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公路工程施工及养护的思考论文_东生俊

关于对公路工程施工及养护的思考论文_东生俊

青海省海东公路总段 青海 海东 800600

摘要:公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和养护管理关乎公路整体质量,对公路后续投入使用可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研究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和养护管理,对提高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及养护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讨论公路工程施工方法和公路施工养护管理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供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方法;养护

1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技术

1.1 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公路工程竣工后,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路基使用的填充材料的性质以及压实的效果。目前改善路基施工质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填土要求和岩石工艺的不断改进。在选用路基填充材料时,应该采用CBR值来表征路基的强度并且引进路床等一些概念。目前我们国家的地基夯实技术发展很快,主要采用的路基压实设备是大吨位压路机,压碾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很好地提高了路基压实施工工艺。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压实施工时难度比较大,必须要做对应的技术工艺调整。在处理软土路基方面,主要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轻质路堤以及灰土挤密桩等方法。我们国家的路基防护的工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包括冲刷防护、坡面防护及支挡防护等。

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路工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不仅表现在发展了多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而且在材料方面研究和发展了高强度的钢材、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应用技术,并且在研究和应用后张法、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和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预应力施工的成套技术,包括先张、后张、有粘结、无粘结、后张自锚等方法以及配套的各类锚夹具和张拉设备。在公路工程的应用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点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类型在不断发展中也日渐丰富。

1.3公路路面的施工技术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很大的刚性、抗疲劳性以及线型美观、顺畅等优点,不仅优先应用在交通繁华城市的出口路段,并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山区公路的路面等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主要表现为: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连续性、材料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工程材料,它是影响公路施工技术应用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公路的路面施工中,通常情况下采用干硬性的混凝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硬化收缩度,节约水泥。

正确使用精平提浆和收光作业,可提高路面平整程度,实际中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在采购材料时,要反复认真检查材料是否符合技术标准,通常采用的沥青标号是AH-110、AH-90。同时,选用拌和设备也特别重要,它们影响沥青拌合质量和产量,进而影响工期及工作的连续性。路面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摊铺机,效率要高,而且压路机选用组合作业。施工中,要严格检查各项指标,执行各项制度,保证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公路和桥梁过渡段的路基地面的施工技术

路基路面施工最薄弱的部分是路桥过渡阶段的施工。通常是桥头设置搭板,但一旦被破坏,不仅影响正常车辆的通行,而且施工难度大,维修费用高。有些国家不设置桥头搭板,这就需要对后台填筑周密设计且认真施工,填料及压实要求要高,或是采用专门结构措施。在施工中,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是桥背的软弱地基要控制好,主要处理措施有换土法、排水固结法、超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等,依据实际情况施工,提高承载力,改善地基性能,减小桥台及路堤沉降差,有效避免错台。同时,还要根据台背的渗水量、降雨资料及填充材料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

2 公路施工养护管理措施

2.1 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

路基是公路基础结构,具有支撑混凝土层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强度要求,采用合格或特质的材料进行填充,尽可能采用当地的工业废料或建筑废料,填充过程中注意分层填充和铺设,并利用专业设备进行压实,填充材料应当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防止材料大量吸水导致路基硬度下降,引发塌方。完成路基建设后,技术部门应当严格进行检查,反复试验后,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保养,确保其硬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检查所用的施工材料,防止其中掺杂着植被、杂物或淤泥,继而影响路基填土的性质。同时在填充路基时,应当每层都整平,设置周边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冲刷带走细沙,导致填土结构变质,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2.2 公路工程施工养护途径

公路工程施工养护途径主要有:1)车道通行与施工交错进行。当公路施工项目位于现行车道时,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应封闭在施工点所在的车道,禁止车辆或行人通行,其余车道正常使用。随后在沿行车方向上设置施工标志,并用移动板将施工点围起来,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灯,提醒行人或车辆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2)改道通行。公路施工中,出现整条道路维修或施工场地占用大部分路面时,应当通过改道通行,避免小车道通行造成拥挤,引发交通事故。同时改道通行十分有利于新修建公路的养护,防止过早通车造成新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3)采用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方法进行保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方法仅适用于车流量比较小的公路路段,主要是在施工作业区域内连续摆放隔离墩,标注清晰的分道线,通过疏导、限速过往车辆,避免安全隐患事件发生。

2.3 实施合理公路养护制度

养护是指对公路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防止其质量下降,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公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由于车辆长期冲击和压载,加上受风沙、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公路主体容易腐蚀风化,继而出现裂缝或损坏。公路一旦出现损坏,车辆反复碾压,极易导致损坏程度不断扩大,继而影响公路整体质量。公路养护是减少损坏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因此公路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养护制度,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养护制度相结合,并通过加强公路检查力度,发生损坏现象及时维修,防止损坏扩大化,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

2.4 实施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

公路是公共基础设施,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坏,其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十分庞大,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应当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措施,结合公路的特征,采用针对性养护方法。由于公路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比较大,其病害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公路病害多数发生在投入使用的后期阶段,可造成路面严重破损,加剧影响路面行车条件。因此,在公路服役期的后期阶段应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比如就地热再生、场拌热再生、碎石封层、稀浆封层等,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

结语:

总之,公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国民生产的基础设施,其使用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关乎国家经济效益。而公路施工质量和养护措施是确保功能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因此,在公路工程实践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还应当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在公路施工到投入使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的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东斌,高猛.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23):18-19.

[2]严琪,涂国旭,刘超.论公路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1):108-109.

[3]何金才,卢武军,华立辉.论公路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6):205-206.

论文作者:东生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关于对公路工程施工及养护的思考论文_东生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