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满足国家对建筑施工绿色环保和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造价明显高于传统现浇建筑,严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造价构成与现浇建筑有明显差异,其工艺、性能和品质与传统现浇建筑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成本”不能简单对比。本文主要从施工及与之先关的构件生产的角度,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中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构件多在工厂预制生产,而现浇建筑则是在施工现场运用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等进行浇筑,装配式建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场施工工作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但现阶段由于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过高,多数企业在施工中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仍选择成本较低的现浇建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发展。
1装配式施工的生产方式改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由于生产方式转变,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与设计、构件生产、构件安装等三个方面密切相关。由于生产方式不同,直接费的构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两种方式的直接费高低直接决定了造价成本的高低。在设计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要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低于传统现浇结构,就必须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成本,使其低于传统现浇方式的直接费,这就必须研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安装方法,从优化工艺、集成技术、节材降耗、提高效率着手,综合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成本。
2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成本问题分析
2.1设计环节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建筑设计的经验较少,现有的设计能力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需求,各项技术也处于起步阶段,构配件的生产与制作无法达到合理拆分的要求,同时作为控制生产成本的首要环节,设计环节的不合理规划导致整体造价成本偏高。要合理控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设计人员就要在项目初期运用BIM技术预估构配件的预制率,并规划构配件的拆分与连接方案,科学设计拆分图,通过科学的拆分图以及合理的分析确定预制率,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优结构形式,避免后期返工现象,控制建造成本。
2.2生产环节
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的原因还包括PC构件成本较高,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工厂构配件生产尚不成熟,工厂仍需针对项目特点预制构配件,但是当前建筑外形较为单一,不同项目构配件型号不尽相同,工厂需要依据每个项目要求预制构件,无法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增加了建筑建设成本;同时PC构件成本中包含费用较多,包括管理费、材料费以及人工费,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规模较小,各项费用的分摊导致PC构件成本较高,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偏高。总之,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 生产规模较小,构配件无法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增加了构件摊销成本,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长远发展。
2.3施工环节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取决于吊装工人的装配能力,现阶段工厂在完成构配件的制作后借助运输工具将其运送至施工现场,并通过起重机吊装配件,这一环节中吊装工人的专业能力决定着装配建筑的施工效率,当前由于工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其安装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人工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策略
3.1推动构件生产企业合理降低成本
(1)此点首先要求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其引导扶持政策,吸引和推动更多的构件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市场竞争的强度,涌现出一批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产业重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从而有效的降低构件的价格。(2)不断完善和整合构件生产标准。此点要求各装配式建筑所使用之构件通用性进一步提升,从而能促使生产企业进行不同订单的并批生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企业成本。(3)合理的生产工期。合理的工期可以保证项目的均衡生产,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设备设施费用、模具数量以及各项成本费用的分摊额,从而达到降低预制构件成本的目的。
3.2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有其独特性和技术性,对成本分析和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其要求不仅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而且在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构件搭配等方面均需要进行严格、专业的培训才能完成相关的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
3.3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设计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对设计进行优化。如果设计中有施工难以实现的设计或者耗费大量人工材料的环节,可以提出并更改设计。设计方也应当很好的将设计意图传达给施工单位,避免造成理解偏差。施工单位也可以建立以设计师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团队,与预制构件生产商一起,对项目的现场施工进行指导。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图纸进行理解与分析,调整不合理的设计,优化施工流程,减少工程中的设计变更,最终确定最优施工方案,并作为经验与技术文件进行保存,用以指导其他企业的施工并编制行业标准。一个优秀的施工方案能够指导现场的施工,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施工质量。
3.4实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模式
这就要求其对施工的每个环节和相应细节进行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项目预算的控制;同时,还应会同采购、工程、设计对相关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平稳的进行。
3.5招投标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可能造成的影响存在于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如何选择一个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方,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成本;第二个部分是针对装配式建筑应当编制专门的总包合同,条款应当完善合理;第三个部分是对合同价格进行精确计算,用以控制成本。因为对于我国来说,装配式建筑仍然属于新兴行业,不是所有的建筑企业都能够胜任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生产。想要在施工环节节约成本,必须选择一个有经验的施工方,施工技术比较成熟的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环节中节约成本,使得成本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如果水平不足,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施工质量还不能得到保证。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质量需要专业人员保证,因此不能够用之前的现浇建筑的总包合同来进行控制,需要针对工程本身制定专门条款,双方有效沟通并完善。在我国,由于地域、原材料以及运输距离的原因,PC预制构件在不同的地区有价格差异,难以统一。所以在确定合同的时候会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施工成本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进行分析与控制将会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逐步的重视和强化其工作,从而真正的发挥其功效,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此外,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普及,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会逐步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会带来质量提升和节能减排等长久的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万连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途径研究[J].山西建筑,2015,(23):222-223.
[2]李丽红.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3,(9):102-105.
论文作者:杨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建筑论文; 成本论文; 构件论文; 构配件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环节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