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开展投资连结保险的思考

对我国开展投资连结保险的思考

汪春慧[1]2002年在《对我国开展投资连结保险的思考》文中认为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保险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新格局。“九五”期间,国内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1.8%,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长8.3%的速度。然而,不得不看到的是,国内保险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前几年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在高预定利率时期利用银行降息卖出大量保单,这些保单因人民银行多次调低利率而致使高预定利率风险暴露无遗,利差损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国内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国内保险市场将逐步接轨国际市场,国内外保险业展业环境和条件将无差异,这对以承保利润为主要利润实现方式的国内保险业而言压力巨大。面对压力和挑战,除加强与改进服务外,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陈出新、设计新的适销对路的险种就成为国内寿险业的必然选择。1999年10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随后新华、中宏和信诚等保险公司都先后推出各自的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自此,中国寿险业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创新时期。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在条款设计上较传统保险更为复杂,它采用独立账户投资回报浮动的设计原理,摆脱了保险产品对银行利率的依赖,彻底改变了保险公司的被动局面。它将客户所需要的风险保障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区分开来,保险公司只承担保障风险,投保人投资账户的投资风险由投保人承担。投资连结保险的出现对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快了我国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实现良性互动的步伐,但是投资连结保险的主要卖点是投保人对资金增值的强烈愿望,与保险作为风险保障的基本职能相距甚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无法同发达国家相比,将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连结保险大面积在中国普及是否适用?或者需要什么条件,会带来什么结果,会不会冲击中国的传统寿险市场,<WP=3>使处于刚刚萌芽状态的中国寿险市场偏离方向,这些需要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仔细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努力,对此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效。本文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对寿险保单的基本功能进行理论阐述,接着结合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历程、产品设计、基本特征,对投资连结保险在国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投资连结保险的成功发展需要五个方面的条件,随后对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理论思考,指出我国大面积推广投资连结保险的条件尚不具备,并对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市场定位提出建议。具体来说,全文分五大章:第一章:投资连结保险发展历程和产生的意义。首先,笔者从分析购买保险的动机入手,分析保险结构说明典型的人寿保险单如何由保险因素和投资因素两部分组成,从而演示人寿保险单的两大功能:保障和投资功能。随后在“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历程”中,阐述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消费者物价水准与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在长期状况下,双方的走势走向相同。第叁节主要阐述了投资连结保险产生的动因和意义。高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波动频繁、投资工具之间的激烈竞争、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使得寿险公司做出的反应是改善传统的寿险产品形象,增强寿险产品中的投资因素,不断开发设计引导人们投资动机的寿险产品,使新的寿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具有竞争力。第二章:投资连结保险的产品设计和特征。投资连结保险分成“普通用户”和“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客户缴纳的保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分别进入两个账户。在普通账户内的资金按传统方式运作,用于保证对客户的最低保险责任,独立账户下有若干个投资组合。每个投资组合都分成若干个等价值的基金单位,客户有权决定保费在投资组合之间的分配比例,进入独立账户的保费全部注入客户选定的投资组合,用于现金价值积累,其投资损益直接导致现金价值增减,最终决定对客户的给付金额。随后通过比较投资连结保险与传统险种的区别来展示投资连结保险的五个特征:1、投保人自选投资工具和自担投资风险;2、独立账户;3、引入共同基金原理,投资工具多样化选择;4、信息公开、<WP=4>高度透明;5、现金价值和保险给付金额随独立账户的投资状况变动。第叁章:国外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发展情况。从横向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投资连结保险在美国和日本产生背景、产品种类、政府监管、税收政策等,并分析日本投资连结保险经营失败的原因:经济的波动对产品销售的失败只起到诱发性作用,销售的误导行为导致产品形象受损和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是根本性原因,且其影响是长期的。对投资连结保险在国外发展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可以得出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的五个条件:1、具有支付能力又有投资理念的消费群体是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的前提;2、投资连结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对宏观环境非常依赖,其中包括利率环境、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3、投资连结保险的产生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作支撑;4、投资连结保险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和人员培训都提出很高的要求;5、投资连结保险对政

管人庆[2]2010年在《投资连结保险中投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投资连结保险是传统人寿保险与投资基金相结合的产物,在产品结构上不同于传统寿险产品,相应地在投资连结保险中也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保险产品的特殊法律关系,把握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是对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投资利益进行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投资连结保险的法律属性探讨出发,论证投资连结保险的法律属性具有复合性,其本质是一种复合型金融产品。同时,分析投资连结保险投资部分风险独特的分配机制,研究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投资利益保护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在论证了投资利益保护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投资利益保护的实现形式,即对投资账户的保护。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中投保人的投资利益,笔者主张从私权利保护和公权力保护两个方面研究其法律保护方式与手段。投资利益的私权利保护是在投保人既有权利义务体系的法律保护机制下,建立全新的、能满足投资利益保护需求的权利义务关系体系;而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投资利益保护中公权力介入的范围包括投资连结保险的市场准入、合同基本条款之法律审查、投资账户投资行为的依法规范几个方面,其重点和核心是对保险人投资连结保险信息公开的公权力干预,即信息披露制度。最后,笔者从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运作现实出发,探讨投连险投保人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的现实问题,并尝试提出投保人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设计。

张益玮[3]2016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投资型保险可溯源至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并迅速发展为占据人寿保险市场主流的保险产品。作为人寿保险的创新性产品,投资型保险将投资的选择权和风险转嫁给顾客,由顾客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盈亏承担风险。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投资型保险发展更为迅猛,市场上充盈着各类型的投资型保险,而相应的法律规范却有些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亟须加以完善之。本文以“阿里娱乐宝”的实例引入,在对投资型保险、电子商务、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性问题各自梳理后,结合我国当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域外的监管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监管水平的措施。包括确立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监管的基本原则;整理监管法律规范,提升法律层级,完善立法体系;增加监管责任主体,多方位监管,完善监管的手段和方式;明确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法律属性,强化监管手段;明确投资型保险相关主体市场行为的具体监管标准,对具体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实例及其评析。“阿里娱乐宝”及其引出的法律问题,本部分主要围绕阿里娱乐宝这一创新型金融产品,分析了其性质,提出其与众筹的差别,研究了娱乐宝中存在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娱乐宝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本章对于“娱乐宝”性质的梳理属于本文的一大创新点,第二章,电子商务、投资型保险与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本部分从娱乐宝的维度链接到投资型保险、电子商务、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叁个核心关键词,首先对电子商务的内涵进行界定,包括其概念及类型;然后对投资型保险的定义、法律属性、主要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释,旨在为全文展开奠定理论和逻辑基础,其中对于投资型保险的法律属性分析属于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然后简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投资型保险经营平台的类型;之后是对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解读,包括其涵义、主要内容及意义。第叁章选取部分域外国家或地区,对其相关监管经验进行考察,提炼出了域外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投资型保险监管及其完善监管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第四章从当前我国投资型保险的法律监管现状出发,指出我国投资型保险法律关系主要由保险法进行调整,辅之以系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并应遵守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然后文章重点探讨了监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为后文讨论我国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提供实践基础。第五章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思考,在前文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包括确立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监管的基本原则,并在借鉴和反思的基础上,对法律层级、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方式、对相关市场主体行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案。第六章对文章作出总结。

徐德正[4]2004年在《投资连结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投资连结保险是指包含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中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与传统寿险产品的根本区别是,该产品将投资选择权和投资风险同时转移给客户。具体来说,客户购买投资连结的保费分成两部分,小部分用于购买保险保障,大部分划入专门的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的投资机构进行运作。

吴志军[5]2009年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研究,是在其发展历史不长,经营实践不充分、理论研究不深入的背景下进行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理论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既是中国保险业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主观要求。无论是相对于保险经营者,还是相对于保险消费者,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问题的研究,本文从中国保险市场实际出发,围绕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与风险”的最优平衡的主题进行。按照“困惑——风险——发展”的研究思路,将其研究内容设为八章,着重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问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问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问题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问题是中国非寿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日本模式和韩国模式,通过总结国内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华泰模式等,发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应该坚持风险保障性业务为主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由风险较低的保险业务向风险较高的保险业务发展、由预定收益保险业务向非预定收益保险业务发展;充分认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不同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根据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周期性变化,适时调整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与传统型保险产品之间的业务结构;针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固有特性和保险客户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作好明确的风险提示,以期达到用适合的营销渠道销售适合的保险产品,将适合的保险产品销售给适合的保险客户。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问题。本文研究认为,保险产品的性质决定着保险的盈利模式。保险产品的性质不同,保险的盈利模式也不同。受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性质的影响,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产品的盈利模式。如果说传统的保险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以“承保收益”为主的单一的盈利模式,那么,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则是以“承保收益”、“投资收益”和“服务收益⒋相统一的组合式的盈利模式。本文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模型分析中,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为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在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分析中,通过建立其盈利模式的基本模型即Rp+Rr=(pq-πL-Cp)+[A0(rt-r0)-Cr0],发现最优的保险费率p不仅取决于承保风险的损失状况,而且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Cp;固定利率r0不仅取决于资金运用收益状况,而且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Cr0。而在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中,通过建立其盈利模型R=aB0+b Xt-B0(c1+c2)-πL,发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收益一方面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的状况。不同的投资策略或投资组合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的高低,从而影响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结果。另一方面,取决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中关于保险责任的保单设计。如果被保险人对风险保障功能的要求偏高,保险人赖于收取保费的保险费率就偏高。反之则否。毫无疑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销售成本,也是影响其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保险经营的管理水平,降低保险产品的销售成本,不仅是保险经营者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保险经营者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问题。本文研究认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不仅是一种“盈利”经营,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经营。与其它风险经营相比,这种风险的经营显得相对复杂。传统的非寿险产品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定价风险,即“保险费收入无法满足赔付需要”的单一风险。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风险则是多种经营风险的组合。本文的分析表明,在预定收益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中,造成保险公司亏损或破产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资金运用收益无法同时满足保险损失赔付、预定收益支付和其他成本支出等,其结果有可能导致保险资本金被侵蚀;造成预定收益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失败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故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者不仅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和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设计缺陷和开发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等内部风险的影响。然而,与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相比,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则有着明显的差异。经营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的保险人虽然也承担着承保风险,但他却可以将“利率风险”推给客户。投资收益的变化只是通过“投资管理费用⒋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盈利。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并非通过“利率⒋去传导,而是通过“销售”来影响。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走强时,其产品销售火爆,使得“费用”收益增加,盈利增长;而在经济衰退,资本市场走弱时,其产品销售困难,基金资产价值缩水,使得“费用”收益下降,出现亏损。在一定意义上说,以“费用⒋收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基本属于“看天吃饭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营者对于经营时机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说,能对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的因素,而不是保险公司的外部风险的因素。面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复杂,变化多端的现实,本文强调指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必须贯穿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整个业务系统中去。首先,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产品开发阶段,通过树立科学的开发理念,使之认识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开发,不是保险公司发展中的一种“投机性”选择,而是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拓展风险管理服务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建立科学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组合策略,关注“承保周期”和“经济周期”,科学把握周期变化规律,并根据“两个周期”变化,选择合理的产品组合方式;通过确立差异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模式,避免保险市场中业已存在的“产品单一、同质化和目标客户不清”等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在产品销售阶段,通过销售渠道的科学管理、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定规范的产品介绍资料等措施,以引起客户的关注,满足客户的需要。最后,在资金运用阶段,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险资金投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投资盈利能力,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问题。本文指出,由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保险业务存在着与传统的保险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所以,国家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发生了变化。具体的说,第一,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本需求,而且要保持一定的业务发展规模。资本要求和业务规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一定的资本量支撑着一定的业务发展规模;而业务规模的发展又必需以既定的资本量为前提。不同性质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要求不同的资本量与之相匹配。这种由产品性质决定的资本分配比例,反映到保险监管问题上就是资本监管的差异性。实行分类匹配原则,强化资本比例监管,成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的必然选择。第二,在资产组合监管方面,本文强调应在定量限制监管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审慎人”规则的理念。依据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性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国际保险资产结构的分布等,研究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险资产组合监管比例,使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保险资产组合上实现相对均衡。第叁,在信息披露方面,本文认为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化信息披露机制,体现“公开、公正、及时、充分”原则,促使保险公司面向市场和公众,披露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信息,为客户作出正确选择提供可能,为保险公司保持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本文强调,针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风险的而实施的保险监管措施,其目标不是为了单纯的风险防范,而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中的风险与发展的平衡。加强保险监管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发展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目前中国保监会实施的越来越严厉的监管措施,是防范保险经营风险,保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监管部门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所实施的监管,是国家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的一种扶持和鼓励。尽管本文建立了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基本发展策略,但是由于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历史不长,数据不充分,因此本文没有能够对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作者今后会继续关注这一问题的实践发展,继续跟踪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

张强春[6]2014年在《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保险公司的鲜明特点是多元化经营,表现为产品多元化、地域多元化、纵向多元化等。多数保险公司的纵向扩张实质上是实现专业化经营的方式,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经营多个险种,所经营的险种少则叁、五个,多则十余个,有的公司业务非常集中,有的则很分散,这些现象可归结为保险公司产品(业务)多元化经营差异。分析保险产品多元化经营行为的动机、原因及其对公司绩效和业务发展的影响,对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探寻其中的规律性,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文共8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导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对象、目的、思路、方法、意义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梳理,介绍了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概念、分类、原因、衡量方法、与绩效的关系等,重点综述了与本文联系密切的相关多元化、行业内多元化,以及金融保险业多元化经营的有关研究。对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多市场接触、资源基础观、协同效应、范围经济、内部市场、委托代理理论、共保效应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3章,从制度变迁和企业实践的角度,对我国保险业多元化经营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将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划分为1980-1995年保险业务恢复与全面经营、1996-2002年严格分业经营、2003-2012产寿险相互渗透等3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制度变化对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区域多元化、纵向多元化经营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重点是产品多元化,而跨行业多元化经营、产业链延伸的纵向多元化尚不具有研究意义。然后,分别从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化公司的角度,以产品类别计数、赫芬达尔指数、熵等方法,对2002-2012年保险公司的产品多元化程度进行衡量和测算,进一步分析概括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行为特征。第4章,对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保险险种内在关联度分析方法,测算比较了险种内在关联度和实际关联度,通过二者的比较,印证了险种内在联系是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基础的观点。针对我国保险业特点,提出基于险种相关性,在外部行业机会诱导与公司内在驱动的共同作用下,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机制。在行业机会诱导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保险需求变化,影响险种行业规模、市场容量、竞争性和盈利性,引发保险机构调整业务经营策略,带来业务类型和结构变化,并表现为多元化行为和程度变化。在企业内在驱动方面,险种相关性为保险公司内部有形资源共享、无形资源的共享移植提供了基础,由此带来保险销售、运营、财务等方而的协同效应,并可能产生范围经济,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同时险种的差异性带来风险分散效应,降低业务发展和绩效的波动性。第5章,分别从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和保险集团公司叁个视角,以2002-2012年我国100余家保险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地实证分析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具有追求财务协同与盈利、销售协同与扩张、运营协同、风险分散等方面的动机,并且受到公司股权性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在动因与公司所经营险种的行业集中度、市场容量、盈利性、成长性等行业特征相结合,共同作用和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并带来多元化程度的变化。具体影响因素既有险种行业集中度、规模、增速、赔付率等行业因素,又有公司盈利状况、业务发展及其波动等经营因素,还有股权性质、结构等公司特征因素。第6章,以2003-2012年我国98家、89家保险公司为样本,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混合回归、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多种估计方法,对多元化与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产品多元化经营及各险种业务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但产品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对绩效指标的选择具有敏感性,二者显着的正向关系是建立在以资产收益率(ROA)衡量经营绩效基础上的,当以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绩效时,二者的关系不再显着。此外,保险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规模、保险资金运用率等变量与绩效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而上市保险公司、中资保险公司等变量与绩效存在负向关系。区域多元化、集团化经营、公司费用管控等变量与绩效的关系不显着。第7章,以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两个经营最为广泛的险种为例,分别以我国100家左右保险公司2004年-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业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健康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主营业务等变量与健康保险业务增长存在显着正向关系,表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健康保险发展;虽然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水平不高,但提高专业水平能够促进其发展。在意外伤害保险方面,公司多元化状况、主营业务与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增长没有显着关系,表明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作用有限;意外伤害保险不需要很高的专业化水平,更适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此外,研究发现,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能够相互促进;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均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受到上期发展状况的影响。第8章,对主要结论进行综述,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和未来方向,提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管的政策建议。同时,针对研究不足,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和方向。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集团化公司的角度,对保险公司产品多元化经营程度进行了量化测算和比较分析。对保险险种内在关联度与实际关联度进行测算,提出并通过内在关联度与实际关联度匹配程度验证了险种内在联系是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基础的观点。第二,提出行业机会诱导与公司内部驱动共同作用促使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机制。提出并分析了险种行业机会诱导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因素,以及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变动与多元化程度变化的关系。从内部驱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基于险种相关性、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和基于险种差异性的风险分散效应,及其对多元化的影响。第叁,从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集团化公司叁个视角,较为全面地实证分析了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与影响因素;以较长时间和包括产寿险公司在内的广泛样本,采用能够较好地克服内生性问题的2SLS,对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与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为例,采用系统GMM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对保险业务发展的影响。

王森[7]2008年在《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发展迅猛,不论目前的分业经营,还是将来的混业经营,银行保险的发展都将以不可逆转的形势向前发展。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银行保险业产生的内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在探讨我国银行保险成因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严峻问题;运用SWOT原理与方法,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现状以及行业内的竞争态势;依据营销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银行保险业产品/服务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个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银行保险继续保持或扩大市场优势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王和[8]2004年在《保险投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我国保险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情况分析,在保险业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主体的增加,竞争的加剧,将导致作为保险行业主要业务的承保经营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保险业的生存主要是依赖对于保险资金的有效利用,依靠投资收入维持企业的经营和生存。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情况看,特别是在入世之后,保险业也将面临着同样的形势,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在我国保险投资将在保险经营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整体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固然有政策环境、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保险企业自身的因素,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1993年之前保险公司在经营资金业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这一现象。今天,在一个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我国的保险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课题,要在今后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我国保险企业的投资能力,除了要应对国内的竞争外,还要应对国外的竞争;除了应对同行的竞争外,还要应对来自其他金融行业的竞争。在与这些竞争对手的较量过程中,我国保险业除了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应当摈弃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开创性的思维,充分利用保险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借鉴金融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保险投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索。否则,我国保险业就难以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国内外对于保险投资的研究大都局限在运用传统的理论、技术和工具的基础上,基本思路是保险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利用,缺乏从创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保险行业对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也仅仅局限在产品设计的微观层保险投资创新研究面,更多的是从提高和丰富产品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目前,尚没有人对将保险的风险经营与资金经营在保险产品内部,或者经营主体内部进行结合的研究,即将风险经营与投资进行结合,在传统的保险产品、经营渠道内部加入投资的内涵,使保险产品成为复合型产品,实现风险经营与投资的双重功能,利用保险公司在经营保险产品中的比较优势,通过资源的内部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其投资活动的独特优势。 对于保险投资创新研究,不仅能够通过形成保险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来自投资银行等行业的竞争,对于传统的保险业经营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意义。同时,保险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的解决,将推动我国保险业经营范围多元化发展,为开发和经营保险投资复合型的产品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的目的。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至叁章,通过对于保险资金的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清晰保险资金的性质、分类以及特点,为保险投资创新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从国内外保险资金运用历史与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保险投资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保险投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全新的保险投资定义与分类,进一步明确研究领域和思路。对保险投资创新的思路进行历史考证,同时,对保险投资创新的外部压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险投资创新的基本设想和框架。对于保险投资创新的理论依据开展研究,通过金融效率理论、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共生理论和保险职能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投资创新研究的方向,为保险投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具体的模式探索保险投资创新的可行性,为我国进行保险投资创新提供依据和具体建议。通过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和具有准现金价值保险产品两个领域的实证性研究,提出保险投资创新的具体方案。选择这两种模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内容播要 份一一.曰‘‘口“曰..‘目曰“‘.自目目品的研究,既有对传统保险产品投资功能的研究,又有对新出现的储金型产品、投资连接型产品投资功能的探索;对具有准现金价值保险产品的研究,则是从挖掘保险与投资内在联系出发,从资源和成本优势的角度展开研究.,同时,选择了汽车保险业务作为样本,将传!究的汽车保险、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与保险投资功能进行结合,提出了汽牟金融服务综合产品。研究从这些业务的特点出发,结合产品经营和管理,研究其投资属性以及特征,着重研究其作为投资工具进行实际运作的可行性设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六章针对保险投资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制约问题,包括法律制度环境、行业管理和税收等问题着重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保险投资创新环境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政策层面的问题。同时,就保险投资创新的风险及其防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险投资创新的风险及其特征,从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和政府监管部门外部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的建议。

刘洋[9]2013年在《我国变额年金保险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变额年金保险作为寿险产品中的一款创新产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在欧美市场上已成为主流产品。2011年,中国保监会正式启动变额年金保险试点。但在试点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如销售业绩不佳、投资收益不乐观等问题,这些问题既与保险产品门槛高,较难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关,也与资本市场低迷有关。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变额年金保险试点两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表现出来的几个重要问题和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据此分析制约我国变额年金发展的因素,提出税收政策、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四个外部因素和保险公司产品定价、保险资金运用和销售管理叁个内部因素制约着我国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同时,本文还参考了美国和日本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经验,找到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外在建立适合变额年金保险发展的税收制度、完善资本市场、提高监管质量和服务、重视消费者教育和内在加强定价风险管理、拓宽保险资金运作渠道,注重保险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共七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对策。

胡艳[10]2005年在《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投资连结保险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于欧洲的金融创新浪潮,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迅速成为世界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其特殊的产品结构设计和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的双重功能是它迅速发展的原因。在我国,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收入以年均超过 30%的速度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央行连续 8 次降息,寿险公司因此蒙受巨大的利差损失。为扭转不利局面,保险公司纷纷从传统业务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999 年 10 月 23 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世纪理财”投资连接保险,随后新华、中宏和信诚等保险公司都先后推出各自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然而在短短几年间,投资连结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热销到遭人冷落再到重新兴起的过程,投资连结保险的境遇颇值反思:消费者为什么会对投资连接保险留下不良印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寿险公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经营好投资连接产品?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当前发展投资连接保险的金融背景、消费者需求,并就探讨中国寿险公司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经营好投资连接保险,促进投资连接保险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之效。本文的思路如下:首先阐述投资连接保险的发展历程、产品设计、基本特征,并对国外投资连接保险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需要关注的两方面问题。随后对我国寿险公司面对的寿险市场现状和金融市场现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经营投资连接保险的寿险公司在营销、投资、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投资连接保险简介首先参照各国或地区不同的表达形式,本着便于比较的原则,对投资连接保险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着重分析了投资连接保险的帐户设计。投资连接保险分“普通帐户”和“分离帐户”进行管理。客户交纳的保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两个帐户上。在普通帐户内的基金按传统寿险方式运作,以保证对客户的最低保险责任;分离帐户部分2则非保险公司所有,依照信托法由基金保管机构管理,其权利属于客户,客户可以动用该资金,如果保险公司破产,该资金仍归客户所有,但必需支付帐户的管理费、申请费、手续费等。分离帐户的投资损益直接影响保单的现金价值的增减,并决定最终对客户的给付金额。接着通过比较投资连接保险和传统险种的区别来展示投资连接保险的特征:①信息公开、透明度高;②保单的现金价值和保险金额随分离帐户的投资状况而变动;③较高风险伴随较高收益可能;④给付形式灵活;⑤能对抗通货膨胀。然后将投资连接保险与证券投资基金加以比较。从投资与风险、保障、税赋与费用叁方面比较各自的特点。为第叁部分寿险公司在经营投资连接保险时确定产品策略、经营策略上提供依据。最后,从横向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投资连接保险在英国,美国,日本的产品种类、监管规定、英国投连产品顺利成长的原因和经验等,并分析了日本投资连接保险衰败的原因:①投资损失;②连带损失;③欺诈行为;④资产贬值。通过对投资连接保险在国外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分析,可以得出寿险公司在经营投资连接保险时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①具有支付能力又有投资观念的消费群体是投资连接保险发展的前提,寿险公司应该将投资连接保险的客户定位在这样的群体上;②投资连接保险对寿险公司的投资、管理和人员培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寿险公司应努力在这些方面加强。第二部分,中国寿险业所面临的现况分析首先分析我国寿险公司所面对的寿险市场状况。在我国 50 主要城市开展的保险需求调查显示了我国城市家庭人寿保险的总普及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交叉拥有情况以及家庭收入与人寿保险普及率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商业保险投保率还很低,只有 22.4%;家庭收入对人寿保险普及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在 4000-20000 元的家庭中,购买商业保险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家庭收入超过 20000 元的家庭中,购买商业保险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对保险的认知不足、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等。接着,本文分析了影响投资连接保险经营的主要条件~金融市场。主要就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债券市3场、基金市场的规模、政策、种类作一简单描述。得出今后投资连接保险的资金运用应以证券市场直接投资为主。第叁部分,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的分析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一节从我国保险市场上现有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写起,分析目前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特点。在第二节“消费者需求分析”中,分析投资连接保险预期投保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投资连接产品的不了解,调查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并着重分析投资连接保险的目标客户来源、特征、理财趋势。第叁节主要阐述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的营销策略。结合前文对现有投资连接产品特点的分析和目标客户的需求,对投资连接产品的设计提出一些意见;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保险代理人渠道、网络渠道和兼业代理机构渠道的接受程度、满意度等,对寿险公司采取何种销售渠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寿险公司在重视产品、价?

参考文献:

[1]. 对我国开展投资连结保险的思考[D]. 汪春慧. 西南财经大学. 2002

[2]. 投资连结保险中投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 管人庆. 吉林大学. 2010

[3]. 电子商务环境下投资型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张益玮. 重庆大学. 2016

[4]. 投资连结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徐德正. 经济视角. 2004

[5].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D]. 吴志军. 武汉大学. 2009

[6]. 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行为研究[D]. 张强春. 山东大学. 2014

[7]. 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研究[D]. 王森. 天津大学. 2008

[8]. 保险投资创新研究[D]. 王和. 厦门大学. 2004

[9]. 我国变额年金保险发展研究[D]. 刘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10]. 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研究[D]. 胡艳.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对我国开展投资连结保险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