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533000
【摘 要】目的: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畸形血管切除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9/92.9%,对照组为32/76.2%,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临床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是由于脑部发育障碍导致其内部部分血管的结构或者是数量异常,从而引起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正常血流变化造成影响,发生脑血管畸形出血情况。临床中,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检查无法获取相应的病变显影,但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和检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但容易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手术风险较大[1],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通过对畸形血管的完全栓塞实现各动静脉与畸形血管之间联系阻断,以避免其血流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在临床中十分受欢迎。下文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为例,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7至49岁之间,平均为(35.1±3.7)岁,包含动静脉畸形患者29例、毛细管扩张症患者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26至49岁之间,平均为(35.2±3.9)岁,包含动静脉畸形患者30例、毛细管扩张症患者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符合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疾病诊断标准[3],且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致脑梗死原因为血管软斑或颅内动脉末梢低灌注,同时患者存在1根以上颅脑动脉狭窄情况,临床存在癫痫、头痛等症状。排除存在严重出血及碘过敏、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3 方法
临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畸形血管切除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以侧卧位配合,实施全麻处理后,行开颅并气管插管操作,在显露出患者复杂脑动脉畸形血管并降压处理后哦,在额顶作大马蹄状切口,使病灶及大脑半球纵列完全显露出,然后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并注意进行血管绑扎,紧靠血管瘤周围采用电凝法进行皮层切开约3至4mm,完成后使用吸引器或者是脑压板进行血管瘤分离,操作完成后进行止血、关颅。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影像学引导在患者脑血管畸形病变部位进行Onyx栓塞材料和血管全脑造影剂注入,具体方法为:采用Seldings技术进行一侧动脉穿刺并置入5F导管鞘,对患者实施全身肝素化后行主动脉与颈内动脉、双侧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造影检查,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全程心电监护,以对患者脑血管畸形及颅内动脉瘤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后,对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其治疗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同时需要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在进行一侧股动脉穿刺并插入导管鞘后,进行动脉瘤体内置入微导管,并进行弹簧圈填塞,然后根据血管畸形情况进行栓塞剂选择使用,以确保其栓塞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分级评价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将进行完全栓塞或切除后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全部消除的情况,评为效果显著;将部分栓塞或切除,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减少在60%以上的情况评为有效;将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评为无效[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9/92.9%,对照组为32/76.2%,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和表2所示,分别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临床中,对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传统治疗中,是以血管内介入栓塞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对关键动脉血供的闭合以及巢体积缩减来为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供条件,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栓塞材料主要包含聚乙烯乙醇以及N-丁基氰基丙烯酸酯等,因其材料粘性过强,导致长时间注射于大畸形血管内难度较大,在小面积畸形血管内注射使用作用优势突出,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Onyx栓塞材料作为一种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成分为主的材料,也是一种新型非粘性栓塞液体剂,其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应用能够有效延长其栓塞剂注射时间,扩大栓塞的面积,因此,随着其在动静脉畸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实现,越来越受推广和欢迎。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84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常规畸形血管切除联合颅内血肿消除手术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9/92.9%,对照组为32/76.2%,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更为突出,且其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
总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珍,袁巧玲.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08):28-30.
[2]陈锋龙,王帆,龙建武,等.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比较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01):18-21.
[3]刘二兵,常永丽.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2):34.
[4]梁朝辉,王帅,赵林,等.青年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8例诊断与手术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09):533-536.
论文作者:王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栓塞论文; 畸形论文; 患者论文; 脑血管论文; 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动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