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滋养城市--安徽省淮北市第三次文明城市之旅_艺术论文

用文化滋养城市--安徽省淮北市第三次文明城市之旅_艺术论文

用文化“滋养”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创建文明城市巡礼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淮北市论文,安徽省论文,之三论文,文明城市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仲夏夜的淮北,五彩霓虹中的淮海路,音乐悠扬。记者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散步,走不多远,就有一处健身的人群,或扭着新式秧歌、或舞着翩翩扇子、或跳着时尚街舞,二三十处的健身队伍构成了这座城市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健身活动令淮北的夜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城市因文化而生动。记者在淮北市采访,时时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浸染、所感动。因为文化的滋养,淮北充满了亮丽的人文色彩;因为文化的支撑,淮北的发展别有一种厚积薄发的气势……

培育精品 塑造城市名片

适逢19集电视剧《大姐》正在中央电视台海外剧场重播。傍晚时分,在同行的陪同下,我来到了《大姐》剧组的拍摄地——濉溪老城的石板街。历经岁月磨砺的青石街面,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晕,老街两旁是一色青砖黑瓦的四合院落,一棵棵老槐树从墙头伸出遒劲苍绿的枝干。热情质朴的老街大妈纪俊美主动当起了我们的向导,自豪地讲述起老街的历史和《大姐》戏里戏外的故事:《大姐》的播出,让老街重新热闹起来,成为淮北市民怀旧、寻根的又一个文化景点。听淮北的同行介绍,《大姐》与此前拍摄的《父亲》、《大哥》共同组成了“亲情”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一致好评。这也是近几年来淮北市第4次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电视剧《独立寒秋》、《父亲》获18、19届电视剧“金鹰奖”,《大哥》获22届电视剧“飞天奖”,淮北市连续三年蝉联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组织工作奖,精品剧作塑造出亮丽的文化名片,淮北市因此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向全国。

弘扬主旋律,打造文化精品,淮北市的文化成就一再令人刮目相看。《欢乐一家亲》是淮北市一个展示家庭文化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2002年春节栏目首次亮相,立即吸引了众多家庭热情参与,引来各方好评如潮。两年多来,先后有11个家庭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参加了《神州大舞台》“欢乐家庭”的电视竞选,其中8个家庭获得优胜,淮北的家庭文化水平赢得了中央电视台的认同。

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集中体现。透过淮北市文联提供的一组数字,我们看到了淮北市城市文化的雄厚根基:

——文学创作,拥有一支近300人的创作队伍,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近万件作品,出版小说、诗歌、散文等专著、专集60余部。

——戏剧创作与表演,创作并演出各类戏剧数十部。戏曲《袁凯装疯》获文华新剧目奖及田汉戏剧一等奖,戏剧《状元戍边》和《夕阳清照》分获15届、17届田汉戏剧文学二等奖,小品《一句真话》、《无言的门》、《待到满天飞雪时》等分别在全国小品大赛和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等赛事中获奖。

——美术创作,中国画创作已形成地域品牌,近年来入选全国性各类美展600余件,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00余件。数十名书法家的作品分别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并获奖。

——音乐创作,《真理的旗手》获全国主旋律歌曲优秀奖,《古镇茶馆》获2003年中国民歌创作银奖,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不少音乐演奏优秀人才。

塑造文明也得益于文明,通过培育“文化精品”,淮北市以大文化构筑大宣传,有效地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追求知识 提高文明素质

精品的文化导向、深厚的文化积淀,陶冶了这座城市的市民,同时也激发了这里的人们热爱历史、追求知识、创造未来的激情。

七月流火,与炎热的天气相呼应,记者在采访中不时感受到一种追求知识的热情在淮北的市民中涌动……

素质重在教育。在淮北,处处可见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追求,学习唤醒了市民的发展力、创造力,为城市转型提供无穷动力。

淮北市容局城管监察支队,组建两年来,始终坚持开展“一日一题一作业、一周一案一分析、一月一法一考试”,“三个一”业务学习的作业、讲稿、试卷、资料装了满满5个档案柜。业务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工作作风在教育中改进,2003年,在淮北市政风评议活动中,市容局取得了较好的位次,被评为全市进步较快的三家单位之一,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彻底摆脱了过去城管的被动局面。

朔里矿工人村社区是淮北市首批学习型社区,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该社区开设了一个面向社区居民和暑期学生的免费网吧,专人管理,专门的辅导老师,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第二课堂。

求知识、重教育,扶贫助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五年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共帮助了上万名失学儿童和特困学生。教育投入的逐年提高促进了淮北基础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全市856所各类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注重素质教育,学习氛围浓厚。一位来淮投资的台商特意把三个孩子都接到淮北读书,邻近市县的学生也喜欢选择淮北的学校借读。

据统计,淮北市现有400多所市民学校,市内6大图书馆藏书157.47万册,历年累计创办青少年儿童活动室、阅览室达1134个,拥有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个体育协会,52个社会体育辅导站、4个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场地设施774个,晨晚锻炼点遍布各个街道、小区,市区经常性参加健身活动人数达8万人,相山区的西街道办事处还于2000年被授予国家级先进体育社区称号。

完善的硬件设施给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宫、体育馆、群艺馆等场馆活动丰富,促进了群众文体活动的繁荣。大型文艺活动隔三岔五,小型文艺活动日日不断。在企业、在村镇、在校园、在社区、在广场,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构筑一道道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风景线。

弘扬文化 拓宽发展思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城市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才会发散出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淮北市文明委的同志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在创建目标上的提升:“2001年,当淮北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初步实现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五年步入良性循环目标后,淮北市委、市政府把塑造城市灵魂作为文明创建的更高目标,弘扬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淮北文化,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滋养城市,这也是创建理念的一次提升。

新区建设,突出文化功能。中医院、体育馆、妇幼保健站、图书馆率先南迁,与黎苑社区、行政中心、中泰广场、招商大厦、世纪花园小区……共同构筑起一座风格现代、气势恢弘、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在这里相互交融。

位于新区中心的世纪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集园林绿地、碧波喷泉、华灯雕塑于一体,设计现代,气势宏大,是目前安徽省功能最优、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2003年10月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栏目走入社区、举办广场文艺演出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这里。

广场正南紧邻的一座现代建筑——淮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大象、古木船展厅、社会主义新时期展厅、陶瓷展厅、汉画像石展厅等,浓缩了淮北市历史文化的精华。

依托文化兴业,做活文化品牌。正在开发建设的温哥华城,是一座集商贸、居住、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社区,远离城市中心,为吸引居民入住,该社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为淮北的省级示范高中淮北市一中和第一实验小学免费提供了新校址,随着两所一流学校的迁入,优越的教育环境成就了社区的文化品牌。同出一辙的还有四海绿洲花园,小区开盘之时,开发商拿出3000万向教师让利出售住房,以高素质的居民营造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老城改造,注重开发保护历史文化,用文化来塑造城市特色。淮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留史册的西汉哲学家桓谭、南北朝艺术家戴逵父子和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都给淮北这块土地留下了永恒的艺术文化之光。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近几年来,淮北市政府拿出了上亿资金搬迁了相山公园里的上百户住家,修缮了西晋古刹显通寺,增加了刘开渠纪念馆的馆藏作品,拆除了濉溪老城石板街和临涣古城中的一些现代建筑,恢复历史旧貌,相王筑城、煤城之子、腾飞……一批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具现代都市理念的大型雕塑点缀着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历史韵味和城市品位大大提升……

在市区周边的百里矿区,随着“矿镇共建”活动的全面推进,30多个文化广场建了起来,花园绿了,矿区的夜晚亮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矿镇居民开始享受起城市的文明。

打出人文历史牌,唱响绿色山水经。4000年厚重历史的积淀、230多处各类历史遗存、22万亩塌陷地、大小100多个人工湖,成为淮北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突出文化、绿色、环保、生态特色,开发“文化旅游”,淮北市迎来了商贸旅游业发展的灿烂明天。以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临涣古城、岳集汉墓等组成的访古旅游线,以相山公园、烈山水上公园、乾隆湖、龙脊山森林公园组成的休闲旅游线,以临涣文昌宫、祁集小李庄、双堆烈士陵园组成的军事旅游线,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在文明的提升中,让淮北的历史记忆更加丰富、鲜活,成为淮北打造城市品牌的点睛之笔。

思路决定出路。传承历史文化,创造时代文明。开放的文化视野,拓宽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淮北由此驶入了城市转型、经济腾飞的快车道。

标签:;  ;  

用文化滋养城市--安徽省淮北市第三次文明城市之旅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