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质量音乐课论文_赵岩

上好高质量音乐课论文_赵岩

赵 岩 密山市实验小学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演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关键词 高质量 音乐课 感兴趣 情境

音乐课是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的小学生对形象活泼的音乐感兴趣,怎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演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课程标准是指导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标准在试行阶段,就对教师的观念进行了扭转,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改变。那么在新旧课标交替的时期,我们不妨也回顾一下,在标准实行阶段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需要改动的方面呢?

运行新课标 带来新理念

一、 大部分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都是在改革的路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我们从观念上,思想上,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首先从教师的音乐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音乐课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兴趣爱好和参与都很高的一门学科,我们充分做到依据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兴趣,提高音乐教师个人素养,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就会更生动,学生就会更期盼上音乐课。教师学习课标,研究教材,积极开发自己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初步形成了学习风气。

定位新课标。音乐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课标注重体现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材注重把握音乐的风格,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结合起来。音乐风格是音乐要素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独特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的音乐教学基本功。明确定位,明确我们在教学环节中,把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把握风格,提高技能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回归课堂 重视本体

林百灵老师在谈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上一节课,从规范自己的一节课堂开始,走出来,就永远回不到过去。”我们怎样来规范自己的一堂课,并从此走出来呢:

导入新知要巧妙。在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往往是我们最花心思设计的,有时设计思路过于复杂,时间过长,通常会将学生的思路拉得很宽,很远。其实从课的角度出发,导入要巧妙,而不是复杂。例如:歌曲《木瓜恰恰恰》一课,这堂课的导入其实很简单,伴随富有印度尼西亚风格的歌曲《椰岛之歌》带入音乐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歌曲兴趣,然后通过恰恰恰舞动作一下子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边唱边跳,有兴趣、主动地去参与,然后让学生欣赏中国音乐,对比两种表现力,哪个更丰富?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新课的领域。这种导入的方式很直接,很巧妙,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欣赏与感受时,如果直接的提问:听了这段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到了什么?等等,通常学生都会被老师带着去想象,有时听不懂,就被迫的虚构感受,或是一问三不知,那么我们不妨采用一些教学多媒体手段,引领他们去体验,感受,从旋律和风格的角度切入,学生会容易接受。课例:《西湖春晓》,随着音乐的起伏,老师设计的一款恰当的情感图形谱,与旋律与节奏配合的非常默契,而且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掌握了乐曲的情绪。这堂课可以看出老师是很花心思的,情感图形谱的设计也非常恰当,但是如果把这个设计交给学生,让他们用直接的感受去表现,那么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我们也许都想不到的情感图形或者其他。而且也体现的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理念。

教学基本功不仅仅指专业方面,还有教师的职业感染力。举例乐器进课堂,通常来说,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音乐知识的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比吹音阶、小组合作一人一乐句等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

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慢慢的变成课堂的主体,逐步的将新课标的理念精髓形成常规,我们的课堂,也会从一个模板变成一件艺术品,越来越值得欣赏。我们在音乐课教学中,既可以弹性的使用教材,也可以依据自己学校特色研究各自的校本教材,只要遵循着新的理念和课程标准,只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风格,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是一种提升,对育人的初衷都是一种诠释。

论文作者:赵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上好高质量音乐课论文_赵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