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工程中科学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还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整理和搜集数据的能力,保证信息处理的精确性。总而言之,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重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1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简介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的技术,它集合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于一体,在电力方面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电厂以及电力调度实现自动化,而信息能自动更新,简单的电子系统故障能自动进行处理,电子系统管理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以上这些特征,它能远程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为其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为其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技术支持。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运用领域
2.1 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主要包括水力发电厂和火力发电厂,其中水力发电厂的自动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库内部的调度,其自动化管理主要表现在通过记录和分析自动监控系统对水文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得出的数据为水库调度计划以及拦洪、蓄洪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二是大坝水位的监控,通过对大坝监控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信息,并依据信息进行维护服务以及故障的预警提示等;三是电站的管理运行,利用远程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所有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一方面确保电站的安全,另一方面促进电站管理的优化。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的项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分别是:对场内各种设备运行的安全检测、计算机对站内机组运行的运程控制、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母线电压增减的自动控制、无功功率增减的自动控制以及站内各处的安全监测及应急应急控制。
2.2 供电系统自动化
供电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地区调度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和负荷控制三个方面。地区调度的实时监控系统通常由小型计算机组成。变电站自动化主要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通过对信息的集中处理和应用,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负荷控制通常采用工频或者声频控制方式来进行,根据负荷记录描绘出负荷曲线,以实现对电能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的目的。
2.3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汁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予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设备规模一般要比地区电网调度小,并且工作站、服务器一般选用工业或普通商用PC机。地区电网调度是指城市供电网的调度,调度功能和调度范围要比大区电网和省级电网小得多,地区电网调度不对发电厂进行控制,主要对供电网内的各级变电站和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国家电网调度和大区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设备配备比省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规模大,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容量大,功能性应用软件也有差别。
3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电力工程中的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指的是在电力工程中对仪表控制设备与自动化装置相连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网络,并充分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自动化控制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应用较广的现场总线技术主要为CAN、HART、LONWORKS等。现场总线技术充分利用了传感器,将对设备监控所获得的电流、电阻等信息参数都可以实时地传输给主机,工作人员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制定相关指令,并将指令信号发送到相关设备中,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社会实践证明,电力工程中的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将上位机与前置机紧密结合,通过对仪表控制,顺利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功能。
3.2 数据库技术应用
数据库信息技术作为监督控制的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被广泛的运用,对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信息数据库相比较,更加注重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技术和功能方面的支持,因此如今主动对象的数据库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得到强大的认可,在电力工程中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在电力工程当中,主动对象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利用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性能得到被监控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
3.3 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采集单一信号和三相电容器,三相互补。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对于主要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补或者欠补,而且该补偿技术没有考虑到电压的平衡关系,且一般不具备配电检测的功能。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稳态补偿与快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技术单纯固定补偿的缺陷,能够较好的适应负载变化。并且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等技术模式,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提高补偿精度,同时具备缺相保护功能。
4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电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不统一,各系统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在供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纰漏。因此,在今后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中,必须整合电力系统各部门的资源,逐渐改善这一现状。将原本分散、具有单一功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转化为信息共享的系统,将数据采集与配电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地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包、通信系统集成和馈线自动化整合为一个体系完善、平台开放、信息共享、高效便利的信息系统。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新一代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即智能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配电功能,更科学地管理复杂的电路网络。智能配电系统不仅能够在故障时发挥作用,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用电,还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对于保障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则能有效的保障电力行业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因此加大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电力工程在电力自动化技术方向的应用[J]. 周建新. 建材与装饰. 2017(07)
[2]浅析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和前景[J]. 张举刚. 科技展望. 2015(03)
[3]浅析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前景[J]. 刘燕. 企业技术开发. 2014(17)
[4]如何有效提升电力自动化的认识[J]. 张魁. 企业技术开发. 2014(17)
[5]简论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J]. 姬源. 数字化用户. 2014(10)
论文作者:韩奇武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发电厂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