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新品种论文,大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淮地区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大豆和冬小麦一起形成了一年两熟制种植体系,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夏大豆生产区。商丘位于黄淮腹地,这里夏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热雨生态条件与自然环境相吻合,适宜夏大豆生长发育。因此,加快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促进黄淮地区夏大豆生产,有利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黄淮地区夏大豆生长发育期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竞争是影响大豆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如何协调夏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选育高产优质品种,是育种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为此,针对黄淮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我所利用引进优良种质,通过改良获得了优良纯合品系,利用改良积累的优异纯合品系间杂交,育成了高产优质多抗性夏大豆品种商豆6号。
表1 商豆6号选育过程
年份选育阶段试验内容
1994年 杂交F0 杂交、获得F0 10粒
1995年~1998年 培育F1~F4 单株选择
1999年~2001年 单株纯合性状鉴定
2002年 培育株系株系选择
2003年~2004年 比较试验品比试验
2005年~2006年 黄淮海南片区试 区域试验、品质测定
2007年 黄淮海南片生试 生产试验、抗性鉴定
2008年 抗病鉴定抗性鉴定
2009年 国家审定商豆6号
淮海南片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9kg,比对照徐豆9号增产4.4%(见表2)。
表2 商豆6号产量结果
1 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商豆6号于1994年利用我所自育优良纯合品系商9202-0作为母本,商9211-0作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商9401”。
1.2商豆6号选育过程
1994年用商9202-0作为母本,商9211-0作为父本杂交,当年收获10粒种子;1995年~1998年所内试验地种植n至P4代,1999年~2001年进行优中选优,连续株选,最终决选出10个优良株系;2002年对10个优良株系进行鉴定试验,系谱号为9401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农艺性状优良;2003年~2004年进行品比试验;2005年~200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生产试验;2007年-2008年连续抗性鉴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见表1)。
2 产量表现
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8.3kg,比对照中豆20号增产5.6%,极显著;2006年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1.3kg,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5.6%,极显著。2007年参加国家黄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基本性状
商豆6号生育期107天,属中熟品种,植株直立,株高72.6cm,卵圆叶型,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主茎16.4节,有效分枝2.0个,底荚高度19.2cm,单株有效荚数44.0个;百粒重16.5g,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泽,脐褐色;不裂荚,落叶性好;2007年~2008年经抗性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中抗大豆包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3.2 丰产性好
多年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商豆6号比对照种中豆20、徐豆9号、豫豆22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该品种茎秆粗壮,耐水肥,幼苗生长快且健壮,中期长势繁茂,后期叶片不早衰,落叶性好,丰产性好,分枝调节力强。
3.3 适应区域
适应于河南南部、东部、江苏徐州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3.4 品质性状
根据2005年~2006年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测定结果,商豆6号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2.95%;脂肪平均含量为19.38%。
4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在6月上、中旬足墒播种,每亩播量5~6kg,播种前每亩施复合肥15kg,可采取等行距或宽窄行条播,也可人工点播,行距40-50cm,株距10~14cm;实行手间苗,宜早间苗、早定苗、早移苗移栽、早中耕除草;单株留苗,每亩留苗密度1.2万~1.5万株,要确保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加强田间管理,花荚至鼓粒期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kg,遇干旱施肥结合浇水;注意防治霜霉病和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等病虫害;霜霉病可用7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洒;可用甲维盐、氯氢菊酯或吡虫啉防治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等害虫;适时收获,保证丰产丰收,提高效益。
5 育种体会
5.1 生育期选择
黄淮地区夏大豆育种生育期应选择中熟偏晚的单株,成熟期以不误播种冬小麦为适度,增加获得高产的几率。
5.2 选育分枝调节力强的品种
目前,黄淮地区农户承包土地地块较小,种植分散,夏大豆多为免耕播种,缺乏适合大豆免耕播种配套机械,常常造成播种质量参差不齐,普遍缺苗断垄,育种应考虑选育适应不同密度的品种。
联系电话:010-68919664
标签:大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