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情景创设中的非流畅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问题论文,对策论文,流畅论文,情景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者应该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情景中,用探究或自主发现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因此,情景创设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情景创设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人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1]。
一、非流畅性问题概述
情景教学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形态、发展变化和创造的价值有较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受“知识本位”的影响,注重为应付考试而形成的“教条性结论”,对知识的“情景化”关注不足。[2]两者的矛盾成为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绊脚石”,导致情景教学过程中非流畅性问题的存在。
情景创设中的非流畅性问题是指教师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运用了不熟悉、不自然、指向不明确的创设方式,导致无法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经验与情景的联系,使学生不能完全沉浸在情景中获得可理解的知识输入。情景教学的功能性体现不足,甚至情景教学被迫打断。继而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够流畅。在化学情景教学中,由于存在非流畅性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明显降低,通过情景和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非流畅性问题类型
在情景创设过程中遇到的非流畅性问题主要有三种:陌生的情景创设、不自然的情景创设、指向不明确的情景创设。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陌生的情景创设
陌生的情景创设是指学生对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景感到陌生。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最初接触陌生事物时,人类首先尝试熟悉该事物。同样,接触到陌生的情景时,学生会尝试先熟悉、适应该情景,而不是立即进入该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学情景中不熟悉性所分散,整个教学活动失去应有的流畅性。
[案例1]“酚”的教学情景创设片段
教师活动:
[回忆]生活中你们都听说过、见过、用过哪些酚类物质?
[图片展示]
[提问]
观察3种物质的结构特点,寻找相似之处。
教师创设该情景,试图通过列举生活中接触到的酚类物质,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酚类结构上的特点。
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所列举出的3种酚并不熟悉,他们只知道“百里香酚”、“丁子香酚”、“芪三酚”是3个专有名词,不知道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物品中含有这3种酚类。另一方面,学生对第3种酚,即芪三酚的结构感到陌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酚的结构还可以如此表示,这种结构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对情景的陌生感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提问“寻找3种物质结构共同点”上,而是下意识地想弄清楚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这3种酚,为什么芪三酚的结构和以前所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2.不自然的情景创设
不自然的情景创设是指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片段间的跳跃性太大,导致片段间衔接不自然,整体情景的结构显得凌乱而松散,学生无法顺利地从情景中的上一个片段过渡到下一个片段,思维的启发过程被打断,情景片段的作用失效,因而教学活动显得不够流畅。
[案例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情景创设片段
教师活动:
[讲述]金属制品,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金属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因此,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呈现]铁链、青铜器腐蚀的4种图片。
[提问]
(1)什么是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有哪些种类?
(3)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过渡]在解答上述3个问题以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试图通过回忆旧知让学生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学习中,运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达到巩固旧知、建构新知的目的。
从第一个情景片段的组织来看,学生已能够快速地进入该情景:学生对生活中金属的腐蚀现象很熟悉,因此,教师展示的图片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环节的思考。然而,教师第二个情景片段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将学生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拉回。学生被迫退出第一个教学情景,直接进入与第一个情景片段关联程度不大的“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复习。使学生思维过程被打断,学习兴趣减弱,第一个情景片段的功能丧失。
3.指向性不明确的情景创设
指向性不明确的情景创设是指教师预设通过创设的情景,提出与本堂课教学相关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无法从情景中找到预期的答案或者找出的答案与教师的预期目标存在偏差,使教师被迫中断下一个教学活动转而帮助学生从情景中获得正确的答案,因而教学活动难以顺利继续。
[案例3]“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情景创设片段
教师活动:
[讲述]硅是地壳中含量极多的无机非金属元素,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图片展示]
(1)地壳中元素组成的百分比;
(2)岩石、沙滩、土壤的图片;
(3)沙漠、风化后的岩石的图片;
(4)水晶、石英坩埚、玛瑙饰品、光缆的图片。
[提问]从上述图片中,你能发现二氧化硅的哪些物理性质?
教师通过展示地壳中各元素组成的百分比,沙子、岩石的图片以及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硅的应用图片,试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二氧化硅建立感性的认识,并通过给出的图片总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分析该教学设计,教师给出了大量与二氧化硅以及硅酸盐相关的图片,但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看,部分图片对问题答案的获得没有指向性,甚至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答案。学生观看了岩石、沙子的图片后,结合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硅的颜色是黄色的,带有泥土的芳香”、“二氧化硅是彩色的,因为土壤有很多种颜色”之类与教师预设情景不符合的情况。尽管大量的图片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但同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而无法聚焦在课堂学习上,导致创设的情景不能为教学活动服务,情景创设的功能性减弱。
三、非流畅性问题解决对策
对于教师来说,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重新创造和恢复知识的活力[3]。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应对情景创设所能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具有清醒的认识,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对情景创设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循展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延伸性原则[4],才能使情景创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1.陌生的情景创设的解决对策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他指出:“当学习者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5]。”因此,创设情景之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结构,将“陌生”转变为“熟悉”,是避免出现陌生的情景创设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案例1“酚”的情景创设中,如果上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图书馆等渠道了解生活中使用到的酚的种类、名称、结构,对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认识,那么,当教师再次呈现该情景时,学生对该情景便不再陌生,能够快速进入情景,情景创设的流畅性也因此得到保证。
2.不自然的情景创设的解决对策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对教学设计作了这样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6]。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进行系统规划,对情景中各个片段衔接的逻辑性、合理性、流畅性进行检查,将有效避免情景创设中不自然的情景的出现。
例如,案例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中,将复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部分调整到“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这一片段之前,既能够保证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能够使学生顺利进入“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这一教学情景,流畅地过渡到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学习中。
3.指向性不明确的情景创设的解决对策
在立足于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本节课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根据主题收集明确指向该主题的情景资料,组织成学生熟悉的情景片段。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发散,激活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从而避免指向性不明确的情景创设,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例如,案例3“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情景创设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师将呈现的图片进行适当删减,省略沙漠、岩石风化、玛瑙制品、光缆的图片,只呈现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饼图和石英坩埚的图片,再配以适当的语言描述,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情景中得出二氧化硅正确的物理性质,避免出现偏差,从而顺利进入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