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论文_张建琼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论文_张建琼

张建琼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只有将情感教育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效融入到一起,才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虽然情感教育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随着情感教育的深入化,相信在不久未来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达到情感教育实施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伴随着新课改的诞生而逐渐被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主要指向当前教育过程中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情感关注的弊端,目的在于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和健康的情感。对初中生而言,情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初中生正处在成长期,在生理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容易受外在的影响,产生一些叛逆的情绪,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困难。在初中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与情感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天优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分析

1、教材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的情感因素首先有教材因素,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包含很多人文内容,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了解到知识的情感色彩。尤其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都是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课文与学生父亲保持良好联系,学生阅读《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联想起自己的父亲,进而对朱自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2、教师因素

所谓教师因素,主要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影响学生的情感,而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进步。

3、学生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对象,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态度、对语文学习是否感兴趣、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及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等,学生只有充分进行情感体验,才能学好语文,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应转变角色,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严厉的角色,在教授知识时,可以严厉态度要求学生。但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学生朋友角度教育学生。只有建立好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进步,促使学生学习和做人。老师应该主动调整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心灵导师。老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在上课之余和学生多交流。若老师和学生出现摩擦,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分析到底是学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如果自己错了,就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达到教育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其潜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广阔性。在课堂中提问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同学们眼中的春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春描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放式。在提问中,抛出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流露多样性情感。三是形象性提问。在创

设问题情境时,通过实验、诗词、图片等形式,促使学生更直观地思考问题。通过巧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使学生抱着求知欲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活跃要靠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好的课堂回答、好的作业完成,应该得到言语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这样学生会更加努力做得优秀完美。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满浓浓人文情怀。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宣泄的就是课堂朗读,老师应该带领学生朗读一些诗篇,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这种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愁肠绞断的、流浪他乡的悲凉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境遇。阅读过程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阅读古人或今人的文章,可以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开拓读者世界。例如,阅读《闰土》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播放轻柔的乡村音乐,学生会随着轻音乐进入闰土照看西瓜的那片沙地,想象乡下的景象。读到多年后作者回到家乡看到年老的闰土时,学生感情会更强烈,体会如今中国的发展及当时中国的腐败,因为社会制度造成作者和闰土的隔膜,造成闰土的悲惨命运。

五、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教育能否充分发挥,需要学生不断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理解、阅读、作文等,而且包括情感的培养。语文的学习,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的课本知识外,还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本知识,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而学生要想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就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生活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也同样离不开生活。语文知识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只有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才能将课堂知识吸收,从而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这些真情实感的体验中,学生又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到新的体会。比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母亲每天为自己做的事情。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所提 高,又能体会出语文教学的真挚情感。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萍.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 王金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

[3] 朱晓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三个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论文作者:张建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论文_张建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