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理分析_英语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理分析_英语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理性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性问题论文,英语阅读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中生普遍擅长于语法、词汇和语义项目,但在阅读中面对推理性问题,即那些需要读者去推理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时,往往就束手无策。理解文章中隐含关系的意义远远比记忆文中的信息要难得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做出正确的推理或推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学生缺乏应有的练习或训练。

从不少教师注重语法及词汇项目而忽视启发学生思维的意义上讲,阅读课甚至有时就单纯地变成了语法或词汇课。因此,当学生碰到“原文隐含式问题”,即必须通读全文才能找到一个反映问题与给定信息间逻辑关系的合理答案的时候,或者遇到“剧本隐含式问题”,即必须运用从日常生活的经验感受中所取得的知识,才能作出正确回答的时候,他们就会时不时地陷入困境,不知从何下手,即缺乏一套针对这类推理性问题的具体策略。

二、“三步法”及其应用

我们需要一种具体可行的策略,以便学生能逐步攻克这类难题。在使用这种策略进行培训前,应该多选择一些恰当的、有利于培养推理或推断能力的文章。而且文章的题材越多样化,越能激活思维,越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反复运用该策略,从而增强实际阅读能力。

步骤一:

搞清楚答案是否是直接的、明确的,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并从中找出关键词。如:Why does the chimpanzee chew on leaves?(猩猩为何食叶子?)这里的关键词即为chew on leaves(食叶子);其次,要迅速找到关键词可能出现的地方;第三要阅读相关部分,看看关键词是否在,是否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二:

弄明白答案是否是间接的、隐含的。首先要将问题改成陈述句,句末留空。如The chimpanzee chew on leaves because______;其次是找到该陈述句说明的观点在文中可能出现的地方;第三要重新阅读相关部分,弄清是否有任何句子带有与该陈述句相关并且在逻辑意义上行得通的信息,也就是能置于句末填空并根据上下文能解释合理原因的信息。假如这样做以后,还是找不到可能的答案,则再试步骤三。

步骤三:

确认答案是要通过读者自己的思维才能获得的。首先是在步骤二中陈述句前加上“I think”(我认为),如I think the chimpanzee chew on leaves because______;其次,运用自己对相关方面的已知知识,在该句子里就是指自己对猩猩的认识以及了解程度;然后,综合所有想法和看法来填空。此类问题并不像客观题那样,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必须牢记的是,所给的答案务必有充分的理由,即必须有合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推理或推断。

三、通过练习掌握阅读策略

要让学生能独立运用推理和推断的策略阅读,教师需要不断地示范问题的思维过程,并且精心指导和提供足够多的练习。

首先,教师要阐明推理和推断的概念。当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可提些问题中有直接答案的事实性问题并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就是所谓直接的、明确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猜测能力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问些诸如人们的心理、感情、以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时间或年份等类型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对问题中的相关证据进行推理或推断,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类问题即为推理性或推断性问题,也就是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就文章内容提些有关个人见解、判断等的问题。对此类问题,学生必须兼顾运用逻辑推理及个人对事物的已知知识来进行回答。而此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这种问题就是答案来自自己的想法或看法的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在做每一步骤时,教师要亲自示范思维过程并由此来获得每一种答案。同时,鼓励学生答题时要说出其使用的方法。通过这种认识练习,本人认为学生能逐步加强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认识或监控,并在实际阅读中切实运用这些技能。

随着学生对推理或推断概念的逐步理解,教师可适时地引出“三步法”策略,即学生须确定自己是否被要求机械地逐字逐句地读文章(答案可直接在文中找到的),还是要探究文章字里行间的隐含之意(答案为间接的、隐含的),抑或要读出文章外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何正确运用“三步法”策略取决于频繁的教师示范和反复的学生练习。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Diano leaned her bicycle against the tree and bent down.All around dark clouds rumbled noisily in the sky:a streak of yellow zigzagged far away,and she trembled.Digging swiftly in the hot earth she made a small hole and in a moment took a wrinkled ten-dollar bill from her pocket.After she slipped the money into the ground and covered it,she breathed deeply and smiled.She was glad that was over.

This event probably took place______.

a.on a snowy winter afternoon.

b.Before a summer rainstorm.

c.One night in March

根据“三步法”策略,首先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学生通过分析例句发现,该题的关键词是“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进行第二步:判断该问题答案是直接可以在文中找到,还是需要通过推理、推断找到答案。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该问题答案不能直接找到,属于间接的、隐含的。确认答案属于隐含的,需要推理才能找到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维练习,即第三步:根据短文找出隐含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根据短文中的“dark clouds rumbled noisily in the sky”(乌云在天空隆隆作响)和“the streak of yellow zigzagged far away”(黄色的曲线在远方飞跑),我们可以判断是闪电,并进而判断暴风雨就要来了,难怪她开始“颤抖”(she trembled);从“hot earth”(炽热的土地)来判断应该是夏天。由此学生根据推理和自己的常识可以判断出事件发生在一个夏日的暴风雨前。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b。

教会学生掌握“三步法”策略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会产生某些实际问题。如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师示范思维过程以及学生各自讲述过程的时间将会太长而失控;又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针对这些推理或推断性问题做练习的课本或材料尚不够丰富,不够多样化;再如:有的教师可能喜欢维持现状,不愿意更换他们早已熟悉的教材,更不想改变他们一贯的教学方法。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笔者还是相信“三步法”策略将会在实际阅读中成为有用的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标签:;  ;  ;  ;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理分析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