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_张勤

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_张勤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了解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6-2018.7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护理常规方法,同伴教育组用同伴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满意率;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同伴教育组满意率、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常规护理干预组更好,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同伴教育模式效果理想。

关键词:同伴教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2]。然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患者的终身替代疗法。治疗过程漫长,需要严格控制透析过程中水和盐的摄入量,严格控制饮食要求,这导致患者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影响透析质量的负面心理反应。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和生物社会精神病模型的改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目标不再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在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必要采取新护理模式,促使患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疾病治疗过程。本研究将我院收集2017.6-2018.7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护理常规方法,同伴教育组用同伴教育模式。分析了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收集2017.6-2018.7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同伴教育组年龄23 ~ 67岁,平均年龄(48.10±5.21)岁;患者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6例、13例、11例和5例。男19例,女16例。同伴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5例、13例、11例和6例。

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23 ~ 66岁,平均年龄(48.21±5.56)岁;患者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6例、12例、11例和6例。男19例,女16例。同伴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4例、13例、12例和6例。

两组基础资料可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组用护理常规方法,同伴教育组用同伴教育模式。 ①同伴选择。志愿招募类似年龄段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的主体,经培训之后,使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感染力。第二,同伴教育。同伴患者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并分享自身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经验和感受,分享抗病过程和目前的疾病控制结果,在语言上通俗易懂,符合同龄人的逻辑思维和接受能力,激发患者治疗信心,每周开展一次,每次的时间40分钟左右。开展时间为4周。

1.3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率;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8.0软件分别开展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率

同伴教育组35(100.00)的满意度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满意程度28(80.00)更高,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同伴教育组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

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56.11±2.11分,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81.12±2.11分;同伴教育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56.20±2.36分,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94.21±5.22分。

2.3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

同伴教育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更好,P<0.05,同伴教育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分别是93.24±1.41分以及96.21±1.55分。常规护理干预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分别是82.01±1.22分以及81.29±1.75分。

2.4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伴教育组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2(5.71)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8(22.86),P<0.05。

3讨论

鉴于目前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律管理能力较弱,借助同伴群体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知识分享,可有效帮助患者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提高长期透析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另外,同伴教育团队的建立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可促使护理人员更好对患者开展相关护理工作[3-4]。同伴教育是指与具有相同年龄,文化和社会地位,性别,生活环境和患病经历、治疗经历,或出于某种原因拥有共同语言的人分享信息,思想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作为一种行为干预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提高患者能力为中心,以患者之间的经验共享为主体,同伴之间可实现自然、轻松沟通,患者的可接受性高。另外,同伴教育的说服力更强,文化适应性更高。除此之外,同伴均是志愿招募的人员,可节省成本和资源,使用同伴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对血液透析的知识的提高,对于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 同伴教育可促进持续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积极变化,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善自我健康管理,并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5-7]。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用护理常规方法,同伴教育组用同伴教育模式。数据显示,同伴教育组满意率、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维持性血液透析作用认知、治疗疾病的信心水平、血透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常规护理干预组更好,P<0.05。

总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同伴教育模式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田兴,袁媛,李星,苗金红,姚岚,唐琳,娄小平.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液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08):576-580.

[2]曹永桂,曾伟杰,刘迅,陈凤华,梁曼靖,袁远.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81-1782.

[3]顿艳婷,张媛媛,张林虹,乔娟.血液透析患者对同伴教育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1):91-93.

[4]王燕波.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研究,2017,37(05):552-554.

[5]杨群,吉小静,薛佳佳,沈敏.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4):119-121.

[6]卢丹,吴亿,王殿珍.应用同伴教育法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S2):16-18.

[7]赵瑞敏,张艳.同伴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07):14-17.

论文作者:张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论文_张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