会化投入为基础,将社会与经济效益结合,实现图书情报事业宏观投入、产出的合理控制,使图书情报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形成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运行机制。显然,在社会开放条件下,如果图书情报事业体系仍然是部门化的,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的运作,这也是长期困扰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导致经费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图书情报事业良性发展的问题,从体制上确立其社会化组织体系,使之与社会信息化和经济整体发展相协调。
2 图书情报服务的社会转型与战略导向
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组织决定了其基本的发展战略,而服务业务的拓展、深化和由此决定的转型则决定了图书情报事业的业务组织战略。
从图书情报服务业务的组织看,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及其利用的满足是最终目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是基础,而技术平台的建设与服务的技术实现是基本条件。这几个方面决定了图书情报事业战略的基本导向。从战略组织的角度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从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长期以来,图书情报服务以文献信息的提炼、组织和文献提供为主体,文献内容服务基本上限于文献载体本身,用户向图书情报服务部门索取的往往是与自己需求吻合的文献信息、其深层利用则需要自行消化、发掘。当前,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已发生深刻变化,就创新活动而论,包括两方面需求,即显性知识需求与隐性知识需求。显性知识的需求,是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深化,它要求图书情报机构面向用户,进行文献内容的深层发掘,将以分类、主题为主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发展成为以文献中知识信息的关联组织、揭示、提供为主体内容的知识集成服务。隐性知识需求则是用户对存储于社会他人头脑中的知识和存在于他人社会活动中的知识需求。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图书情报用户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知识信息交流,这是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诺夫所指的“无形的学院”在新的技术与信息环境中的体现,它要求实现图书情报用户的知识交流与联网服务。
传统的图书情报部门所开展的文献服务向社会化的知识服务发展已成为必然,在战略构建上,它要求从知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的结合上,进行整体规划,构建图书情报部门面向知识创新的全方位知识服务体系。
(2)从信息资源的分散组织服务向资源整合服务发展。图书情报部门的信息资源组织经历了文献互借、文献资源协调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资源整合几个发展阶段,其组织模式基本上体现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历程。在发展中,文献信息的共享始终为基本原则,然而,各个阶段的文献信息组织,在客观上是由资源、用户、技术和体制几方面决定。
在最初的信息资源的关系组织中,由于图书情报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大都限于系统内部的利用,在文献服务上不能做到适时共享,其文献建设战略往往限于传统文献收藏的协调,就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而论,局限于科学院、高等学校和其他系统的协调规划。随着信息网络化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已成为现实。在需求的促动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战略随之从分散协调向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和面向社会用户的资源整合方向发展。这说明,从信息资源组织角度看,资源整合服务是一种基本的信息资源建设战略导向。从需求角度看,基于信息资源数字化组织的整合,有效地解决了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类型、分布变化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确保了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的实现。
(3)从满足用户表层信息需求向满足深层信息服务需求发展。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基本上以用户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如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所要的文献,依据用户明确的主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面对用户提问开展文献咨询服务等,服务中的用户调查往往限于问卷式的需求调研。在服务组织上则以用户能够认识到并得以准确表达的需求满足为原则;对于用户未能认识或虽然能够认识,但未能表达的信息需求,却难以有效满足。这种表层服务模式与传统的文献信息组织方式和水平相对应,文献组织依据的是文献的表层信息,如类型、主题、来源等,其基点是用户各种信息服务要求(即表达出的信息需求)的满足。
随着社会进步对用户职业工作影响的不断扩大,在新的信息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趋于深层化,文献信息的组织也随之深入到知识层面。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庞大的、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正确认识和准确表达其客观需求愈来愈困难,因此必然要求图书情报服务针对用户认识层次,甚至客观层次需求进行组织,而不再是表层的表达需求的满足。实际上,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在这一背景下的开展,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数据挖掘和个性化服务的推进已成为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地组织面向用户深层信息需求的服务,理应成为一种基本的图书情报服务战略导向。
(4)从图书情报专网服务向多网合作服务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开始的图书情报网络建设与服务的推进意味着图书情报事业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虽然在图书情报网络发展中,各国的水平有很大差异,但就其组织而言,必然经历从局部服务向多网合作服务的发展阶段。
我们所说的图书情报专网是指图书馆和情报 (信息)机构建立的专门性图书情报网络,如美国的俄亥俄图书馆网络、国内的中国科技网以及基于网络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网络等,其服务以文献信息提供和保障为主体内容。然而,由于用户所需信息的分散性,仅靠专门网络本身的资源组织已无法满足用户愈来愈广泛的信息需求,至使用户在利用专门图书情报网所提供的服务的同时,不得不寻求更广范围的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因此基于多网合作的图书情报网络信息组织与服务已成为必然。事实上,国内外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服务。为了有效地从整体上推进这一工作,有必要形成明确的战略导向。
上述4方面的问题也是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战略决策中应充分重视。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构建与实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构建的基点,一是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图书情报事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社会发展基础、条件、要求,将战略构建与实施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进行考虑。
3.1 关于战略构建
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战略构建,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和机构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对图书情报事业的要求。总体说来,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面向社会的发展战略。这是图书情报事业的基本发展战略,战略的基点在于推进图书情报事业从部门主导向社会主导发展,从国家发展的整体上确立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地位。由于图书情报服务的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建设,因此,应根据国家信息化进程进行战略安排,使事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发展战略。图书情报机构作为公益性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其事业效益体现在社会大众和其他行业的收益上。从投入—产出关系上看,图书情报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用户(社会大众和其他行业组织)通过它的公益性服务而受益,最终表现为基于知识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民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要求以图书情报事业的更大投入作保证。因此从战略上,图书情报事业必须与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相协调。
(3)资源整合战略。图书情报机构的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各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基于共享的共建,而是从机构、技术、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相关要素和服务出发的全面整合。整合目的是解决图书情报机构的一体化建设、网络信息服务的整体化组织、各部门和系统的业务协调,实现图书情报资源的整体化、社会化、全方位配置,以适应用户跨系统、跨部门的集成化信息服务的发展需要。从全局看,整合战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资源效益的提高。
(4)服务平台战略。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思想,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和服务集成,不是简单地推行统一的信息组织标准和提供单一的通用工具或技术,而是从战略角度构建面向用户的公用平台,使各类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图书情报资源和服务。国家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平台环境、基础设施的利用、平台技术发展、平台业务规范和共建平台的实现等方面的战略性问题。
(5)技术推进战略。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的技术推进,旨在解决图书情报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服务技术问题。它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其战略基点是确立行之有效的技术研发机制,以利于组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推进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网络的技术标准的实施。在我国的战略组织中,东西部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协调,以及国内外数字鸿沟和东西部数字鸿沟的消除,是目前应优先考虑的技术战略重点。技术推进战略还包括图书情报网络与其他网络的配合和新一代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6)管理创新战略。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应以科学的管理作保证,要求进行图书情报事业体制、组织和协调与控制等方面的创新。例如,20世纪90年代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合并和整合后发展,从战略上构建了上海区域性的社会化图书情报服务主体,以此为起点的业务重组,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化信息服务整合的需要和服务业务拓展要求,可见这种创新管理十分必要。现代条件下,图书情报管理创新涉及面广,其战略实施要求是: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进行信息服务保障。
3.2 关于战略实施
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宏观管理、机构协作、服务组织和技术推进等环节。在战略实施中,除坚持以社会化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以社会发展为基础的一般原则,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
(1)图书情报事业战略实施主体调整。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在发展中从属于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如文化部负责图书馆工作、科技部负责科技信息(情报)机构管理,而与图书情报事业基础建设相关的信息网络则归属信息产业部等国家部门管理。这种分散化的政府管理使得基于信息化的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受到限制。就当前管理体制而言,要推进一项系统建设工程必须由多个平行部门协调(如 NSTL项目的推进就由有关方面联合负责协调)。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统一规划。可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将图书情报事业的宏观管理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作为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归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以此为前提,实现多部(委)协调和社会共建。
(2)进行图书情报社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选择与定位。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是一项较长期的任务,在战略实施中宜采用分阶段推进的原则,既制定长期发展计划,也考虑分阶段目标的选择和定位。例如,社会化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推进,就必须按试验发展阶段、重点推进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全面普及阶段,根据基础、现状、需求与发展进行组织。从全局看,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与定位的依据包括: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社会化的图书情报服务需求,图书情报事业所依赖的社会基础设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国际信息环境,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国家政策与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规划等。在局部社会化发展中,则应从局部出发,在与全局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定位。
(3)图书情报社会化战略实施组织。这包括战略实施体系构建、战略实施导向、战略实施监督与评估等基本环节。实施中,首先应明确战略实施的基本组织要素、技术要素、资源要素,明确实施主体的基本工作与任务;其次,在明确基本战略要素的前提下,寻求基本的战略实施路线,目前可供选择的路线有用户需求导向、技术组织导向、资源与市场化管理导向等,其要点是从某一基本问题着手,进行全面组织。同时,战略实施应有基本的监督与评估保障,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调整计划,以达到优化目标的目的。
(4)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战略实施的政策、法律保障。国家信息政策和法律是实现图书情报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图书情报事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依据,任何一个国家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导向和法律支撑,如美国基于政府导向、多元投入、法规保障的组织模式,法国的集中管理政策与法律支撑体系,英国的分部管理、集中推进的政策框架等,都是针对各自具体问题而形成的政策、法规体系。他们的共同点是,将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纳入国家信息管理的总体战略和法律体系。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我国必须考虑图书情报社会化发展政策与国际信息化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国家总体政策和信息立法的相容性,以此为前提,在组织和管理上全面推进社会化。
标签:战略分析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化平台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知识体系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信息组织论文; 文献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