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安全的内涵
护理安全,就是采用管理、教育、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采取预防措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患者的安全,创造健康、高效、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①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防止器械、药品、病菌对患者造成伤害,保证身体安全。②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形成真实完整的记录,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避免形成医疗纠纷,保证法律安全。同时做到身体安全和法律安全,才能实现护理安全目标。
2.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①吸氧;②药物发放和使用;③静脉穿刺;④采血;⑤使用微量泵;⑥留置管道;⑦执行医嘱;⑧护理纠纷。以药物发放和使用为例,常见的安全问题有:①同病室患者交叉发药错发;②药物剂量、用法有误;③患者不在病房内导致药物漏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不仅影响正常的治疗过程,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预防。
3.妇产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
(1)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差,是引起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不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心理需求,在护理操作中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护理流程不严谨。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者执行医嘱不严谨;没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观察,就可能导致病情变化,延误治疗时机,继而引起护理事故。此外,器械设备使用后,没有及时归位;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对于危重患者没有床头交接班,也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专业技术水平低。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妇产科患者人数剧增,不少新入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引发安全事件。例如:静脉输液时,多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差,内容不全面;和患者的沟通不足,不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等。
(4)患者自身问题。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例如:患者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操作;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不多,产生过度紧张、恐惧的心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责备护理人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妇产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1)强化安全意识。妇产科护理人员上岗前,首先要开展安全培训,结合临床案例,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和纠纷问题,学习应对措施。其次普及护理安全知识,可以为护理人员发放知识手册,总结护理工作要点和规范流程。最后要定期外出进修,学习先进的、成熟的护理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水平。
(2)完善管理制度。随着医院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对现有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护理流程,避免出现隐患;另一方面,注重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设置警示标语。在病房内、走廊里、护士工作场所,设置护理风险类的警示标语,例如:配药期间杜绝护理人员交谈;配药发药时均要复核患者的信息;针对体弱、高龄、高危患者,使用“禁止跑动”、“路面湿滑,防止跌倒”等标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事故。
(4)提高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一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不断创新护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二是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培训活动,学习新技术,熟练操作器械设备。三是掌握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内容,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5)落实患者宣教。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为了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辅助利用图片、视频,介绍疾病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树立保健意识。如此,患者才能提高临床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治疗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5.安全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项研究中,选取7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39例,围术期加强安全护理管理。结果显示:①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24±3.61)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2.78)分;常规组分别为(78.55±4.17)分、(85.40±3.56)分。②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5.13%,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常规组分别为20.51%、12.82%。可见:妇产科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的内涵,是保证患者身体安全和法律安全。文章指出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了妇产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并指出几点预防措施。希望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论文作者:孙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