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情感障碍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目前,我国成年人的情感障碍患病率接近17. 5%,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罹患躯体病的病人比一般社区人群具有更高的情感障碍患病率,在神经内科患者中更为突出。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情感类精神障碍,据报道我国神经内科的抑郁焦虑患病率高达27% ~ 70%,抑郁和焦虑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恶劣的影响,使患者难以配合治疗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心理治疗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理治疗;神经内科;临床应用
为了帮助病人尽早康复并回归家庭与社会,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友爱精神,以及更专业的医学知识,包括:康复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运用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情感障碍患者安全快速的度过康复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6.3±2.3岁,平均病程3.2±2.0年,神经衰弱13例、焦虑症16例、抑郁症14例、其它7例;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7.0±1.9岁,平均病程2.9±1.9年,神经衰弱14例、焦虑症17例、抑郁症13例、其它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研究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一是兴奋型情感障碍患者服用五氟利多片,20mg/次,1次/4天,60天/疗程;二是抑郁型情感障碍患者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20mg/次,1次/天,14天/疗程;三是焦虑型情感障碍患者服用佐匹克隆片,睡前口服,1片/次,1次/天,14天/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一是行为疗法: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并利用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异常的行为;二是认知疗法:纠正患者对外界的不适应,提高患者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能力,从患者的感觉、视觉、知觉及思维等方面,加强患者判断客观事实的能力;三是催眠疗法:利用催眠的方式,通过模糊语言,缓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功能障碍,将积极的思维及情感整合到患者身上;四是家庭疗法:帮助家庭成员消除对病人的看法,提高家庭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关爱水平。
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格改变、行为异常、言语异常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治疗后,焦虑抑郁症状基本消失。但是在进入康复期患者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主要有:患者缺乏应有心理准备,悲观地认为得了大病,被别人看不起,亲人、朋友、同事都会另眼相看和受到社会歧视,而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观念和自杀的行为。
三、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6.00%;这表明,在传统抗焦虑治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扩大对病的治疗范围,纠正患者已处于失衡状态的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调节机制,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帮助患者康复。许多情况下,心理痛苦贯穿着神经内科患者的全部病程,并随着病情和干预措施的变化而日益加重。长期积聚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所致的一个最明显的后果便是造成患者出现失眠情况。心理压力不是单方面的加重失眠症状,还会加剧神经内科相关的焦虑和抑郁,诱发更为严重的睡眠问题,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治疗的开展及治疗后的康复进程。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仅能消除患者的躯体病痛,却难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设法在救治过程中消除不良情绪成为了治疗神经内科患者的迫切需求。对此,在服药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优化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治疗水平,更好地矫正患者的情感、认知、思维等情感障碍。对此,精神科治疗康复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利于纠正患者异常的行为及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具有临床可行性。
四、护理
1.有自杀的危险与消极、抑郁情绪有关。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亲切、热情、和蔼、谦逊,尊重他们,爱护他们,鼓励多参加娱乐活动,如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等。帮助他们减少自卑,树立信心,教会患者“抬起头来做人”。做好单位及家属支持系统工作,加强患者与家属、单位的联系,让患者感到家属、单位的同志们都在关心自己,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必要时可以假释出院与家人团聚,这样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仍然是社会有用的人,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2.焦虑、恐惧与患者紧张情绪有关。根据患者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安排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实行开放或半开放式的病房管理,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和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患者,可组织郊游、玩耍、市内观光,以增加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加患者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情绪。
3.加强患者特殊生理及心理需求,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待不同患者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护理以及锻炼的目的与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促进护患关系。
目前医学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更是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社会,而心理护理干预管理是护理工作的主导,所以及早有效给予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丽君,白诗,黄伊娜.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38-239.
[2]吴本春,于妍,邵明亮.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30-631.
[3]杨宇.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10-211
论文作者:赵业勤,赵秀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抑郁论文; 情感论文; 障碍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