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其中营造和谐课堂是主要途径。
一、正确理解“和谐课堂”
1、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即知识传授、智能发展、品德发展、美的陶冶、行为的感染等,都要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体系,教师必须起主蝨作用,学生的灵魂要靠老师的灵魂去塑造,而教师的灵魂是从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乐为学生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千方百计地创条件,使学生在教与学、知以与能、德与智、智力因素与非知力因毒品、理与情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地探索。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
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谐体现在老师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因此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何其它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均能获得正常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
3、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和谐
认知系统是指知识、能力等,动力系统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与学生在自身的良性循环和互相促进中得到提高,相互作用主要指师生之间从情感到知识的互相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抱有满腔的爱和高度的负责感。反过来,学生学习努力、刻苦、能力会明显提高,这也会使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从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中,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中得到启迪。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的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相辅相承的。
4、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和谐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会使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发生个对稳定的变化。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了和谐的联系,这有利于塑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他们接纳新的知识。
二、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1、给学生充足的思维学生空间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想发言手可以举得高高的,课堂是可以停下来,允许争论,表达对教师的讲授的不同看法,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上有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另外,在课堂上,我常常发自内心的表扬、鼓励学生:“这同学长大了学不好几何才怪呢!你看他通过平移静止图形,静中有动,想得多好呀!”“概括真好!既简练又准确,”这些简短的贴心话,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努力使自己全身心地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气氛中,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以真情的学生心头树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把“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点,以自己对知识的热忱,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发展为对学习内容和结果感兴趣的。比如,在学习角的提问时,教师提问:我在纸上画了一个60度的角,在黑板上画了一个60度的角,在操场上画了一个60度的角,这三个角,哪个大呀?一个学生说:当然是操场的大!教师又说:把一个30度的有放在10倍放大镜下看,你们猜猜,看到的角是多少度?同学们议论纷纷。通过热烈的讨论和实际测量,得出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粗细无关,而角的大小决定于夹角的大小。
在课堂上,我们要努力的种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聚精会神地思索,使教学过程充满思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达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3、重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和谐。教学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秩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个刚掌握的知识都是新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习“工程问题”时,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在知识结构上有相同点。当学生对路程÷速度=相遇时间等数量关系很清楚时,教师提示工程问题,学生发现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对比,只是总数量由具体的实际量转化为“1”,“1”是代表一项工程,一段路程等。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异同点的比较中掌握了新知,使新知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当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时,就会体验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自己不断追求新的知识的欲望。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和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里,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上,教师才能感受到主体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烁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论文作者:王福能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和谐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认知论文; 师生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