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及对策论文_郑霞霞

空港新城城乡统筹发展局 陕西省 西安市 712000

摘要: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当中,污水治理始终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污水治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之相对应的农村污水治理效果却始终难有表现,这使得我国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从当前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来看,虽然投入了一定力度,但由于农村客观环境、人为因素影响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出现了投入与回报不对等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做好对其生活污水的治理研究刻不容缓,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1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1 水质特征

①由于农村的人口密度较小,因此其污水排放分散,再加上农村官网系统不完善,使得其防治十分困难,很少有污水处理设施;②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在一天时间段内波动量大;③从其排放的水质(其水质可见表1)来看,农村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强。

1.2水量特征

①由于其人口的分散性,农村的生活污水其量比较小 ;②在昼夜时间段内的变化系数较大,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白天,而在夜间其水量的排放很少,甚至还会出现断流,所以其水量变化非常明显。

1.3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从农村的生活模式来看,生活污水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厨房污水。厨房污水包括一切厨房活动产生的污水,例如淘米水、洗菜涮锅水等,厨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洗洁精、调料中的氯、钠、碘等微量元素和动物脂肪。其二是生活洗涤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包括洗澡、洗脸、家庭清洁用水等,其污染源主要是洗涤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其中以磷元素为主要代表。其三是厕所污水。厕所污水即人畜粪便污水。其污染源包括人畜粪便中的氮、磷、BOD等。其四是其他混合污水。该污水类型包括农村家庭禽畜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为产生的无法进行分类的污水。

2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有分散式处理模式以及居民集中居住区采取县、区以及乡镇的污水治理场集中治理和村集中治理等治理方式。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几种常见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一是污水治理场集中处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污水的集中治理,但是这种模式对农村的区位要求较高,必须是污水能直接排入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农村生活污水才能采用这种模式,这就要求该农村必须靠近市区或者工业区,如有不具备这样的区位,那么该农村的污水将无法通过排入中心城镇以及工业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二是人工湿地污水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最为环保的模式,也是农村地区应用得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利用生物降解和稀释的功能,净化农村污水,实现农村污水的循环在利用。三是地埋式处理模式,顾名思义,这种处理模式主要通过挖坑填埋,在填埋过程中加入降菌剂,利用生物的降解反应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已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这种模式也是比较环保且在农村地区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问题

3.1技术类型比较单一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类型较为单一是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典型问题。虽然,我国在污水治理方面拥有十大技术模式,但由于农村经济环境、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投入到农村当中予以建设应用的技术相对单一。例如集中湿地系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生活污水治理方法,但其在一些北方山区农村的应用并不合理,因为山区本身不具备湿地生态结构,强行开发不仅投入过大,而且会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不一致,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集中湿地方法对于氨氮的降解能力较差,这使得农村粪便污水治理难以达到要求,超出污水排放标准的限值。

3.2技术模式缺少创新

从农村当前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来看,技术模式缺少创新,使得农村污水治理效果难以得到体现。目前,农村使用较为普遍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包括集中湿地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一些生物处理为主。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生活污水中 COD 处理带来良好效果,但其对于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并不好。由此可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尚未得到全面发展,技术模式仍有待创新。实际上,农村污水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作为肥料用于耕田劳作。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绝大多数农民已经不再采取人尿粪进行施肥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此种方式不仅脏,而且肥料见效慢,不如直接用化肥。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压力,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刻不容缓。

3.3 基建工程质量偏低

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基建工程作为重要的污水处理环节,其工程质量会对农村污水处理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但从当前的农村污水基建工程水平来看,其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偏低的情况,这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基建工程的招标多为形式主义,其基建内容多为村内包工头予以完成。在这种基建施工模式下,基建工程质量隐患颇多。例如在村内包工头带领下,绝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村内的劳动力,他们缺少专业建筑素养,这会增加施工时的质量隐患,包括湿地植物层过大、鹅卵石放置不标准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基建工程的效果。另外,包工头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出现采购管道质量、规格不达标,窖井做工毛糙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基建工程质量,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并很快出现渗漏问题,大费周章的污水处理基建工程由此荒废,浪费了诸多资源却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

4.1 因地制宜,开展适用性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研究

想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就必须要做好对农村环境的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进行适用性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环境优先、因地制宜、投资经济、运管方便”的原则,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来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谋求发展之路。例如针对于区位条件较好的农村,可以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作用,通过铺设污水处理管道,将农村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针对周边没有且不具备相应污水处理条件的农村,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型、联户型或单体型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并做好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全面检测和核查,以确保在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为农村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支持。

4.2 创新研发,实现科技性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研究创新研发,实现科技性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想要真正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是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以此来实现对农村污水高效低耗目标的实现。以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氮、磷为例,进行专业脱氮除磷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就是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实现对氮、磷的有效治理,才能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大对已成熟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由此来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工程材料、废弃物利用、低品位能源利用等,从而实现对农村污水中某一类污染物的治理和去除,提高污水治理效果。

4.3 加强监管,保证生活污水治理基建工程的质量

加强监管,保证生活污水治理基建工程质量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要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以招投标的方式来保证负责农村污水处理基建工程建设单位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聘用专业的工程监理单位,来实现对生活污水治理基建工程建设行为的有效监督,确保污水治理基建工程能够完全按照工程设计予以建设,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处理好农村的污水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本身就优于城市,也应当优于城市,因此必须重视对农村地区的污水的处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水污染现状,实现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得以循环在利用,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解决我国农村部分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比如山西省农村地区用水难的问题,缓解水资源的压力。综上,各方必须重视对农村污水的处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片片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鞠昌华,张卫东,朱琳,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44(6):49-52.

[2]林翠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00065-00065.

论文作者:郑霞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及对策论文_郑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