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同兴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推行装配式建筑已势在必行。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也必须要匹配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变的不仅是施工工艺,更是管理系统的变革,造价偏高是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其顺利发展需要系统性的推动。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技术,其造价管理面临诸多需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是装配式建筑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和投资控制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一、装配式建筑简介
1 简介: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装配式建筑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2 特点:
(1)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3.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年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此,一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二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二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难点
1 材料价格不确定因素较多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预制构件生产的并非标准化构件,而是根据各个项目个性化定制,虽然工料机能按统一标准确定成品构件价格,但是不同的项目的构件体量和构件形式也对构件生产厂家的开模、建厂成本、设备摊销等有较大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项目建设地点对于构件价格也有较大影响,项目建设地点会影响构件厂家土地租赁费及运输费。
2 管理费、利润、规费等计价难度较大
由于定额计价模式管理费、利润、规费是以人工费为计价基数,如以上论述,构件成本并非简单的工料机成本,因此不同的厂家、不同的项目对于人工费的占比相差较大。
3 材料、人工价格浮动风险
由于一般普通住宅主体的施工周期为10--14个月,对于材料费、人工费的价格波动风险较大,目前缺少相关调价依据。若厂家在合同签订后一次性生产完成,又涉及到资金成本与构件堆码及保管费用,同时对于厂家的场地要求较高,若按施工进度生产,价格风险较大。
4 施工工艺对于造价难度的考验
由于目前市场上有经验的施工单位较少,且整个行业对于装配式构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招标阶段清单编制人员很难做到不漏项。同时在施工阶段由于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经验不足,或多或少会出现签证、索赔的事项,此类问题对于责任的判定难度较大,导致争议较多。
5 措施费的记取
目前市场上的措施费的计取多是按全现浇编制,由于工期的缩短,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文明施工的架管、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后浇带的支撑等使用时间均会有所减少,但是由于预制构件的吊装垂直运输机械的型号可能又会有所加大,同时由于预制构件的现场堆码又会导致施工场地内的平面布置改变,和预制构件堆码场地的加固以及可能会影响施工场地内的施工道路的走向和方案均会有所变化。因此,采用传统的措施费计取办法显然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成本的使用。
6 对于工程实体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业主方对于预制构件是采取的甲分包方式,导致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施工体量、施工总产值会大额减少,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减少,显然按传统的综合计价组成对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费等间接费用的摊销已不是那么合理。
三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
由于目前装配式建筑并未全面实施,对于造价的管理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相关配套的计量及计价文件也是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处于这样一个过度时期,作为一个造价人对于造价的管理我想合约管理的完善和加强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对于合约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以做到相对公平。
1.对于材料的采购,材料工程量按图纸计算;材料单价,按建厂成本(建厂成本大致包含:土地租赁费、设施设备采购费、水电安装费、模具模台、管理费等)按年产量分摊和工料机成本按实核算,同时规费、税金运输费均按实核算。在合同签订时双方约定是一次性生产还是按施工进度生产并约定好各自承担的风险范围,以避免后期争议的产生。
2.对于施工总承包单位,对于传统工艺在价格上经双方协商给予一定的价格浮动,对于新工艺及措施部分宜采取成本加酬金的计价模式,按实际发生予以结算。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质量高、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然而经过多年推广,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仍不成熟。在当前建筑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情形下,由于建造成本无法有效下降,又会导致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有受到很大的制约,最终会导致建筑行业产业化进程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进行造价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以帮助政府决策者从中获取实证。
参考文献:
[1]符大宁,吴杰.新常态下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J].四川建材,2016,42(06):196-197.
[2]谭美龄,戴国红,郑芳彤,邓建辉.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47.
[3]文敏.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楼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4]朱维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4):227-228.
论文作者:曾顺华,冉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成本论文; 造价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较大论文; 价格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