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中的四大国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亚太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亚太地区安全环境中,存在着相对日益明显的美、日、中、俄四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发展和演变可能会对亚太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旨在对该问题作一客观的分析。文章包括下列四部分:1.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2.四大国安全战略及其利益的融会与冲突;3.双重“三角关系”的平衡与制约;4.建立面向21世纪的区域安全机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亚太地区发生了若干震撼世界的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强国地位的确立;日本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等的出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其中,尤以亚洲特别是东北亚的变化最为令人瞩目。亚太地区具有四个“相对”: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相对蓬勃发展的贸易。然而,亚太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另一个“相对”,这就是该地区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相对日益明显的美、日、中、俄四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可能会对亚太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相互依存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发生了若干重大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失效、两德统一。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和亚洲各国一般均对本身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平的外部环境和高效的现代信息手段等诸多因素,使得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成分增多。
(二)战略安全均衡
在分析“区域国际关系”时,有两个问题需说明:一是由于国际间各国综合国力的不平衡,一些本身并非本区域的国家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在该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和俄国在“亚洲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亚太地区曾经存在多种盟友或敌对的关系:中美、中日、中苏、日美、日俄、美俄之间都发生过历史的纠葛。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重新组合。当前亚太安全环境中影响力较大的当属美、日、中、俄四国。由于这四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善,亚太战略安全中存在的是一种非敌对性的均衡关系。
(三)有碍安定的潜在因素
国际关系中良性的均衡状态,给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国际区域环境。然而,还应看到,亚洲区域安全中仍存在不少有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亚太地区的形势也存在着种种挑战。
二、四大国安全战略及其利益的融会与冲突
美、日、中、俄四国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可以寻求共同点,这就是:(1)保持亚太地区稳定的安全环境;(2)促进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由于以上两个大前提,在维护区域安全的实践中,如防止核武器扩散、保持交通和通讯畅通、防止毒品走私等具体问题上,四大国有着不少利益的融会点。当然,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下,亚太地区还面临不少问题,包括在战略安全上存在强权政治的干扰;在经济上存在各国国家利益的摩擦;在文化上存在意识形态差异所引起的矛盾。
(一)美国的全球与亚太战略
冷战后,美国原有的敌人苏联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但美国人所期望的“美国三导下的和平”并没有出现,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不断。美国为了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希望亚太地区保持稳定。由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热点地区过多,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有过量的投入,近10年里,美国在亚洲的前沿驻军人数已经从13.5万降至10.2万。由于经济安全等利益的驱动,美国强调自己是“太平洋国家”,必须“在该地区保持存在”。美国所期望的是在这一地区维持一支精悍的、能有效行使威慑作用的军事力量。为保持其在亚洲的战略存在,美国一方面努力巩固原有的盟友,另一方面寻求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美国是个“已经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按照保罗·肯尼迪的理论,老牌帝国对可能向其地位提出挑战的任何新兴强国的崛起必然持有戒心。“国际警察”的心态使美国特别对大规模杀伤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问题十分敏感。
在亚太区域关系中,四大国的每一方均能起到其独特的作用,但美国在与其他三个大国的关系中,处于相对优越的位置。在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中,美国将对日关系放在首位。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是美国潜在地对日本存有一定戒心。日美安全协定既有对日本保护的成分,也有对日本军事潜力存有戒心和对其予以限制的考虑。美日的摩擦主要在经济方面。相比之下,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接近。美国一些人冷战思维仍存,对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戒心。美国担心中国军队规模的扩大,怀疑中国对巴基斯坦和海湾国家出口武器,在对待南中国海问题、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原则分歧。美国对俄国的主要担心问题在于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和俄国庞大的军事设施和武器出口能力。美俄关系中曾经出现过一段蜜月,但一系列问题使双边关系受到影响,包括:北约东扩、波黑战事、俄国向伊朗出售核电设施和美方援助与俄方期望值相距甚远等。
(二)日本的经济安全战略
日本国家战略的重点在于发展经济实力。日本之所以愿意同美国签订安全条约,是出于想借助美国的保护伞,而自己本身就不必保持一支过大的武装力量,以保护其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日本由于有过对外侵略的不光彩历史,任何扩军或增加军事开支的举动,都可能在国际上引起关注。所以日本在安全问题上奉行的是一种低调的“四不”政策,即不开发研制核武器;不发展远距离战略武器的投送能力;不扩大军队规模和种类;不推销外国军事装备。但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日本便出现一种要在国际上发挥所谓“正常”国家作用的呼声,也就是要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日本政府近年来对内外政策的调整,包括增强日本独立防御能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也反映出这方面的若干趋势。
日俄之间悬而未决的有二战遗留下来的北方领土问题。俄国希望得到日本资金,但日本一直以解决领土问题为筹码向俄国施压。叶利钦态度虽比前苏联较灵活,但迫于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也不敢轻易答应日本的条件。在俄国努力之下,日本于1993年宣布向俄国提供18.2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又于1994年声明放弃“政经不可分”的原则。由于俄罗斯一直在东亚保持有军事存在,而日本又没有核武器以及有关防范体系,日本在防御上必然要有求于美国。日美关系因而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点。日本看好中国市场,在华有巨大经济安全利益。但日本对中国军事力量存有戒心,对中国核试验一直持反对态度。由于历史上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原因,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任何迹象,包括日本政要的不逊之言,或日本右翼与台独分子暗中勾结的出轨之举等,都可能引起中国的警惕。
(三)俄国的亚洲战略重点
俄罗斯是解体后苏联的继承国。虽然俄罗斯已失去前苏联极盛时期的辉煌,但它的文化历史、民族心态和军事实力都决定其不甘心只作为一个二流国家。俄罗斯之所以关注亚洲地区,是有多种原因的。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土的2/3在亚洲, 加之俄失去在黑海、波罗的海等出海口后,俄远东港口的作用便愈加突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中俄两国经贸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俄边境“经济区”和东北亚国家提出的若干开发本地区经济的构想,包括图们江、环日本海、黄海或渤海“经济圈”等计划,均与俄国开发远东的构想相吻合。苏联解体伊始,俄国安全和外交政策曾经一度偏重西方。近年来经过数次调整后,其政策逐渐确定为“全方位”的态势。1993年俄罗斯明确提出:改变原来仅重视西方的传统,实行欧洲和亚太并重的政策。〔1〕
俄罗斯与美国保持较友好的关系。但由于北约东扩的问题,再加之西方援助不仅迟缓而且有限、同时要价较高等原因,俄罗斯逐渐对西方的真实战略意图产生怀疑。俄国与日本近年虽改善关系,但由于北方四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日本在俄国经济建设中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叶利钦主政之后,俄国对日态度较苏联时期大为灵活,开始承认俄日之间存在领土问题。但叶利钦迫于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也不敢轻易答应日本以领土换援助的条件。从俄国的角度看,远东是其各方边界最为安全的地区。日本目前并不构成对俄的战略威胁。俄罗斯对华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今年4月叶利钦访华, 中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已经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俄罗斯国内有一些观察家和政客对中国存在戒心,认为中国是俄国“潜在的对手”,担心中国势力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增长,反对俄国在边境谈判中做过多让步。〔2〕
(四)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对外关系
自中国共产党第11届3中全会以来,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中国已经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宏观发展战略。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历坎坷,但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没有停顿。中国改革开放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城市与工业经济改革两个阶段后,于1992年开始了将持续到世纪末的第三阶段——即全面结构性经济改革。改革开放成果显著: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1992年后更以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发展(1992年为12.8 %;1993年为13%;1994年为1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所谓“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列为世界第三位。这种估算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有待研究,但中国综合国力已确为世界瞩目。〔3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依托。而中国外交又致力于给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努力与周边国家发展和改善了关系,使中国的周边环境处于百年以来最好的情况。
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危险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基本消除。中俄等国之间今年达成边界协定,以法律形式将绝大部分地段的边界确定下来,解除了长期以来对双边关系产生过极大负面影响的一个问题。西部所剩余的局部潜在威胁可能来自原教旨主义的扩张。中美两国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中国希望双方“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两国在亚太稳定和发展两大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在意识形态上存有分歧。中美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在于美国就台湾问题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国希望同日本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中日间的经济合作对双方均是有益的。日本对中国目前并不构成直接战略威胁,但日本的军事潜力和日本亲台势力与台独分子的暗中勾结,是中国关注的问题。
三、双重“三角关系”的平衡与制约
近来,“美日”、“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关注的核心是:其是否会导致“美中俄”和“美中日”两个对抗性的战略“三角”关系,从而对亚太安全产生不利影响。〔4〕下面, 本文将对此问题阐述一点看法。
(一)日美安全体制
美国总统克林顿1996年4月访问日本, 美日两国随即发表了一个《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由于此时正值台湾海峡出现紧张局势之后不久,有一种看法便认为日美之所以在此时通过“联合宣言”,可能对中国刚在台湾海峡进行过的演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宣言可被视为美国联合日本对中国进行“遏制”或“牵制”的行动。
如果对近年来美日关系的发展做一回顾,可以看出美日“联合宣言”实际上有着较长期的历史形成过程。早在海湾战争之时,美国就企图通过让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达到让日本多承担“国际经济负担”的目的。日本在1993年细川内阁时期,就开始研究苏联解体后日本的防务问题。美国1995年2月发表《东亚安全战略报告》, 强调美日关系是美国安全战略的基石。而日本1995年11月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时,也声称日美安全体制对区域安全和稳定要发挥作用。美日之间原定于在克林顿1995年11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大阪会议时发表一个“联合宣言”。此计划后来因为两个原因搁浅,一个是1995年9 月发生的驻日美军士兵强奸冲绳少女在当地激起民愤,导致美日关于冲绳基地谈判没有达成协议;另一个是美国国内选举问题迫使克林顿取消了日本之行。所以,《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并不是明确和直接针对中国的。
然而,随着美日联合宣言而增强的美日同盟,却因其性质和适用范围,不能不引起中国的关注。〔5〕(1)就宣言的性质而言,美日安全宣言实际上加大了日本在“防卫”旗帜下的活动空间。美日联合行动的动因将不再是传统的“保护”日本不受侵犯,而是改变为双方可相互提供后勤援助。虽然日本在目前尚不会贸然介入国际冲突,但假如将来国内外政治气候变化,日本就完全有可能在美国充当“国际警察”的行动中予以更多“参与”。(2)就其适用范围而言, 美日同盟的潜在矛头可能指向台湾海峡。美国在1993年3 月派向台湾海峡耀武扬威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就是来自美国驻日基地,克林顿访日时,还特意登上该舰视察。人们在此不禁要提出质疑:假如台湾海峡局势紧张而导致美国介入时,美国是否将有可能要求日本参与提供后勤保障,从而使日美安全盟约同中国内政台湾问题的解决形成掣肘。
(二)中俄《联合声明》与五国边境协定
1996年4月25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谈, 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表示要“发展平等的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26日,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信任的五国协定。美国媒体就此大肆渲染:“‘熊’和‘龙’坐在了一起”。西方一些人士担心中俄会走上与西方对抗的重新结盟的道路。
让我们先对中俄关系和五国解决边境问题作一简单的历史回顾。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疆域曾远远大于今天。由于沙皇俄国通过与西方列强类似的办法,胁迫中国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大片疆土沦丧。中俄边境线也就为日后的中苏关系埋下争端的种子。60年代末,中苏边境上的冲突不仅不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也无益于亚太区域的安全与稳定。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苏之间的边界成为五国边界。本着和平睦邻的精神,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确定了边界,或达成了保持边境地区稳定的协议。中俄等五国协定不仅有利于五国人民,同时对亚太地区安全也是一个贡献。亚太地区国家由于中俄关系的缓和及五国边境问题的基本解决,可望拥有一个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区域环境。因此,亚太国家完全没有理由为中俄关系和五国边境协定感到忧虑。
关于中俄是否会形成一个同西方对抗的“轴心”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双方表达的仅是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愿望。如果美日条约还有“结盟”的色彩,有针对第三国的潜在作用的话,中俄等五国协定则完全是一个不同性质的协定。其精神完全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当然,对于“冷战思维”未改的人来说,中俄五国协议也是具有一定牵制效力的。因为,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稳定之后,中国就可能集中力量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对付其他可能对其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其他事件。此外,中国为了加强国防而同俄罗斯进行的有限的军事合作,亦可能引起西方的关注。正如西方一位国际问题专家所分析的,有时一国的“防卫行动”,在另一国却会将其视为“安全威胁”。〔6〕
总之,美日协议和中俄协议所形成的大国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所结成的明显针对另一方的剑拔弩张的战略联盟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由于人们视角的不同,在其理解和概念中,却使局外的一方对协议的意图和潜能存在疑虑,甚至在行动中感到一种“牵制”。在这种情况下,大国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是十分重要的和十分必要的了。希望两个协议能够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结局,这就是面向21世纪的安全机制问题。
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区域安全机制
20世纪即将过去,有着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教训的人类社会应该从历史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迈向21世纪。历史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对抗只能抑制发展;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变化,给亚太地区带来新机遇。但要保障亚太地区的安定和繁荣,还需要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在两个层次上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一是在区域发展总目标上达成共识,包括:在稳定、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区域新秩序,以有利和平,促进发展;二是在国家间促成相互信任措施(CBMs)的建立,从而将信息传递与和平解决争端纳入一定机制。
从全球、地区、双边三个层次分析:在促进亚太区域安全方面,现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消除冷战意识的残余,增加大国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信任措施。树立战略上互不为敌的思想,加强经济上的互补性,减少意识形态方面的排斥性,以增强各国和平与发展的基础。
注释:
〔1〕俄罗斯安全战略的调整, 见俞邃:《冷战后俄罗斯安全战略的调整及其对华影响》,《太平洋学报》,1996年第1期。
〔2〕石泽:《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国际问题研究》, 1996年第2期。
〔3〕A Doak Barnett,U.S.-China Relations:Time for a New Beginning-Again(Washington,DC:SAIS,1994),p.14.
〔4〕Michael Oksenberg,"China and the Japanese-American Alliance",Genald Curtis ed.,The United States Japan,and Asia (New York:Norton,1994),pp.96-121.
〔5〕杨伯江,“《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意味着什么”, 《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6期。
〔6〕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Dilemma",World Politics,Vol.30,1978-2,pp.167-214.
标签:中俄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世界现代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