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问题_国际经济合作论文

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问题_国际经济合作论文

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及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半岛论文,经济合作论文,性及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困难

长期以来,相比于亚太地区其他次区域活跃的经济合作,在朝鲜半岛上的国际经济合作举步维艰。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政治和经济的障碍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着朝鲜半岛上的国际经济合作。

首先,南北朝鲜所处的对抗局面,不仅无法实现和平统一,而且对南北双方的生存与发展,对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南北朝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谈判,由于战略目标的严重对立和强烈的互不信任感的存在,双方关系始终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一度迎来了改善和发展的契机,双方先后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南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但随后发生的美朝核检查危机,金日成逝世后韩国金泳三总统采取的敌对态度,使南北关系急转直下,再加上一些突发事件的刺激,南北关系一度处于战争边缘。

1998年2月金大中上台后,比较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认为南北统一的目标不可能在近期内实现,当务之急是实现双方和平共处。为此,金大中提出了与北方全面接触的“阳光政策”,其三项原则如下:第一,韩国不允许北方对南方的任何武装挑衅;第二,韩国不对北方实行吸收统一;第三,韩国决意推动同北方的和解与合作。作为具体政策,韩国主张“政经分离”,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学术交流。韩国取消了韩国企业对北方的投资限额,鼓励大企业集团到北方投资,简化双方贸易手续,允许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以及经济组织的领导人在任何时候访问北方。但是,南北关系尚未根本改善,危机频繁,韩国内部对“阳光政策”有不少争议,影响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更为重要的是,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薄弱,1995年朝鲜向韩国的出口只有20%,而从韩国的进口只占进口总额的4.3%。对韩国来说,与朝鲜的贸易占其贸易的比重更加微不足道。

其次,朝鲜的经济体制与世界市场尚不接轨,这种状况对于半岛的国际经济合作也是一个障碍。

朝鲜政府宣布,它未能完成其“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的指标,而在此后的三年“缓冲期”(1994-1996年)之后没有提出新的经济计划,因为遭受两年大水灾(1995-1996年)和一年大旱灾之后,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自进入90年代以来,朝鲜经济已连续9年(1990-1998年)负增长,经济总体规模从80年代末的240亿美元下降到1996年的105亿美元,人均GNP由1000多美元下降到1996年的481美元。由于连续几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出现了饥饿状况。冷战结束之后,朝失去了众多贸易伙伴和市场,外贸急剧下降。进入90年代后,朝鲜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但缺乏支付能力,债务已达120亿美元。西方国家宣布朝为“无支付能力的国家”,使朝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

面对困难,朝鲜在经济方面开始实行“我们式”的改革开放,1998年朝鲜对其宪法进行了修改,在经济方面作了许多新的规定,显示了改革开放的迹象。如它允许工业、农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各显其能”,去解决经济方面的困难;公民具有居住、旅行的自由;允许个人生产经营,允许个人和集体进行交易的市场存在;广大的农村试行了承包责任制,“分组”划小,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政策更加宽松和优惠;还准备在东部的元山港和西部的南浦港建保税加工区,建立了一批合资合作企业。这些变化值得欢迎,但需要有一个过程。

最后,朝鲜半岛地区涉及极其复杂的大国关系,美国的霸权主义上升,美日同盟地区化,使半岛的紧张局势继续存在,影响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气氛。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一再声称要保持其对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美国在东亚驻军十万多,其中3.6万驻在韩国。美国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通过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和共同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竟把它们的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美日同盟地区化的目的是为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地区军事战略服务的。美国把朝鲜列入“无赖国家”的名单,利用“核检查”对朝鲜进行威胁,以至于危机迭起。在面积仅为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朝鲜和韩美共集结了180多万正规军队;其中70%部署在分界线两侧。双方常有摩擦,如果失控,不能排除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日本在依靠日美同盟的同时,也在与朝鲜谈判建交事宜,但是日本对于战争赔偿等问题仍难以作出让步。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朝鲜和韩国的经济往来是相当密切的,维护日本的经济利益对它十分重要。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冷却了相当一段时间。近年来俄罗斯调整了其对外政策,俄朝关系出现回升。2000年2月9日俄朝签署了《俄朝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俄罗斯主张2+4谈判,对现在的2+2谈判不满。俄将不支持关于统一的宣传,希望大国保证半岛的和平、对话,并援助朝鲜。俄主张维持半岛分裂现状,并通过保持同朝鲜的合作来维护其利益。

显然,半岛的良好气氛的创造,不仅取决于朝鲜与韩国,而且取决于各大国的政策及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缓和半岛的紧张局势,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首要前提条件。

二、促进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途径

综上所述,促进半岛的国际经济合作,其关键在于如何对朝鲜实行正确的政策。在冷战结束时,西方国家曾预言朝鲜会崩溃,韩国受东西德统一的诱惑和国内泡沫经济错觉的诱导,曾错误地推行“吸收统一”的政策。然而,朝鲜在受到严重自然灾害之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在1999年恢复了经济增长。可见冷战思维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相反,当韩国实行了“阳光政策”,从政治到经济都以新的态度对待朝鲜时,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终于成为可能。朝鲜经过了3年的“苦难行军”和一年的“强行军”,最需要的是安定生活,恢复生产,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如果不是外界一再施压,朝鲜不至向外挑战,从朝鲜的利益来看,一定会把保持和平、缓解危机、维持生存放在首位。

从宏观上看,朝鲜半岛包括东北亚地区还缺乏多边的经济合作机制,双边国际经济往来也还不很健全和发达。当然,亚太经合组织(APEC)已经包含了美中日俄韩,朝鲜加入APEC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亚欧会议中,中日韩三国也与东盟(ASEAN)结成了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在这些经济组织中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机制也许能逐渐形成东北亚的经济合作机制,使这一重要地区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中、俄、朝、韩等国都应不断完善本国对外经贸法规,使之与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统一关税、运费和服务费,减少关税壁垒,促进劳力、资金、物资和技术的流动。同时,还要加强科技、经贸、金融和外语人才的培训,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

从微观上看,需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通讯、能源电力等方面的建设,尽快接通中国珲春至俄罗斯扎鲁比诺、中国珲春至朝鲜训戎、中国伊尔施至蒙古塔木察格布拉克的铁路,建成东北亚大陆桥,加强中、俄、蒙、朝的公路建设,组建现代化车队,形成快捷的国际公路运输网,加强朝鲜清津、罗津港口建设,开通朝、韩、俄、日的定期航线,开通经过中国珲春的定期陆海联运。2000年4月30日,中国珲春至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韩国束草港的航线已开通。这是首条连接中俄韩的航线,直达日本海。加强中国延吉、朝鲜清津的机场建设,使其变为国际机场,开辟新国际航线。朝鲜平壤—罗津—中国珲春的光缆已接通,还应当在半岛建立光纤通讯系统、移动电话系统和电子数据传送系统。中国正加紧建设珲春电厂,设计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朝鲜的大型水利电力工程金刚山水电站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对改善朝鲜的能源供应有很大益处。朝鲜正在扩大罗津港、清津港和先锋港的吞吐能力,估计到2010年三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将达1.2亿吨。1996年至1998年朝鲜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举办了两届对外招商引资洽淡会。第二次会议由朝鲜政府与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举办。朝鲜提供的该区《产业投资议案》中拟定的招商引资项目总计117个,需要投入资金9.6亿美元。所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国际经济合作。

在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图们江开发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开发东北亚资源、发展东北亚经济、稳定东北亚政治环境、造福东北亚三亿人为目的,于1991年10月宣布,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被列为UNDP重点支持的多国合作开发项目。在1995年12月6日召开的会议上,中朝俄签署了建立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中朝俄蒙韩签署了建立开发协商委员会的协定和环境保护谅解备忘录,为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合作奠定了基础。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图们江地区的合作开发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主要因为韩国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主要投资者和主要的旅游者,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则更使其经济雪上加霜。日本在1997年经济萎缩,缩减了从东亚进口的25%,海外投资也大大减少。朝鲜经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至今尚未恢复。政治不确定性和资金短缺是制约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根本问题,两者互相影响。

图们江开发计划原定在20年时间内投资300亿美元,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图们江三角洲建立一个堪称“东北亚的香港”的经济开发区。

图们江开发项目的比较优势是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而不是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在近期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重要。从中国珲春到朝鲜罗津的公路将于2000年完成,参与计划的各国政府已经调整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航空服务,在入境、票价、航空网络的规模和结构方面作了各种约束和限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离开国际经济合作比较困难。图们江项目将建立投资公司,将私营资金与公共资金结合使用,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商业融资,管理特殊用途资金,进行融资培训和环境保护。

东北亚管理工程议案作为图们江开发中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已经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关注。它可以有效地解决21世纪该地区对清洁和高效能源不断的需要。同时,此项工程可以作为纽带形成一个多国合作组织,进而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联系起来。由于该地区天然气储量巨大,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吸引资金进行开发是可行的。日本尤其希望下一世纪有足够的能源供给,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如果这一项目开始规划实施,将通过俄罗斯、蒙古、中国和朝鲜,并连接日本,使整个东北亚的经济发展和合作上一个台阶。图们江开发项目并非仅对中国有利,而是连接俄、蒙、朝、中、日、韩,使各国都受益。天然气管道工程更是如此,对于产出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大有帮助,对于接受国日本也是至关重要,参与国如果都能获得清洁高效的能源,则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而且,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对于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平安全、政治稳定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图们江开发计划是国际经济合作在朝鲜半岛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政治、战略和经济的利益,美国和日本对于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十分关心,但是参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实际行动仍然很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等,但缺乏资金和劳力无法开发利用。中国东北平原地区是世界闻名的谷仓。朝鲜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磷镁矿占世界储量的一半,金、铜、锌、铝等七种矿物居世界储量的前十位。但朝鲜多山,又制约了粮食供应。中国和朝鲜都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大量人力资源,美国和日本具有充足的资金,如果各国优势互补,则开发前景光明,各国都将受益无穷。北欧国家对此也表示兴趣,但也还未积极参与。亚欧会议召开后,欧洲与东亚的经济合作意向日益明显,但是实际开展的项目还不多,参与图们江开发计划是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最好机会。

三、中国在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中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恰恰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条件。中国是唯一同朝鲜与韩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国家,是四方谈判的一方。中国与朝鲜的良好关系当然与历史上的友谊与合作分不开,同时也是地缘上的“唇齿相依”和稳定周边安全的需要所决定的。1990年后俄罗斯与朝鲜的交往一度锐减,中国成为朝鲜最大的石油和粮食的援助者,并为朝鲜提供了安全保障。中国的政策曾经引起国际上的误解,尤其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时,更被认为中国是在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韩国学者多次在学术会议中提问,中国支持北朝鲜,是否意在阻挠南北统一。实际上,中国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为目的,迫切需要营造和平安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尤其是中国周边环境。中国与所有的周边国家都改善了关系,甚至作出了相当的让步,加强了各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共同繁荣,哪里是邻国的“威胁”呢?朝鲜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从未因给予援助而提出任何损害其主权的要求。在给予朝鲜粮食援助的美、中、日、韩四国中,中国是唯一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的援助者。统一是朝鲜半岛人民自己的事情,应当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中国为朝鲜与韩国的谈判、协商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促成了两国首脑的会晤。朝日建交谈判,最初也有中国的帮助。今天,韩国和国际社会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繁荣稳定的朝鲜对于东亚和亚太地区是极其重要的,在相互依赖愈益增强的今天,朝鲜的“崩溃”会给整个地区带来难以想象的动荡。有识之士都会承认中国的政策是明智的,它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对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有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增强,中国将会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与朝鲜的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中国的吉林和辽宁两个省与朝鲜隔江相望,边境贸易十分活跃。朝鲜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原木、钢铁原料及半成品、矿砂、中药材及海产品等;中国向朝鲜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谷物、肥料、食用油、煤及食糖等。朝鲜对中国的化纤、纺织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长。中国辽宁省的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仅一江之隔,现在丹东市有几百家企业,通过委托代理的形式参与边境贸易。丹东市在朝鲜也有三十家以上的合资企业,投资数百万美元。中朝的经济技术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兴旺。从1998年开始,相继开通了丹东至平壤、妙香山、开城、金刚山等地的国际旅游线。1997年丹东市已接待赴朝中外游客17000多人次,参与国际旅游业的公司发展到36家。当然,中国与朝鲜的贸易总额仍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朝鲜的经济状况不佳。随着朝鲜经济的恢复,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加深,两国也许会更大地促进经济往来。最近中国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两大新变化,一是在中国国内开发西部地区;二是在国际经济中实行“走出去”的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向国外发展,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发展,这也使中国企业与朝鲜的合作更有动力。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政治经济关系全面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上也很罕见。1998年11月两国领导人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政治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跨世纪发展确定了框架。1998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达212.6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62.69亿美元,从韩国进口额149.95亿美元。截止1998年9月,韩对华投资项目10817件,协议投资金额142.61亿美元,实际投资额71.1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国。两国在资金、产业、金融、科技和劳务等方面的合作也有一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两国的经济合作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实质阶段。截止1998年11月,中韩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科技协定、文化协定等28个协定,渔业和航空协定也在积极磋商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层次较低,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中国急需的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少。韩国对华投资大多为中小企业,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中国对韩国投资还刚刚起步。据中国海关统计,在中韩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中方的贸易逆差成倍增长。1992年中方逆差2.18亿美元,1993年25亿美元,1994年29.17亿美元,1995年36.05亿美元,1996年46.71亿美元,1997年58.13亿美元,1998年87.26亿美元。中国政府主张扩大贸易总量,在发展中求平衡,以妥善解决贸易逆差问题。韩国政府应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中国也应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确保合作进一步开展。两国间还需要增进了解,大力培养经济合作的人才。

中国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决定在2010年初步建成市场经济的框架,这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程度更高。所以中国在考虑参加国际经济合作时,不仅重视双边关系,也更加认识到多边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加入WTO和将在上海召开APEC会议,都使中国政府作了更多的思想准备。1999年4月,中国政府批准调整成立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协调小组,由国家计委负责,包括科技部、外经贸部、外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吉林省政府等14个部门。协调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研究图们江开发和国际合作的重大问题,编制我国对这一项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协调我国参加联合国有关这一项目的国际会议和活动,沟通各方信息,为对外谈判提供决策意见。从实际措施看,中国政府决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变中国东北地区和图们江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这些巨大的建设项目需要大量投资,除了在国内筹集资金,进行工程设计和物资准备外,还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弥补资金、技术和设备的不足。建立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是多国受益的项目,也必然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它还将产生出许多下游产业如炼油、石化等,在中国东北地区或朝鲜生产,成本会更低廉。防止国际水域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北地区多用燃煤,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果国际经济合作帮助中国解决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并使成本能达到投入商业性生产的要求,使中国将输煤燃煤改为输气(液)燃气(液),将减少大气污染,也能使邻国免受大气污染的波及。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机构和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中国愿意为促进建立这一机构和机制而作出贡献。具体可以考虑建立类似APEC的有官、商、学三方权威人士参加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委员会(NEAECC)或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NEAEC),建立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筹建东北亚合作基金,并为将来设立东北亚开发银行(NEADB)提出具体设想等等。笔者相信,在21世纪,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一定能铸剑为犁,迎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标签:;  ;  ;  ;  ;  ;  

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问题_国际经济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