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其历史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文明论文,内涵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是指每一个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程度或水平。因为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政治是具有全局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的设置和管理(统治)方法的运用。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既是不断前进的,又是曲折反复的,通俗的讲文明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合理性。而政治文明则应该是人们合理地对待政治生活,或者说在政治生活方面人们行为的合理性。少数人的行为具有合理性,那还不能构成一种文明。只有社会上的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因而政治文明应该是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
一、政治文明的内涵
政治文明首先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标准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中是存在巨大差别的。在古代,权威的合理性存在于人与神的关系之中。人们认为政治权威的产生只有被解释成神的意志的产物才是合理的,比如说“君权神授”观念,否则就是不合理的。而君主权威一旦产生之后,由其亲子继承就是合理的,如果谁对继承权有疑问则是不合理的。这种认识在社会文化中的沉淀,就构成这一问题上的古代政治文明。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则认为,只有按照人民主权原则,采取平等的普遍的选举形式产生的权威才具有合理性。同样,这种认识在现代文化中的沉淀,也就构成在权威产生问题上的现代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被约束性。如果政治权威的行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那就不能称之为政治文明。对于现代政治文明来说,约束政治权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法,包括宪法和其他法律;二是制度,包括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制度(习惯、惯例、舆论);三是程序,这些程序一方面包括在法律和制度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一系列的专门程序。例如各种议事的程序、选举和表决的程序、权力运行的程序、信息传送、处理与反馈的程序,等等。受法的制约,特别是受宪法的制约是对现代社会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合理性的基本要求。也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因为它可以杜绝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这就要求建立现代宪政制度,并且使宪法的权威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个逐渐实现法治的过程。所以,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状况是衡量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三个方面是政治权威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合理性。权威产生的方式决定它和人民的关系模式。例如在古代政治文明中,皇帝是天子,而人民则是从属于他的臣民。但这种关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要求,因而被认为是合理的,存在就意味着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政治权威是按照人民主权原则,在民主制度中产生的,这就决定了政治权威与人民的关系必然是在政治上、法律上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的关系贯彻得越彻底,则现代政治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四个方面是人民的政治权利受保障的程度。人民享有政治权利,这是现代政治的产物。而人民要实现自己的主权,其前提则是享有不可缺少的各种政治权利。但人民应该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并不是自然而然获得的。由于实际上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中人民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人民应该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必须由国家给予保证和保护。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五个方面是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政治参与要想做得好,必须要有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一个国家如果能为政治参与很好地提供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就是高度政治文明的表现。人民的政治参与的要求和积极性取决于各种具体情况下他们自己的感受。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六个方面是人们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治)的程度。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文明的国家并不一定表现在人民经常积极参与上,但一定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上。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不仅取决于政治权威的状况,一个在民主环境的长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民族,应该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所谓自我约束就是能自觉地使自己的政治行为合理化。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也要使自己的政治行为符合法律的、制度的和程序的要求,并且应该明确地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使它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只要求政府行为的文明而不懂得约束自己的政治行为,而是肆意妄为,毫无章法,也说明该社会政治文明的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与自我约束相联系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状况。人民的自我管理既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又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我管理主要是指人们管理自己小群体的事务的能力,例如管理社区的事务等等。这种自我管理是相对于政府的管理而言的。这就是说,在一个大的政治管理体系中,人民群众相对于政府的管理来说,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存在的。但在小群体中,人民群众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这种人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状况和程度,也是衡量政治文明的重要指标。
政治文明表现的第七个方面是人民思想的自由度。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文明的国家,其人民不仅在行为上能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而且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也应该是很健康的。行为的文明需要加强约束,而思想的文明则要求较少的约束。思想被禁锢的民族肯定不能成为一个文明的民族,由该民族为主组成的社会就不可能是文明的社会。因此思想上的解放应该是衡量政治文明的又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演进与展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可能脱离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发展和进步,只有从全球历史视角才能完整合理地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变迁和发展,也只有适应全球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全球历史变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萌芽阶段,社会主义总是同理性的进步的信仰密切相关,这一信仰推动着人们试图废除不平等和等级剥削制度,实现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知识和探索自然的价值在于使人类经过资本主义的“进步”摆脱原始状态,最终进入消除不平等现象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理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和理念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理性的科学。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案》中把政治文明(如“人权的宣布和国家的宪法”的颁布和实施、立法权力和执行权力分开等)作为废除集权制的主要手段。但在奴隶、封建的专制社会甚至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政治文明表现出了赤裸裸的等级压迫,它同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相关,因此不是一种真正合理的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化之前,人类政治文明一直是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更迭依次表现的是更高的政治文明层次,但政治文明的性质却没有出现由于政治文明演进中量的积累所最终导致的质的变化”。人类政治文明那种始终表现着等级压迫的政治统治关系、不平等不公正的价值主导格局和少数社会成员的权力控制形式,只是当全球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始从理性进入实践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走向制度化,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随后世界范围内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从根本上使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政治文明制度变革上,社会主义否定了等级压迫的政治制度,受压制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上升到了统治阶级地位,使人类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推进到了更高层次。
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无论在那方面都是一个落后的典型,甚至是一个“背逆时间”的社会。中国在当时确实同资本主义活力形成了明显对比,在政治文明进化上也远远落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后面。1949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曾经应验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普遍化结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则预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生命力,进而成为在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制度上的活见证。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生存比较
在苏东剧变后,一批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完全无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的现实,宣扬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了人类政治文明的终点或者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未来将是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政体全球化的时代,而社会主义和作为政治纲领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全球化环境中已没有地位。但这种理论的确言之过早,我们可以通过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比较,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生命力。
(1)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并不十全十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资产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就不再把民主给与人民。直到资本主义残酷竞争继而最终引发两次腥风血雨的世界大战,民主、平等、自由这些被资本主义国家视为珍宝的东西就更是变得面目全非、声名狼藉。借助电子技术使民族、国家、主权、边界、本土、血缘的原始概念而起的战争加剧,它自身引起的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着这个号称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世界。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否定了等级压迫的政治制度,人类政治实践不再依循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怪圈周而复始,而是可以尝试跳出并且打破这一怪圈。在政治意识上,社会主义表现出了开放和自我发展的科学态度,不断克服教条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无不显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政治取向上,社会主义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以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倾向,表现出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进步要求。在政治行为主体地位上,社会主义否定了少数人的专政形式,第一次实现了由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形式,使人类政治文明真正确保了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社会主义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政治主体地位,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进化高度。
(3)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远远没有达到其标榜的自由民主高度,它存在的诸多弊端正是其自身的等级压迫和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西方一些学者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的世界上,只要还存在社会不平等,社会主义就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有发展的必要。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改良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国际强权行径的有效遏制和制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改良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可能达到当前的这种程度。当代资本主义采取的变革是在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反资本主义力量的压力下进行的,有许多做法甚至直接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在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原理的摇旗呐喊之下,社会主义倡导的混合经济成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改革的榜样,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各个层面。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表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制度揭示了一种人类基本的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最终趋向消除等级压迫制度,尽管这种消除还要经历许多艰辛和困苦。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包括南北国际政治关系紧张、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权和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毒品和艾滋病泛滥等全球问题),成了确保全球化和平发展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平等参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正在面临着全球化的合理性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人民群众作为政治文明实践主体,正视和承认自身的种种不足、大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对自身加以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从而才能真正展示出人类政治文明深远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
(三)、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如何在现有国情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乃是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面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对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通过改革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道路。
(1)、总结以往我国社会主义主义政治文明实践,可以得到如下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避免封闭和僵化,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始终同全球历史进程与时俱进,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一经建立就可以达到相当完美的高度,它需要在国体、政体、政党各个层次进行完善,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能以政治运动、群众斗争、行政命令等方式取代其应有的制度建设。
(2)在全球性与本土性互动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民主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的主题,以往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只有促进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遏止和消除政治文明建设中诸如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政企职能不分、缺少权力制约等现象。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政治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走全球性与本土性交融互动的道路,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拓本土政治文明资源中的精华部分,又要以开放、求实的态度吸纳全球政治文明资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从实际出发把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相结合、中国政治发展与世界政治发展相结合,建立起一个适应本国实际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新型政治体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改革政府结构、调整政府与企业相互关系,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领导能力,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球历史中的优越感。
(3)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公民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治主体作用。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乃是一个基本的政治认同:作为执政党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肩负着继续保持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和改变第三世界国家地位的双重任务,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具有现代化价值取向的领导权威核心,就无法动员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无法调动广大公民的热情,去改变落后的局面和完成历史使命。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政治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立足点与归结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活力和核心就在于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标签:政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政治文明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权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