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多年,但是高校的建筑专业并没有和市场做好对接的工作,作为建筑专业的基础课,《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材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制图样的绘制方法原理和识图规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有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构思能力,了解有关建筑制图标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的基本方法。针对该专业课的特点和内容,我认为在专业教学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教学评价和实训教学等方面加以灵活把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建筑设计;制图标准;教学评价
一、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并且呈现下降速度加快的趋势,这一趋势可能会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就是现在参加高考的这批人数下降。这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因生源紧缺,纷纷降低录取分数线。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自我约束力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多为理科生,接触过设计设计的学生较少,很多是“零设计基础”,空间想象力、观察力不足,对建筑设计原理课的认识较少,学习兴趣较低。因此,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际,教学模式应有所改变。
二、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培养
1.学习建筑设计原理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原理不只是简单地写实与具象地表现,其可被抽象理解为借助铅笔、橡皮等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被放在了较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原理是设计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包含了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建筑设计原理作品,并强调建筑设计原理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积极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趣味性。
2.建筑设计原理的认知培养建筑设计原理是走向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成功之路的基础,建筑设计原理中有很多概念是相互渗透的,在描绘形体时要涉及结构、空间等其他建筑设计原理元素,也会涉及艺术表现手法,如构图、线条、明暗关系等。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平衡、协调,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物象特征、把握和感知形象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辨析能力。这些对于参加过艺考的高考生来说相对容易,而对于刚入校的建筑设计技术学生来说相对困难。
三、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
1.在从事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手绘表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实际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形体表现能力弱,自己想出来的方案不能用草图快速准确地表达出来。二是设计、色彩功底差,有的同学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水彩表现过程中还不会调色,不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以及基本的配色常识。三是有的同学在方案草图阶段表现不错,但是一旦涉及成图表达特别是排版等美学问题时,他们的表现图往往不够成熟。四是很多同学在没有美术基础的情况下,过早的接触马克笔等快速表现手法,致使马克笔的使用一塌糊涂,最终失去对学习快速表现的信心。
2.有效提高学生手绘表达能力的途径,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很多同学对于美术作品以及建筑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仅仅知道好的作品很赏心悦目,但是至于它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什么缘由。实际上不管是美术作品还是建筑手绘表达作品的创作决不仅仅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转变思想观念是学生学习设计表达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学生对美学、对设计有足够的了解,有意识地加强理性思考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经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适应和理解设计表达,平时必须多看、多临摹,同时要学会理性思考。而手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交互过程。进行阶段性教学。建筑设计中的手绘表达包含钢笔线条快速。表现以及马克笔快速表现等,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这几门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只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训练课程。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由于基础不到位,作品水平普遍偏低,导致最终失去对于手绘表达的兴趣与激情。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阶段性有步骤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可以有一定的成就感,慢慢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3.培养学生基本的形体把握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感。通过设计基础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基本形体把握能力和造型能力,了解基本的透视原理。要想学好建筑手绘表达良好的造型感和空间感是学生们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三大构成中的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把握能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乐趣,也慢慢建立起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这无疑对我们后来建筑手绘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色彩把握能力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从水彩静物、色彩构成等课程着手。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或许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有一些抽象。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
四、教学策略与模式创新
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学校为建筑设计技术的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安排了64个课时的建筑设计原理课。时间短、任务紧、学生基础薄弱,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怎样合理安排建筑设计原理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以更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如何与其他专业课进行衔接成了首要问题。学生仅靠上课时间练习远远不够,需要以作业配合课堂指导。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可从石膏几何形体开始练起,将结构建筑设计原理与明暗建筑设计原理结合练习,从而对形体的结构、明暗关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并通过三大面、五大调子来塑造空间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将结构与明暗建筑设计原理延伸为设计建筑设计原理,不可急于求成,应以鼓励为主,要求学生稳学稳练。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想象现实中的物体,或由现实中的物体理解几何形体的组合。观察模式的培养观察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的概念,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受整体的制约。
初学建筑设计原理的学生容易关注琐碎细节,忽视画面的整体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把任何东西都看做是简单几形体的习惯,感受形体的完整性,建筑亦可视为几何形体组合。整体观察有利于学生获得造型因素之间的关系,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局部。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形象因素是多重的,相互比较的观察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学会把某一物体与其他物体相互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位置、明暗色调,将每一处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联、依据的观察系统,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凡是与造型相关的透视、比例、形状、结构、体面、明暗、空间等诸因素均能成为比较的对象。随着不断深入比较,画面中的问题也不断展露,这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训练眼力、培养直觉的过程。观察还应注意外部现象和内在结构,表面的形体总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表面的特征。
构图训练构图是绘画时根据题材的思想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图时注意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视觉均衡。无论画面中有多少要表现的物体,都要先突出主体,不能散漫无序、主次不分。主体主导画面的整体布局,次要的物体处于服从地位。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主观调整物体间的距离,使画面疏密有致、有节奏感。除了主次、疏密,还要注意画面的视觉均衡,如果画面重心不稳,偏向任意一个方向都会使人看了不舒服。视觉均衡不等于平均分配,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常见的水平式构图给人安定有力感、垂直式构图严肃端庄、S型构图优雅有变化、三角形构图稳定、长方形构图有较强的和谐感、圆形构图饱满有力等。教师对初学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其构图,给出几种单个形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常见的构图方式,以培养其审美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筑设计原理造型的训练,建筑设计原理造型离不开透视,透视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将透视规律加以自己的想象,导致形体透视不准。建筑设计原理透视分为三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学生在掌握透视的原理以及基本概念后,可通过结构建筑设计原理培养较好的透视感觉。结构在造型艺术中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物体复杂的外部形态之中的单纯几何性特征,也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榫接、契合关系。结构建筑设计原理练习可加深学生对透视的认识。建筑设计原理是在传统建筑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设计与建筑设计原理的结合,教师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展开细讲,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以理论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设计建筑设计原理作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并安排一次设计建筑设计原理作业讲评。对没有绘画基础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来说,64个学时显得时间尤为紧迫,学生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绘画练习相结合,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能像对艺术专业学生那样严格,要做到特殊专业特殊对待,把培养学生建立画面空间感和审美放在首要位置。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分成几部分进行训练,先是进行小幅的构图训练,经检查合格后再在画面中根据构图方式练习结构建筑设计原理,透视无误后再进行光影建筑设计原理,从而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建筑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教育特色,是毕业生具备专业教学改革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能力和因素的整合。
(一)专家认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是素质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核心,因此我们设置一个学期的政治课以及课外讲座,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法律等课程;开设两个学期的体育课、健康教育等身心素质教育讲座及各类体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
(二)能力本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必须的、够用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突出技术应用。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选修课内容。
(三)高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因此设置了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时数,并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及各类软件讲座,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都强调相应电脑软件的教学应用,如3DMAX软件、建筑CAD制图软件、PHOTOSHOP效果图处理软件、预算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等。
(四)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技术应用,删除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尤其是纯理论性的过多的分析和公式推导。此外,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五)我们设想,在最后一个学期,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意见,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和学生本人愿望,进行专门化方向分流,完成毕业前的强化训练。即 有些学生搞综合性毕业设计;有些学生去设计单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有些学生继续上课;有些学生进行装饰预算员、施工员等岗位的强化训练。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上岗就能顶岗奠定基础。
主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我们应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高职建筑过程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结合本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目前施工一线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我们将增加了建筑测绘、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等内容,删除了工业厂房构件吊装设计、砌体结构设计等内容,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2、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一就业就能上岗,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教学周数,体现了高职特色,经统计,实践占总学时的50.06%。此外,还有各类实验和部分理论课程的实践训练,如室内设计课程、计算机应用、施工技术与构造等课程。
3、根据适应建筑装饰工程设计能力与管理工作的需要,让学生熟悉建筑装饰工程主要工作流程非常重要,我们在生产实习中进行主要设计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应知部分,熟悉应会部分。同时设置了认识实习、设计实习、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馆实习,也可到校外动态实习基地实习。部分实习、实训项目安排在教学划中,由于开放实习场馆,部分实习、实训项目可在假期或学生业余时间进行。
4、开放微机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电脑操作训练和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这样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时间上多于传统大专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深度、广度上优于中专装饰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满足高职建筑装饰工程的需要,体现高职特色。
五、完善教学设计
1.在课时上,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学习课时数。
2.在内容上:①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变通或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例如,学生开始接触三投影知识时,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头脑中很难建立 “三投影面体系”,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就要适当放慢进度,适当插入立体几何内容的讲授 ;②要针对专业内容合理处理各章节间的关系,注意各章节间的延伸与衔接。优化教学手段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选择哪一种方法更有利于专业教学呢?为了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第一章中,针对学生对各种仪器与工具有所接触与认识的实际,采用谈话法,循循导入,启发学生,再通过总结、示范和练习,自然而然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在充满愉悦和 自豪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优化教学结构要优化课堂结构,精讲多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针对各学科特点,切实遵循 “兴趣导入——练习——研究探讨——总结概括——质疑反馈——实践应用”的教学环节 ,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探究为中心,以智能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评价1.评价要有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激励性和全体性。2.提高 自身素质,强化实训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究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在准确把握专业技术动向的前提下,勇于改革,大胆尝试,真正带动起学生参与实训课的积极性。3.校企联合,强化实训教学。通过联合,使学校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双向服务,使企业成为学习基地 ,使学校成为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4.运用市场经济杠杆 ,强化实训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一些实体项 目,与市场经济相挂钩,通过市场的双向选择,来使我们的实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和实用化。同时,也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4]房屋建筑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荆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学生论文; 原理论文; 能力论文; 构图论文; 专业论文; 形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