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闽东南台金融合作关系的探讨_金融论文

关于加强闽东南台金融合作关系的探讨_金融论文

加强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关系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合作关系论文,闽东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

伴随着闽台贸易、投资的发展,必然要带动金融业的同步发展。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无一例外地都需要银行机构提供贸易押汇,签发信用证等服务。然而,由于台商在大陆金融市场没有取得信贷权,目前用于贸易的融资、汇兑和新台币的流入只能以间接方式进行,这种状况使大陆台资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1、两岸通汇多环节。台资企业来大陆投资时,常有款项须通过银行办理汇入、汇出。由于两岸银行不能直接通汇,无论投资的汇入和利润的汇出,乃至日常贷款,都需多次转贷。官方的通汇路线是台湾华南银行——岛内外资银行——中介地(兄弟行)——中介地大陆银行——福建(大陆沿海)银行(中国银行)。此地下金融多2个环节,比正常汇道多3个环节,除了增加汇兑损失外,还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在信用证结算中,受开证行、受益人地区限制,需开两次信用证,周期长,手续麻烦。

2、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多数台资企业是台湾总公司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其资信情况没有经营历史可借评估,又没有适当的征信机构可提供资信证明。因此,大陆银行在对台资企业放款时持谨慎态度。另外,如果台湾以设备做抵押,其设备是享受免税进口的,一旦抵押出卖,企业还得先补交关税,剩余值往往不足抵押。如果以房产抵押,对有房产的台商没有困难,但大多数台资企业是先租后建,租用的厂房、住宅不能用去抵押。从而迫使不少在大陆的台资企业通过地下金融组织获得流动资金。

可见,闽台金融合作滞后,已明显不适应两岸经贸的发展,加快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已成必然。

二、加强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的意义

加强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我省制定的“闽东五市连接台湾西岸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今年春节发表了八点对台政策的重要主张及看法,已把近期两岸关系定位在以经贸为主的层面上,以呼应台湾所提出“两岸的经贸关系为主轴”的意见。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成为中央领导层关注的焦点。为配合两岸经贸发展,我省准备以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个中心城市为发展重点,与台湾的五个城市结为商务共同体,最终实现两岸的资金自由往来,这样既为台湾雄厚的资金提供了出路,又为我省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2、闽台金融合作可为迅速实现“三通”创造前提。早日实现直接“三通”已是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不仅是广大台胞(特别是台湾工商业者)的强烈呼声,而且更成为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闽台金融合作与交流就是加速实现直接“三通”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要直接“三通”,就得要先直接通融、通汇,“三通”的全过程离不开直接的资金融通和汇路畅通。离开了直接的通融、通汇,加速实现“三通”就失去了纽带。

三、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的可能性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已在多领域展开,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已成共识,相互依存日益增强,我省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之一,台湾成为我省引进资金的重要地区。两岸金融合作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闽东南地区投资环境大为改善。闽东南地区作为我省条件最优越,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已提前七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福州、厦门引进了日本先进的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省各城市;建设了福州马尾港和厦门东渡港、泸州港等主要码头;扩建了福州机场,新建了厦门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即将完工;新建了沙溪口和水口水电站,华能大电厂等;改造了鹰厦线和外福铁路,新建的横南铁路和漳泉省铁路即将通车;修建了“三南”境内公路和马尾一级公路,改造了福厦公路,实现了南北畅通。为台资的出入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为实现闽台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台湾当局对两岸金融合作政策调整。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鉴于两岸经济往来与合作的客观需要,多次调整对大陆的金融政策,逐步放松了限制。1991年3月,台湾“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拟定两岸通汇办法,结果认为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依据一定的作业流程,即可自行开办间接通汇业务,不必再逐案报批。1991年5月12日,台湾“财政部”官员表示,台湾银行想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只要能提出完整的业务计划及风险评估即可,不再限制银行赴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台湾金融界认为,这一政策的放宽,将极有利于两岸金融界的进一步交往,促进两岸经贸活动。1991年5月19日,台湾“中央银行”官员称,由台湾或大陆投资的股权低于50%的金融机构(即非控股银行)都可作为两岸通汇的中介银行。1992年,台湾“财政部”提出了《两岸金融业务往来许可办法》,准许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直接与大陆的金融机构往来。1993年4月,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金融业务往来许可办法》,开放两岸金融业务,进行收受客户存款,办理汇兑以及信用证业务。1993年5月13日,继开放办理个人在台对大陆汇款后,又开放台商对大陆汇款。

从9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逐步放松台湾金融机构参与大陆金融业务的限制,从最初的间接通汇,到后来的在海外直接往来。通汇路线为:台资岛内银行——台银香港分行——香港中银集团——大陆中资银行。这些政策的变化有可能使两岸金融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3、台资金融机构在大陆可享受优惠政策。由于两岸金融机构不能直接沟通合作,台资企业又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台资银行如能早日登陆,将有助于稳定和促进在我省的台资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台商投资金融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大陆也欢迎台资金融资本到大陆投资和发展业务,并按“同等优先”的原则,对台资金融机构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实施优惠政策。

在审批台资金融机构时,我有关方面根据台湾银行的实际需要,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在有关规定上对台资银行实施优惠政策。例如,按照有关规定,前一年来总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银行才具备在大陆申请设立机构的资格,而对台资银行的申请则予以放宽。此外,在税收政策、经营机制、分支机构的设立,营业场所的使用,各种人才招聘等方面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四、加强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的几点建议

目前两岸金融业尚处在交流阶段,虽然已就银行、保险、证券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讨和交流,台湾相关媒介也曾就此采访发表了系列报道。然而日益扩大的经贸往来已将两岸金融合作逼上日程,两岸同仁应面对现实,积极探索,力求尽早将金融合作推到实质性阶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民间或半官方的金融合作促进会,增进两岸金融业的协商和沟通。鉴于台湾当局目前的政策,成立金融合作促进会,可作为咨询智囊机构,组织各种有利于两岸金融合作的活动,如组织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研究两岸金融合作的发展规划;协调两岸金融业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合作活动;比如,对相关的产业或项目共同组织筹资,建立投资基金,投资于福建,由专家经营,使两岸民众受益。

2、闽台银行拉直汇路,无需“第三者插足”。按台湾最近公布的“两岸金融往来办法”规定,两岸银行海外机构可直接往来,我厦门中行、福州中行、泉州中行可主动接受或委托华南银行香港分行来委业务,经往来一定的时间并积累一定的业务量后,如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便可考虑建立直接往来关系,可考虑厦门中行与香港华南银行建立直接往来关系;我香港中银集团(南商、集友等)可与岛内台湾银行的分行建立直接往来关系,最后拉直通汇路线。

3、在闽东南选择设立台湾金融机构。允许台湾金融业组团到省内有关地区设立金融机构,由民间到官方,由低级到高级,由合资到独资。可先由台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到福州、厦门开设办事处,再发展到由台湾公营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层次上可先合资办财务公司或银行,后独资办银行;布局上可与来闽台资企业相适应,即在台资企业较集中地区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开设台湾金融机构,让台湾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当地融合,实现“大陆出口,大陆押汇。”

4、创造条件,协商解决两币兑换。可参照人民币与港币汇兑作法,此举既能防范汇率风险,又能限制打击地下钱庄及货币黑市。

5、建立对台金融立法体系,包括两岸金融业相互到对岸投资金融立法问题,用以规范两岸金融合作事项。诸如台湾非金融机构、银行来大陆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的资格审查及业务经营范围是否比外资银行更加宽松;在银行开展业务和具体操作中,两岸银行、保险机构之间的代收、代支和通汇行为,需要两岸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赋予福建省人民银行起草有关法规的权力。

6、为缩短闽台金融业差距,建议首先在厦门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厦门已基本具备了试办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从政策条件看,厦门正在加快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将实现资金自由进出,最有条件与台湾金融业接轨;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厦门特区创办十多年,社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已率先进入全国50强城市的行列;以金融条件看,厦门对外开放度较高,外汇业务已具相当规模,外(合)资金融机构已有十几家;从法律条件看,1994年上半年厦门已被全国人大授予立法权,可以对离岸金融市场作出特别的立法。根据厦门特区的实际情况,目前宜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离岸金融市场的起步和运作,有利于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标签:;  ;  ;  ;  ;  ;  ;  

关于加强闽东南台金融合作关系的探讨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