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331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新生儿室护理采用“无陪护”护理形式产生的风险因素及解决风险的相应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0例新生儿,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无陪护”未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形式,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形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分析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构建新生儿护理室风险管理小组,主要针对新生儿室中可能出现的新生儿疾病护理风险因素,逐渐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工作章程,强化新生儿护理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结果:经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可以看出实施风险管理前的对照组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室“无陪护”护理存在一些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有效的规避,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护理室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新生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更高,在护理区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因素;对策
前言
新生儿的免疫机能发育不成熟,对于刚离开母体的新生儿来说,机体抵抗力能力非常弱,面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也相对较差,外部环境会对新生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当,就会使新生儿的病情加重,这种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无陪护”新生儿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必须得到有效规避,将风险管理制度与对策引入到新生儿护理室日常工作中,以制度改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意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等方面为主实施风险管理,使“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保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护理流程,在规避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同时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0例新生儿,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5-150d,男性患儿152例,女性患儿148例,采用“无陪护”未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形式,观察组患儿年龄5-150d,男性患儿158例,女性患儿142例,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形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分析新生儿家长满意度。
1.2“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问题
新生儿发病特点:病情发生较急、发病阶段病情变化较快、患儿无法表达病情、由于年龄特征限制用药剂量与种类。
新生儿室护理特征:“无陪护”护理室患儿家长不能陪同、护理人员承担多数护理技术操作。
预见性“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医护人员查房不及时、护理室护理人员记录不全面、新生儿用药剂量不正确等。
1.3引起预见性“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的原因
(1)“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第一,护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第二,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不熟悉;第三,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病情观察不够仔细;第四,护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判断与识别新生儿病灶,导致病情处理不及时,用药种类、剂量出现误差。
(2)“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人员病情预防意识不强:新生儿病房护理区域比较集中,治疗期间很可能出现院内感染。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护理室空气净化不到位、空气流动性较差,这是引起患儿免疫力下降的因素之一;第二,在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过程中,若没有按照“一接触一洗手”来操作实施的话,就极有可能引起患儿发生感染,这种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彻底、不严格的情况也是导致患儿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1.4“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构建
构建“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测评,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逐一罗列并分析,建立有针对性的防范与管理对策,实行每月总结风险因素管理制度,有效规避“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室风险因素。
(1)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护理提供定期的护理培训,以新生儿病情发病诱因、病情特点、危重症护理为主,主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急救操作技能,以提高护理过程中患儿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成功率。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病例,为护理人员深化解释护理知识与技能,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强的专业素质,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新生儿病情能够有效判断并正确处理。
(2)完善“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护理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护理人员的行为应在规章制度管理范围内执行与实施,建立有针对性的防范与管理对策,实行每月总结风险因素管理制度,有效规避“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室风险因素,对护理室的风险管理制度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监督,保证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护理人员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发病过程中家属情绪极易产生不安,在“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过程中家属可能产生负面情绪,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有效处理家属产生的焦虑情绪,才能规避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家属对医护人员持有最大化的理解与信任。
2.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可以看出实施风险管理前的对照组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室“无陪护”护理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当,就会使新生儿的病情加重,这种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预见性“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风险有:医护人员查房不及时、护理室护理人员记录不全面、新生儿用药剂量不正确等。所以,“无陪护”新生儿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必须得到有效规避,将风险管理制度与对策引入到新生儿护理室日常工作中,以制度改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意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等方面为主实施风险管理,使“无陪护”新生儿室护理保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护理流程,在规避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同时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臧艳丽.眩晕中医特色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15(2):16-18.
[2]张宇飞、王立立..无陪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J ].山西医药杂志,2016,5(18):66-78.
[3]李江.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06):22-23.
[4]汪雨、张燕..重症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42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17-22.
[5]王建宁..45例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实用医院感染杂志,2016,17(8):25-93.
论文作者:曹媛,郭美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新生儿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患儿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