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论文_王建光,宋永华

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论文_王建光,宋永华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四子王输变电管理处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18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在电网领域中的应用也越加成熟,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转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本文就智能变电站所面临的风险出发,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技术做进一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设备维护

1智能变电站面临的安全风险分析

分析我国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保障其通信系统与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至关重要。但因网络通讯协议而带来的外部风险却不容忽视,在协议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采用没有加密手段的明文传输方式,容易遭到外界的拦截篡改,不利于通信系统的安全。且目前TCP/IP协议在认证机制上存在一定问题,会导致智能变电站出现恶意访问、篡改系统,以及冒充管理员发布虚假命令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转。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正在优化电网领域的工作结构,但伴随的网络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就必须要了解安全防护技术,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常见安全风险,从远程监控变电站技术、外部网络访问、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管理环节入手,介绍常见的智能变电站安全防护技术。

2当前智能变电站运维以及设备维护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智能变电站的内部设备存在相应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分析情况可知,智能变电站通常都是由较新的建筑材料组建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却会因为运行过程中与传统的设备不够兼容而存在相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比较严峻的。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的设备通常都是电子互感系统,往往都是通过远程模块展开供电的,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使得整个智能变电站科学有效的运行下去。但是传统的互感器设备往往具备的稳定性都是相对较低的,并且设备的寿命也不是很足,同时需要的温度也会相对较高。当光纤与智能变电站设备连接不合理的时候,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就会变得很差了,此时的信号传输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可能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最终影响着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

2.2智能变电站运行安全中信息保密程度不佳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的信号传输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传输信号所采用的数字模型都是对等传输方式,即当通过设备信号进行信号输出之后,在局域网当中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有效的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当数据信号在运行过程中,整个信号的安全防护级别变得相对较差时,这时候一旦相应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受到了相应的攻击,那么接下来就将会对整个智能变电系统造成极大的信息受损影响,最终使得信息系统的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这一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对于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来讲,信息的安全传递保护始终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措施

3.1光纤隔离技术

智能变电站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变电站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使用工业以太网代替了传统二次接线传递数字和模拟信号。其中的GOOSE技术是一种高速信息的传递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将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汇总后传递到计算机中,能够为各个节点间提供一个更加快捷高效的通讯服务。在对GOOSE的通信系统进行一定的安全保护时可以采用隔离和控制技术,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能够为智能变电站正常的发电提供一个安全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OOSE的通信大都是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的,因此在进行通讯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安全故障就可以将不同端的光纤进行切断,这种光纤隔离的方法时在智能变电站保护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好的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但是这种光纤隔离技术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设备的智能端出现故障那么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可能切断光纤的信号就无法传送到相应的部位,这样就会导致在智能变电站发生故障的过程中,光纤隔离技术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另外在进行光纤隔离的同时会多次的插拔光纤头,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就会使光纤头出现一定的松动,这种松动会导致通讯的传播速度减慢,影响传播的效率。

3.2数据加密技术

由于TCP/IP协议的缺陷之处,数据传输过程一般采用明文方式,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数据安全性较低。针对这一点,智能变电站在进行数据传输工作时要做好数据加密工作,针对数据加密技术的种类,本文介绍的是一次一密加密传输技术。根据笔者对数据加密领域的研究,一次一密加密传输技术在理论是不可被破译的,它的加密公式是明文(运算)密钥=密文,利用随机数作为密钥,一个密钥只使用一次,密钥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当主站与终端达成安全认证后,随机生成密钥,并进行对密钥的分发,标注摘要,终端接收到摘要与随机密钥后,检查密钥完整性无误后,开始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3.3主动防御技术

作为主动防御技术,可信计算从计算机硬件结构上考虑,通过引入TPM(可信平台模块)作为信任根建立可信计算平台,在硬件加电后,可信计算通过硬件信任根逐步传播信任,最终形成可信系统和可信网络,是一种更加安全的主动防御体系。

3.4混合安全措施技术及其可视化

在GOOSE安全保护机制中进行的所采用的软板隔离法以及光纤隔离法等安全保护措施,在进行智能变电器的保护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在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相应的应用可靠性,应当在智能变电站的相关位置安装GOOSE安措确认装置,这种装置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智能变电站的安措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确定,这种安措确认装置在实现的模式上总共被分为两种实现模式。一种模式是在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模式中对接收方的运行程序进行一定的更改,通过更改后的运行程序能够自动的运行检修状态的确认,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性。

另一种就是第三方确认机制。这种安措的确认机制在进行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运行程序进行较大的变革,智能变电站安全确认机制在进行运作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技术成熟、可靠性高、能够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精确的状态预测,但是这种安措机制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缺点,首先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安全运行机制做出较大的更改,可能会造成原有运行程序的缺失不利于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就是这种安措确认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但是从现在的研究方向以及技术的掌握熟练度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的技术人员能够掌握这种操作技术,这就为安措确认机制的大面积普及造成了影响。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作为我国现阶段电网领域的重点发展项目,为保证其运行状态的安全,要从系统边界的防护、访问控制、数据传输过程等多环节进行安全防护工作。分析我国现阶段电网智能变电站安全防护工作的建设进程,仍存在着较多不足,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安全防护技术,提高深度保护智能变电站系统数据安全的能力,为我国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芳莉,边瑞恩,杨夏.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及可视化技术研究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23):122-123.

[2]曾阳.电力变压器电气高压试验的技术与要点分析初探[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12):161.

论文作者:王建光,宋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与设备维护分析论文_王建光,宋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