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000
【摘 要】 目的:讨论并分析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各类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为普通胰岛素治疗,实验组中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对两组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观察每组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19人有低血糖症状,4例表现为体重增加,过敏症状人数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实验组中,只有2人表现为低血糖症状,还有1例为其他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在各类不良反应中,低血糖最为常见。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与胰岛素种类有关。从胰岛素的本质出发,能有效找到解决不良反应的方式。
【关键词】 胰岛素 糖尿病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在其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的应用被各大医院所接受,这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因为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人体内的血糖平衡[2]。然而,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却也伴随着很多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医疗事故。所以,对其不良反应做到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使用胰岛素,成为各大医院致力研究的课题。我院为此也进行了深度探究和分析,以下是具体分析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2015年来我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全都满足WHO标准,确诊为患有糖尿病。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22例,女性患者是18例。年龄为25岁~88岁。平均年龄是50.3岁。病程为4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是3.8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是51.2岁,平均病程为4.1年。两组患者中的其他基本信息基本相同。并且都排除了非胰岛素因素的干扰。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选用普通的胰岛素治疗[3]。皮下注射胰岛素,每天进行三次操作,每次注射量为12~25U,总量控制在36~75U。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频率为一天一次,注射总量保持在13~36U。胰岛素的使用时间伴随着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观察两组中的不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方便之后的数据对比。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心率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若血糖小于2.7mMOL/L则判定为重度低血糖,若处于2.7~4.0mMOL/L,则是轻至中度低血糖,若大于4.0mMOL/L,则无低血糖症状。此外,还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出汗、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整合各项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做处理,采用统计学t进行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中,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患者人数为25例,概率是62.5%。其中,以低血糖症状最为明显。实验组中,总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概率是7.5%。实验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出现不良的情况更少。具体情况见表一。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对糖分的摄取量越来越多,使得糖尿病“有机可乘”,发生概率逐渐增大。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而糖尿病又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所以,在寻求治疗方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多是采用控制体内血糖来达到减缓病情的效果。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发现胰岛素对血糖控制具有积极作用,所以,该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各医学领域之中。然而,其治疗时间相对比较漫长,并且,每位患者的体质个不相同,对药物适应能力也有所区别。不良反应极易发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也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阻滞作用。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低血糖外,还有体重变化、组织水肿、视力变差等各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度,造成患者在情绪上的不稳定。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是会一定因素的影响的,像在研究时,我们选用的是两种类型的胰岛素,概率就有明显的差别。所以,不良反应与胰岛素种类相关联。我们在选择胰岛素类型时,应该“择优选取”,从胰岛素种类上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概率。此外,对于低血糖这一重要现象,我们应该就其发生原因进行深度探讨。在临床实验中,我们对各项数据和实验的每步操作进行了仔细分析,得出其发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胰岛素在使用时没有做到严格的检查,使得剂量过多。其二是胰岛素在配置时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导致各药物比例不均匀,不符合规定标准。其三是医生对患者没有做到及时的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使患者出现先进食后注射胰岛素的现象发生,以及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运动量太大的情况。一般出现低血糖这一不良反应,患者很容易出现头晕目眩,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上都会出现迟缓状况,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重度昏迷,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死亡现象。当然,低血糖只是众多不良反应现象的一种,由实验研究过程,我们能够看到多类不良反应。
对于各大医院来说,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提高治疗途径的有效手段。它能对不良反应现象做好事先的预防工作,使其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最快化的处理,提高应变能力。其不仅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医学质量,增大经济效益,对医院本身来说也有诸多益处。另外,在胰岛素种类的研发工作中,应该进行不断创新,使其在降低不良反应上拥有更加突出的效果,从而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找寻更根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吕庆国,童南伟.胰岛素类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0(08):556-557.
[2]李乃适,伍学焱,覃舒文.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临床特征与处理——附7例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33(06):443-444.
[3]万桂玲,吴仕光,孙瑞鹏.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化疗期间糖尿病支持治疗[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55(04):776-777.
论文作者:李淑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胰岛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低血糖论文; 发生论文; 组中论文; 概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