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未来人口控制的指标分析与人口政策取向_人口政策论文

河南省未来人口控制的指标分析及人口政策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论文,河南省论文,导向论文,指标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增长过快,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人均各项指标低,会使各种资源的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粮食、水、住宅的供应,教育和劳动就业需要的满足,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未来人口控制的指标分析

我们在对未来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时,采用了动态人口预测模型,运用现代人口分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基础参数采用河南省1998年的分年龄人口状况、分年龄死亡人口状况,育龄妇女分年龄、分胎次生育状况等资料。不考虑净迁移人口对总人口的影响,设定各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199年至2050年均为1.6,从而修正出各年预测育龄妇女分年龄、分胎次生育率,根据预测的各年人口总量和有关构成情况,形成了高、中、低几种方案,限于篇幅,从几种预测方案中只选取一种可行的目标方案对跨世纪的河南人口进行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具体预测如下: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加上2000年育龄妇女人数逐渐减少,每年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也将逐年减低,总人口数也逐渐下降。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下降到低谷,受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人口惯性的影响,2006年后各年出生人口逐年增多,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到2010年达到峰值,总人口突破了1亿大关。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峰值年后,每年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到2025年,年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到2030年,人口死亡率达到11.16‰,致使人口总数开始下降,到2050年,随着死亡率的不断升高,而人口出生率变动幅度不大,因此,人口负增长率越来越高,2050年达到9.17‰,总人口数也下降到9321万人,仅相当于本方案1998年的水平。

二、未来人口控制的政策导向

从河南省现行人口政策发展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口政策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70年代“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和80年代初期的“一孩”生育政策成效很大,而80年代中后期的“口子”政策,却使农村生育率明显反弹,这为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人口政策的制定必须从严从紧,连续一贯。

从未来人口预测的指标也可以看出,尽管每年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在逐年减低,但总人口数却一直持续增加,到2030年才开始下降,在下个世纪初期,全省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河南省现行的人口政策往往偏重于数量的控制,而对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够,针对这种不足,未来人口政策制定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人口政策的制定要突出稳定性和针对性

控制人口数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河南省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河南省目前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势头,“提倡一胎,计划二胎,杜绝三胎”的政策仍是河南长期的指导思想,只有稳定这一政策才能进一步放宽或收紧;只有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稳定人心。而河南省目前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中的主要问题不是一孩率太低,而是没有把多胎生育控制住。因此,现在和今后除继续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外,应把力量放在杜绝多胎生育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禁止多胎生育的政策都不能有丝毫松动,二胎政策的制定要严格、具体、明确,不留余地,不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严防二胎扩大化。生育、避孕节育、奖惩等一系列政策都不能变。考虑到人口政策和回落将是一个持续近百年的漫长过程,人口政策不宜搞高目标、高速度,而应持续稳定推行,并且制定政策必须突出针对性,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调整生育子女的成本与收益关系。加大子女抚育成本,尤其是要加大多胎子女的抚育成本,实行全方位政策倾斜,提高独生子女的正向效用,增加超生子女的负向效应。具体来说,如在奖励方面,针对农村大部分人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可具体制定一些优惠独女户的政策,在分责任田、落实经济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供应生产物资方面优先独女户,在招工、农转非、上重点学校方面优先独女户,办理独女户医疗、养老保险金等手续,建立乡办或村办养老院等等,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养女也能防老,从而转变不生男孩不罢休的观念。在惩罚方面,针对多子多福观念,也制定一些新的政策使其转变观念,经济上采取对超生户征收人头税的方法,每超生一个孩子从0岁起一直征收到16岁,对超生小孩不予分责任田及宅基地,不予享受在招工、参军等方面的种种优惠政策,不得享受扶贫补助和社会救济,不得解决农转非等,使超生户在经济上和其他利益上受到种种制约,从而认识到多子不是多福,而是多负担、多累赘,达到及早转变其生育观念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使现行的《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实施细则再进一步细化、深化。

(二)人口政策制定应致力于提高新生人口的素质

人口是一个既有数量特征又有质量特征的人的总体,其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而且对人口自身发展有深刻影响。人口政策本身就包括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两方面的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做到人口有计划的增长,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提高人口质量又有制约人口增长的作用。只有数量与质量的合理结合,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期以来,河南省的人口政策偏重于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而对提高人口质量则重视不够,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后天的培养,靠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提高社会教育水平来达到,因此,人口政策的制定在这方面应有所体现。同时,还要致力于实行优生和减少先天致残方面政策的研究。遗传学研究表明,新生人口素质主要取决于遗传素质,而遗传素质却因人而异。因此,积极提倡并采取政策措施实施优生,防止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形婴儿的出生,把好先天致残的大门,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根据河南省残疾儿童的现状,除以立法形式规定杜绝近亲婚配和有严重遗传病患者生育以及实行婚前检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外,优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山区,尤其是在人烟稀少、地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经济发展迟缓的穷乡僻壤。政策要明确规定,严禁近亲结婚,严禁换亲、转亲、娃娃亲等,除掉先天致残的潜在因素。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农村和山区的二胎生育指标,不能让他们越穷越生,素质越差越生,避免产生遗传素质不良的人再生出素质低下的新生儿的恶性循环,真正地变劣生为优生。同时,为了保证人体健康,减少出生缺陷,必须加强环保法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和危机感,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有关部门应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防治任务及时分解。新建企业必须坚持主体工程同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转的“三同时”方针,杜绝新的污染源,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导致基因突变。

(三)人口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最大人口承载量

资源是人类衣食之源,是经济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的承载量相适应,这样才能谋求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谋求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面对河南省的省情,人口多而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人均粮食、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水平较低,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这样必然存在着短缺经济与过剩人口的矛盾。而要满足众多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在制定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时就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确定人口数量的控制目标,不能单纯地“为人口而人口”,必须实事求是,根据河南省现有资源的最大人口承载量来确定。同时,由于各地区资源不平衡,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多少不同,这就决定了在相同的生活水平下,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也不相同,因此,人口数量的控制不宜搞“一刀切”政策,必须因地制宜,下达给各地(市)切实可行的人口控制目标,使人口结构、人口分布都能与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人口政策更加科学合理,也使各地(市)能顺利地完成人口控制任务,从而达到人口、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标签:;  

河南省未来人口控制的指标分析与人口政策取向_人口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