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研究的必要基础_科学论文

论科学教育研究的必要基础_科学论文

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必要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育研究科学化及其基础的涵义

自有教育研究以来,人们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着教育研究自身的规范。现代教育研究领域更是学派林立、分支众多,较之于教育研究刚从哲学怀抱中独立出来的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时代,教育研究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较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化来说,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的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实现,至少应在总体上体现出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由定性描述的研究转变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其二,教育研究在体系上由单纯的综合(大教育学)和单纯的分化(各门具体教育学科)转变为既有不同分支、又有一定层次的系统结构;其三,教育研究在手法上由个体的思辨式或经验式研究转变为遵照清晰的科学程序的实证性和非实证性相统一的规范化研究;其四,教育研究在功能上由侧重于发挥宣传议论性的功能转变为发挥评价性、解释性和决策支持性一体化的功能。

上述四项内容也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然而,欲使教育研究实现上述转变、形成上述特征,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现代教育研究自身必须立足于一个有力的基础之上。

所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简言之,就是教育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的主要条件和依据。构成基础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研究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教育研究之外,但却对教育研究产生制约作用的方法、技术和学问。没有相对独立的基础,教育研究也就失去了其科学化的主要支撑点。从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确切把握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将有助于促进教育研究活动的规范化,并有助于形成对教育研究的逻辑、结构与功能的正确认识。

在教育科学发展史上,研究基础总是或者潜在地、或者显在地制约着教育研究的发展。无论研究者们重视与否,教育研究赖以发展的基础客观上总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基础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研究发展的不同阶段,基础的深厚性及人们认识的深刻性也会有所区别。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知识体系与方法论的更新和丰富,教育研究自身独立基础的形成将开始具备可靠的条件。

二、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所谓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泛指那些促进和引导教育研究发展的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其中,基础学科主要是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相关学科主要是为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可资借鉴、融合的新的思想观念,扩大教育研究的范围。拓宽和深化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教育研究的多层次性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教育研究须通过不同的来源、途径和方法获得作为基础的理论;另一方面,教育研究的现实也表明教育研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深层理论问题的论述,往往是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现成或已有结论的极富创造性的演绎。

在现代科学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各门学科都呈现出互相接近的趋势。对教育研究来说,这一趋势表明,只要不同学科的观点本身都很准确、清晰,只要研究成果是在一个相容的体系中产生的,那么,从不同学科的观点出发,综合地、全面地研究教育,将会加速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当然,作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将会在不同意义和水平上对教育研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教育研究从某些基础学科中直接获得或稍加改造而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如从心理学意义上取得的对教育与智能发展问题的理解,由经济模式而引发的对办学模式的思考等;(二)某些相关学科可作为教育研究的中介理论而存在,如控制论的思想、创造的原理等;(三)教育研究从某些相关学科中借用一定的概念和研究图式,并作出适当的沟通,以完善自身的体系。

必须指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形成的,在教育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教育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作为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它是在整个科学的发展与教育研究自身知识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下来的。目前,从总体来看,确立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对已有理论基础的深化和对新的理论基础的开拓两个方面。

教育研究已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其中尤以哲学、心理学为最。在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者们得出正确的教育结论的重要来源,它在教育研究的科学论证体系方面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代教育研究中的每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进展都将与哲学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我们对教育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的范畴,如教育的本质、功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等才获得了较清楚的认识。当前,深化哲学基础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防止用哲学的一般结论排斥具体教育研究的做法,应把从哲学立场对教育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和从教育学立场所进行的细致分析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育研究的心理学基础是教育研究发展的显著特点,但现代教育研究在积极吸取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调整好两者间的关系。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研究多数时候是直接从心理学中引出某些结论的。但在今天,两者的关系若仍停留于这种水平就不合适了。如果说过去的教育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单向的实践同理论的关系的话,那么现代教育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为双向的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称现代教育研究对心理学基础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一种自觉的水平。

较之于对已有理论基础的深化,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更迫切需要的是对新的理论基础的开拓。因为,现代条件下,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它迫切需要从一系列发展着的现代学科中吸收营养,以提高其理论的开放性程度,开辟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包括人类学、美学、生态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人才学、创造学、数学、系统科学以及科学学等等。上述学科都可以在不同意义和不同程度上成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它们或影响教育研究在内容上的进化,或影响教育研究在形式上的变迁。

如,文化学与教育研究之间的联系集中表现为,从文化学角度把教育过程看作社会中文化传递的过程,寻找不同民族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结果方面的不同,探明文化背景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相互作用,排除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对教育的偏见和束缚。同样,美学对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也是极有意义的,其作用直接源于美的因素对于促进人的和谐成长的重大意义,以及它在帮助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目标上的作用,尤其是现代广义的美学思想更使教育研究获得了从美学意义上开拓新思路的可能性。再比如系统科学,它已把模型的方法、量化的方法以及一系列全新思考方法推广到社会科学中,教育研究也必然能够借助系统科学来解决众多复杂的问题,为理论的论证找到更为科学的依据。

毫无疑问,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将呼唤更多的新理论、新方法走进它的领域,并被吸收和同化。但教育研究者又必须认识到,绝不能用任何理论基础中的知识不加改造地去作为教育研究的结论,否则,只会造成教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甚至导致教育研究的对象被偷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丰富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意义,同时,又要看到教育研究与其理论基础之间的区别。

三、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正在发生深刻的方法论变革,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者对方法论问题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强的趋势,教育研究也不例外。教育研究要想实现科学化,必须解决好它的方法论基础,其中以下两点又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其一,要超越教育研究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长期以来,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一直存在。前者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精确性,它是研究客观的社会事实的;后者则认为社会科学不必追求精确性,它是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这种对立同样反映到了教育研究中。事实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有其合理性,现代社会科学已开始打破这种对立,那种认为科学认识只能诉诸理性和实证,人文认识只能诉诸直觉和思辨的对立正在被突破。同样,教育研究也必须在其方法论基础上有效地实现这种超越。

其二,要形成综合的、有层次的方法论基础。由于教育领域的多质性和多层次性,所以,以它为对象的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也应是兼具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综合性即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多元化。无疑,用任何一种方法研究教育这一特别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将无法穷尽它,但综合并不意味着是对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面更广、范围更宽的融合,即把从各个领域中得到的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多种多样有助于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综合起来,再创造出适合于教育研究特质的综合基础,并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检验、修正、补充、完善这些成果,从而得出真正符合教育研究自身逻辑的方法论体系。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还应该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第三层次是具体学科方法论,第四层次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应该不断地向上述层次化方向发展,尤应提高各层次间的协调程度,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多功能、开放式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

具体地说,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应该由下述几项内容构成,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结合;科学理论和经验知识的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现实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结合,等等。此处仅对前三项内容略加分析。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教育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其实质并不是在教育研究的定性中加进一些定量的成份,而在于有效地形成一种系统的研究方式。其认识论的原理乃是通过建立教育研究主体在研究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上的优化以及教育研究过程、教育研究程序上的系统综合效应去实现数据论证和理论分析的结合、价值判断和科学判断的结合、实证研究和经验判断的结合,进而实现事实和理论、逻辑和经验的结合。因此,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研究中主观与客观、事实和意义、模糊与精确等之间的矛盾,使教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缓和。

从教育研究的现有水平来看,定量研究尚需加以大力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使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方法,如计算集中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使用图表和模型等等,而且还表现为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的若干原理来更新教育观念,开创新的思路和论证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有价值。这也意味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并非是追求简洁明了的量化,而是要在研究观念与方法上构造新的模式。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始被分化,并且形成了许多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新领域,两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趋势。但与自然科学领域重视应用研究相反,在我国的专业教育研究队伍中却一直存在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轻视应用研究的现象。直接的表现是缺少实证研究,非实证研究的比重过高,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严重脱节。而教育研究要真正实现其科学价值,它就必须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高度结合的统一体。

就现状而言,教育理论必须成功地向可操作性方向转化。在这一方面,数学的渗透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创造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就其意义而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育研究中的实证性,提高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奠基于价值之上的评价性和阐释性研究,而奠基于事实之上的决策支持性与操作性研究则显得较为贫乏。因此,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将会诱导教育理论研究更接近教育实践。

(三)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结合。所谓教育的系统研究,是指以探讨教育过程全部及若干层次的联系或以探讨某一教育层次的总体联系为目标的教育研究。从总体上看,教育研究是以其系统性为基本点的,不仅从它所研究的对象自身的系统性来说是如此,而且从它自身的科学体系来看也是如此。系统研究的特点在于它注重教育系统的总体关系,它的涉及面广,如果把教育系统比作一个网的话,那么系统研究就是对这个网的总体构造的认识,它必须以自身的系统性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系统性。但是,系统研究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又要以每个教育研究者分别从自己具体的条件、针对具体的问题所从事的专题性研究为基础。

专题研究所要探讨的,则不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联系,而是那些对于实际教育活动或某一教育理论关系密切的具体问题。它在方法上的特点表现为研究者在使用思维形式时的灵活性、论证的简明性以及论证体系的个性色彩。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对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有区别的一面,又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一方面,系统研究应以专题研究为基础和构成要素,真正成为对各专题研究的总体综合;另一方面,系统研究又是专题研究的总纲,要对专题研究发挥必要的指向作用。因此,教育研究者既要避免现存的空洞地进行体系构建的现象,又要敢于在有了相当扎实的专题研究之后去实现体系上的突破与创建。

作为教育研究人员,应从整体上把握上述作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的各项内容。要认识到体现上述方法论基础的教育研究的思维形式将不再是单一的分解性思维,而是适应现代教育研究整体化趋势与教育现象复杂性特点的整合性思维。这种思维也要求每个教育研究者都必须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深刻知识和根据教育发展的具体条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四、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技术基础

所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技术基础,主要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性方法,推动教育研究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研究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不停顿地作双向运动。其实质乃是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现代化工具的结合。

与一般社会科学研究一样,教育研究也一直受到缺乏方法性技术或技术性方法的困扰与限制。虽然,教育研究中初级层次上技术的借鉴与运用由来已久,并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使用这样一些具体的简单技术对实现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来说尚不尽如人意。从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丰富来看,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技术基础的核心就是要在研究工作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在现阶段的教育领域,一方面,教育研究人员对先进视听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运用于教育活动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用新型传播媒体和新技术解决教育系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抱有很大希望,但另一方面,教育研究人员对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育研究工作中的运用尚缺乏实际的行动,这一点已远远落后于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

教育研究本是一项高度集中的创造性活动,但在缺乏良好的技术基础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不仅在大量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其创造性才智的发挥和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运用诸如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不仅大大丰富了感性认识的内容,而且可以完成资料存贮检索、图象识别、数值计算以及知识和经验的管理活动。相比之下,教育研究迫切需要广泛地使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各种现代工具,以提高各项教育活动的成效。已有的实践也表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精巧,特别是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克服教育研究中教育现象变量多、机制复杂、不易把握这一障碍准备了现代化的工具,使得数学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成为一种实在的技术性方法。具体地说,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于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作用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形成教育研究者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科学工作方式。当代先进的智能计算机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寻找正确的思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共同解答问题,从而使教育研究者的工作方式从单调的个人冥想式转变为动态的人—机对话式,研究过程由单一的演绎推理转而成为人与计算机相互交流、互助的过程。

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促进教育研究语言的抽象化、规范化和理论化。传统的思辨性或实证性教育研究,均采用自然语言,难以做到准确、清晰,教育概念、术语的使用缺乏统一性,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的封闭性。如果在教育研究中引入计算机语言、逻辑符号语言等等,就将使教育研究的语言由单纯的自然语言转而成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统一体。这必将极大地增强教育研究的语言功能,使研究技巧与实验设计趋于精致。

第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去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尤其是教育研究成果的检验与评价体系的合理化。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主要是提供定性结论,而对这些定性研究的成果又难以进行可靠的检验,以至于众多的研究都止于纸上谈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者便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操作与仿真,使某些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如学习策略、办学模式等的研究,在付诸实践之前即可受到某种程度的检验。这样,既可以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又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估。

总之,技术基础的强化将会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创造出光明的前景。它也预示着:伴随着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进程,专业的教育研究队伍在知识结构上将会发生较大的变革。

标签:;  ;  

论科学教育研究的必要基础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