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放开第一年——来自河北部分产棉县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论文,第一年论文,棉花论文,价格论文,产棉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棉花收购价格全面放开的第一年,对这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动作,各棉花企业和农民作何反应呢?最近,记者赴河北省一些产棉县进行了调查。
价格急剧下降
在9月1日开始的新棉收购中,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幅度将近30%。
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棉花企业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收购,然后由国家统一调拨分配,价格在流通领域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自1996年起,实行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供需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的供应方式,具体成交价格由供需双方在规定的幅度内协商确定。到1999年,棉花产销价格都完全放开了。
棉花企业有了完全的自行定价权之后,该如何确定棉花收购价格呢?最近供销总社召开的全国棉花购销及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各地负责人分析了棉花生产成本、纺织企业承受能力、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销社保本经营的基本费用等因素,预测1999年度标准级棉花收购价格大致在380-400元/担。除新疆外,全国无一省区提供统一的指导价格,可见把握市场价的难度。
在河北省威县,收购价格大约在每斤籽棉1.65元左右(即标准级皮辊棉380-390元/担)。而去年同期约是2.65元。也就是说,今年的收购价大约下降了37%。据威县供销社副主任冯新伟介绍,每斤籽棉1.65元,除去棉籽的收入,价格下降又有多大利呢?每斤皮棉至少卖3.9元才可保本。实际上卖给棉纺企业9000元/吨,一吨皮棉可赚利差1100元,而棉花企业的运作是在1400元的价差上才可保证员工工资、税收、还贷利息等各项开支。看来,收购价大幅下调,供销社仍不敢放松。
放价格不放市场 有人以为价格放开了,也就是棉花全放开了,其实不然。国务院明文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把关,切实搞好市场准入资格的审定和棉花质量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的正常秩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棉花购销市场监管,对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从事棉花加工、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各地不得新上籽棉加工项目,禁止生产和使用小轧花机、土打包机。
但记者还是在一个两县交界的村子看到了相当规模的自发形成的棉花交易市场。沿街有十几台露天安装的轧花机,还有榨油机,棉籽也可就地卖掉,可以说是形成了棉花经营“一条龙”服务,来交易的农民也络绎不绝。
据威县供销社副主任薛英建介绍,维护棉花市场的秩序关键在于保证棉花加工的质量。所谓优质优价,很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异性纤维。否则,织成的布染不上色。为此,采摘阶段,要用棉布包;在加工前,要清汇、排杂、拣三丝。而棉花市场上的交易商一般都做不到,他们往往争功近利、现金交易。这样就很容易破坏棉花原料。
既然私商产品的质量远不如我们的主渠道供销社,那他们为什么还能生存呢?据了解,棉花市场上的棉花主要去向当地的小纺织厂,这些小纺织厂一般只有在产棉区才可生存。只要价格低它们就愿意进货。私商经营灵活,经营成本低,低价是其优势。
如何理顺各级棉花企业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省到县,各级棉麻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逐级调拨完成国家收购计划。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不同级别的行政性管理公司。价格市场化后,定价权和经营的重心随之都转移到了县里(因为棉花资源主要在县里),而各级棉麻公司也将成为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关系。
据河北省棉麻公司总经理杨善兴介绍,由于省棉麻公司部分地担负着行业管理的功能,每担棉花可抽取2元棉花加价款,过去是调拨时扣缴,如今已有3年收不上来了。在新体制下,省棉麻公司要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优势,拓展业务,如开展信息服务等。地市级的棉麻公司同样如此。
棉麻公司转型中的矛盾集中在县与各厂、站的关系上。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河北省要求实行司厂站一体化,可以说司厂站一体化是河北省棉花工作的重点之一。所谓“司厂站一体化”就是由县棉麻公司对棉花的购销存业务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把县(市)棉麻公司建成带动本县棉花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目前,全省已有25个县实行了司厂站一体化,威县便是其中之一。全县32个厂、站联合成为棉麻公司牵头的银海集团,统一经营、统一定价,对县供销社理事会负责。
农民还会继续种棉吗
近年来,我国棉花出现了供大于求状况。1998年库存达1亿担左右,1999年预计棉花总产量将在8000万担以上,按消费7000万担计算,到1999年度末,预计棉花库存总量仍将增加到1.1亿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锡文分析,棉花供大于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产量高居不下;二是棉花替代品化纤使用比例提高,1995年化纤加工总量首次超过棉花;三是纺织企业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不活跃。
从一定意义说,棉花收购价格放开,正是想以价格来调节产量。据估计,全国棉农因价格下降可能减少近60亿元收入,河北省将减少9亿元收入。既然价格如此大幅下降,农民还会继续种棉花吗?这是由市场回答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替农民算一笔账。在目前1.65元的价位上,假定粮食价格不大起大落,农民种一季棉花和种两季粮食的收入基本持平,但一季棉花可能投入劳动少一些。并且威县从80年代开始种植棉花,精耕细作的技术已很发达,再说种植结构是有惯性的,一时也难以找到其它合适的经济作物,农民仍然会种棉花。但如果棉花价格进一步下降,农民的种棉积极性可能就会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