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中学教育中“无为而治”的道路论文_孟庆含

浅谈现代中学教育中“无为而治”的道路论文_孟庆含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312000)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对待事物应顺其自然,事物则才会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若横加干涉则会“揠苗助长,自取其败”。 这"无为而治"思想素为中华民族所崇尚,所谓"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我们的现代中学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暂且可以认为是走向“无为而治”的道路,关于这种道路我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与读者共榷。

“无为而治”的真实意思

当然“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在这方面魏书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在学习魏书生,学习他的点子。不可否认,魏书生的书中有很多可行的、能见实效的方式方法,采取拿来主义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认为多数人只是简单的理解魏书生,或者说是完全不理解魏书生的精髓所在,这实在是一种无奈。魏书生思想的精髓就是“无为而治”。而“无为而治”的精髓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尊重个人的个性才是我们教育的重心,我们不要新课标掩饰下的传统的包办代替,以分取人,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强加给学生,“强奸民意”。

“无为而治”的应该要做

我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在第一堂课都是要讲明白的:任何学生只要不讲话,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那你可以自由选择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当然要健康。其中我包容了看其他的书和做作业,看喜欢的杂志和睡觉。当然,这是几乎任何领导和同行都认为是不正确的做法,其实我也真的是没那么大度的,对于他们的不良的学习习惯我总是忍不住去提示几次的,但我决不会去干涉,如何选择是由他们自己来做决定的。我也曾经告诉过学生,真正的成绩不是逼出来的,而是自己自觉学出来的,假如你喜欢被老师时刻管束才能学习好的话,那么你不是一个有好前途的学生,高中结束的以后的生活,你将获得更大的自由,也将失去更大的管束,那时候你将怎么办呢?老虎关在笼子里不会咬人,假若笼子去掉了几根东西,那么恐怕就麻烦了。中国学生好象一直以来是不严管不会学好的,那我想这是不是从封建社会到双半社会一直以来传染下来奴役天性呢?如果是,那就更加的可怕了。

从理论层次上来讲,教育要出精品或者出真正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那就必须是可以在社会竞争法则下生存下来的强者。中学教师的苦和累只有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才更能体会,只看那些数字和虚浮的成绩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为什么中学生会跳楼,为什么大学生会自杀,为什么博士生会沉沦,这些现代社会独特的风景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单就学生的心理素质来讲,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社会意识很单薄,他们自私;很多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单调,他们不想有更丰富的生活,他们孤独;很多学生在接触了现代社会的诸多新思想后,在受到哪怕一点点挫折或批判后,他们毅然选择了放弃前途、放弃生命。因为我们的教育把他们当成了工厂里的原材料,努力的去造就我们眼中的标准产品,但他们是有生命的啊,因为我们做的太多了,所以他们就真的“没有了生命了”!

“无为而治”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无为”给他们空间去绽放生命的光芒,“而治”去指引他们驶向美丽的彼岸。教师越神圣,学生越暗淡,只有放射学生的光芒,社会才会有前途,国家才会更强大。真正的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结果也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失败的教育葬送了一切,成功的教育则成就了一批批的推动社会前进的人才。像作家福楼拜、诗人华兹华斯、作曲家舒伯特、政治家罗斯福以及达尔文、牛顿、瓦特、安徒生、爱迪生、爱因斯坦、拿破仑、海涅及黑格尔等人,他们从小也都被外人认定是缺乏能力的“笨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正是这些“笨孩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推动或改变了历史。有关机构通过研究这些人的成长历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环境下得以发挥才能,并最终功成名就的。想想我们的教育,如同一条标准化的流水线,制造出一个个规格划一的产品,学生稍越雷池,就是大逆不道。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便成了游离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责任之外的局外人了。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曾这样问道:“何谓最理想的教育?”答曰:“不作为就是最理想的教育。”这和我们主张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为之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虽淡泊无谓,却深含哲理。我们对待学生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过多地横加干涉,以“有为”去影响学生的自然发展进程。所以,一个明智的教师总能从大量琐屑的事情中全身而退,只去做基本工作,只去激发学生最本质的才能,只为他们的自由成长指点迷津、出谋划策。这看起来貌似无为,实则更有力道,更利于造就人才。 如果说淡化功利意识的教育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意图明确、指向明确的教育模式,是到应该被检讨一番的时候了。“无为而治”的道路就在前方。

“无为而治”的无可奈何

我们的教育一直是教师占极端,师者父母也,更扩张一点是,甚至有对学生的“生杀大权”,这是对封建伦理思想的丑化。我们向来都主张尊师的,但师者应有德,部分人对学生的极不友好的事情诸多见诸报端,社会愤然;现代我们是“人权”时代,处处都是要讲“人权”的。所以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文件,加强教师心理培训和师德培养,以保障我们的孩子能在一种和谐环境中学习,这是教育和社会的很大进步,社会也大快人心。于是社会对教师的爆料,学生对教师反击开始了,动折则是教师出现了作风问题,或者辱骂学生,或者是造成了孩子的心灵和肉体上的伤害。学生和家长纷纷投诉,而且一直在继续着,教师开始战战兢兢了:不能罚,任何形式都不行,要吃官司;不能批评,到社会上就叫辱骂,会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出了任何问题都要负责的,偿命也是有可能的。教育上的领导也在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可以犯错,老师就不可以”、“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出了问题要负全责,肯定是方法不对”……

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要象对待上帝一样对待他们,所以我们选择了“无为而治”听之任之,这是错的,也是无奈的。学生不管真的要出问题的,痛心疾首的硬着头皮去管吧,顶风作案可真也是需要勇气,说来更是无奈啊。

“无为而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是在教育改革上的重大突破,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希望能够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作到有效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从“妄为”到“无为”的转变。“以人为本”是新的社会理念,在教育上应是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真正发展,我们要“治”而且要注重“治”的实际效果,创造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由此结论:“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无为而治”,这条教育道路是我们经过了数代人付出了艰辛努力最终寻找到的成功之路。当然新路上必有荆棘,操作上必有不适应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只要我们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调查研究,与时俱进,总是可以发挥它的最大效用的。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治国安民之道,正邦修身之德,其思想光辉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管理思想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教育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就像商场的服务员一样,应该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才能把“无为而治”的教育发挥到及至。

论文作者:孟庆含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浅谈现代中学教育中“无为而治”的道路论文_孟庆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