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宗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紧随其脚步稳步增长,而由于其发展也造成了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和严峻,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不再是面对于城市单一的美化和其建筑建设问题,一切都要以城市有机持续发展作为其根本目标,而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等问题也成了当下社会城市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对于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区域缺乏科学规划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加,对于街区城市设计观点的重视度也不断的增长。对于更加侧重于文化传承,商业服务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理念来说,缺乏对于街区自然水文环境的关注,从而使得城市街区的水生态环境状态越来越糟。而作为城市雨洪问题重要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来说,不仅可以使得城市各相关要素系统得到足够优化,对于城市的空间环境品质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 街区城市设计 策略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二零一五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大约为56.5%。由于以往传统粗犷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一些严重的城市问题不断涌现,整体环境也每况愈下,其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绿地休闲空间越来越袖珍,水资源不但匮乏且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于城市内涝的状况出现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一下几点:(1)由于过去传统又粗犷的城市开发和建设模式造成的后续影响,在城市暴雨时不仅容易造成洪水现象,还容易带走城市内的水资源,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以及造成旱灾的潜在危机;(2)随着城市不断的建设发展,其原本具有调蓄水功能的植被,土壤,以及河渠被替换为大面积的硬质路面,钢铁城市的形成也造成了城市自然水文循环隔断的现象,使其原有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雨水无法下渗只能依靠管道等基础设施排出。由于城市的排水设施及能力的短缺导致无法满足暴雨时的需求,造成大面积大量积水的现象;(3)我国城市建设中很多排水管道设计相关的标准较低,其排水设施技术相对滞后,再加上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导致了城市雨洪问题的不断涌现。尤其是近些年来天气气候的多变,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现象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九江等很多大城市都发生此类情况,内涝的危害不仅仅会造成城市内整体运行瘫痪的现象,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生存都是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
二、海绵城市理念概述以及发展方向
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城市内涝以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出现的十分适当且恰当,在全国兴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而对于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来说,其包含了城市建设的概念内涵,基本建设原则,建设本质的特征以及国外相关经验的应用等;
2.海绵城市规划方面的深入主要体现在整体的规划体系研究,规划方法研究以及其规划建设研究和城市规划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具体实施步骤;
3.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技术的研究而是包含了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房顶以及下沉式绿地等雨水储排的基础设施和蓄水湿地方面的设计和具体操作;
4.通过对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方面技术以及经验的借鉴来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进行更好的规划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海绵城市”的是建立在对以往城市建设基础反思上所提出的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可以依照于海绵的特性来理解,指城市可以具有海绵的特性,下雨时可以做到吸水,蓄水,渗水以及净水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将“蓄水”进行再次利用的一种城市建设中对于水环境的处理过程,是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顺应其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
三、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来说,虽然很多地区已经推出了相关的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的规范性指导甚至是相关的条例,但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其内涵没有正确的认知。
“海绵城市”建设是作为对城市内之前传统雨水基础设施以及系统优化和补充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通过对全新理念的运用来对城市功能进行重塑,这这个过程中要对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其过于依赖或者完全否定的思想进行摒弃,再通过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来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2.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其功能单一僵化。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通过对规划建设指标以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然后根据不同设施的功能和特征再进行相对应的布置安排,要实现设施的因地制宜和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3.海绵城市建设各相关部门不能进行有效协同的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是涉及城市综合发展中多个方面的一项整体统筹性工作,在其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的管理中需要一个及其健全系统的机制来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工作协同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所以需要一个整体的机制将各子项目进行有效的串联,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运行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4.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国家以及地方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对于我国在雨水管理方面的现状来说并没有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其管理制度也存在较大的缺陷,技术支撑环节也十分薄弱,这就造成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对相关管理保障机制建立并且实施,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撑。
四、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趋势
由以上言论可以得出,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方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1.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研究体系不足以应对更为复杂以及更大规模的海绵城市发展趋势的需求,因此各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对包括“工程领域,景观领域,规划领域”三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其城市空间构成角度以及海绵城市成效提升的对策相对比较匮乏,所以要更加致力于此项研究和发展。
2.通过对城市建设引导和管控功能的应用,来实现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面讲到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作为后盾支撑,将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工作协调方面进行优化和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之间的衔接问题,从而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持续的发展。所以对于海绵城市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研究对其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建设发展对于海绵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起着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言,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建设是一个有着十分复杂结构的建筑体系,其对学科以及专业知识的涉猎十分广泛,而现在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影响着其整体的发展进步。后续可以围绕其基本特征以及目标作为主要方向进行不断研究探索和优化,使得这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观点可以在骨干至丰满的过程中带动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真正的造福于广大民众,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为广大民众的生活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慧.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宁市昆仑大道片区新区规划研究[D].导师:吴宇华.广西大学,2017.
[2]侯方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研究[D].导师:井晓鹏;史怀昱.长安大学,2017.
[3]牛童.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雨水花园规划设计探究[D].导师:刘福智.青岛理工大学,2016.
[4]丁兰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与规划方法研究[D].导师:赵万民.重庆大学,2016.
论文作者:张会明,林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街区论文; 我国论文; 雨水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